“一带一路”背景下南京城墙发展新思考

2021-12-06 10:14考薇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城墙南京文化遗产

考薇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海洋梦。公元1405 年,郑和率一支满载珍宝物产、由62 艘宝船及140 余艘其他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自金陵远下西洋,“维绡挂席,际天而行”,堪称世界航海史之蔚然大观。时至今日,宝船虽已远去,南京市仍保存了龙江宝船厂遗址、褒奖郑和下西洋功绩所建设的静海寺、安放国内最大郑和下西洋石刻的天妃宫,以及象征明代开国盛况及建筑高超水平的南京京城城墙①。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起终点及宝船铸造地,南京古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城市,今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备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及东南亚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特别强调要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及民心相通,作为对“民心相通”至关重要的文化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存25 公里的南京城墙,是南京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下西洋的重要见证,更要牢牢把握契机,讲好城墙故事,传播古都精彩。本文将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浅谈对南京城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的新举措及新思考。

一、加强文化展示,打造开放交流平台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 年,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是目前中国地面遗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城墙,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自2014 年南京城墙实现统一归口管理之后,在保护、利用及全面开放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沉寂百年的南京“明城墙”越来越成为市民们拥护热爱的“民城墙”,也越来越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目前南京城墙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强展示与交流,进一步拓宽渠道,延伸广度,不仅要凸显中国明清城墙典型代表的地位,更要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一)打造专题博物馆,强化城墙展览展示

原建于1997 年的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因空间局促,远远无法满足展示需求及申遗要求,许多珍贵文物也无法进入展示空间,多年来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呼吁建设南京城墙博物馆。基于这一目标,2018 年起,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着手规划建设南京城墙博物馆,2021 年底正式建成试开放。

该馆定址于中华门瓮城东侧,由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亲自设计,是一座地下两层、地上两层的新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2696 平方米,其中包含4000 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建成后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将在各城墙申遗城市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全世界人民展现一座展示城墙文化的传世经典之作。

新馆不仅利用地上地下双重面积最大限度增加了展陈空间,更深入挖掘城墙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形成了城墙博物馆特有风格,即“古城今壁相对影,登台极目,六朝秦淮”。博物馆与城墙本体高度融合,走在城墙上,俯仰之间可见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也可透过窗体观赏城墙本体,走上博物馆平台,更可将以南京城墙、大报恩寺、秦淮夫子庙为主体的秦淮风光收入眼底,活用城墙本体及周边景观,使之成为博物馆最大、最直观也最重要的展品。

博物馆作为一个自洽的空间,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建筑与陈展都是基于博物馆自身的一种表达②。在此理论基础上,南京城墙博物馆新馆的构思不仅在展陈设计上匠心独运,也将成为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相融合相完善的有力写照。

(二)加强互展交流,提升展陈影响力度

如果说博物馆作为静态载体,为文化展示提供了重要场所,那么文化交流作为动态进程,也将为南京城墙乃至南京城市文化传播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600 多年前宝船下西洋,开启了一个文化交流的盛世,今天南京城墙也可以走出去,以一座城的威严姿态,展示华夏文明与炎黄智慧。近年来,南京城墙先后与德国国王岩城堡、埃塞俄比亚哈拉尔城墙、加拿大魁北克城墙等文化遗产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并考察调研,举办互展,学习申遗成功经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南京城墙将双管齐下,一方面强化静态展示——博物馆建设;一方面强化动态交流——学术合作往来,真正实现了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

二、融合文化科技,培育文化创新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一)以特色文体活动为抓手,真正实现“活起来”

南京城墙绵延25 公里,有天然的场所场地。尤其明故宫遗址公园作为宫城遗址收归管理之后,近年来加大了各项活动的举办力度,在保证城墙本体安全及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南京明城墙积极打造解放门台城书房、武定门垣里书香等多处“书香满城”全民阅读空间,策划开展了“城门挂春联 南京开门红”“三十六丈城墙跑”“正月十六爬城头”“城墙樱花节”等多场节庆文化活动,并举办《岁月传城——老照片中的城墙旧影》《美好如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岁月峥嵘 历史回眸——见证南京解放七十周年》等多场主题展览,微博官网及手机APP全面上线,进一步拉近了老百姓与城墙的距离,让市民不仅可以举头即望城墙,还可以通过各类文娱活动亲身融入到城墙中来。

(二)研发特色文创产品,贡献“带回家”的文化符号

对文创产品的研发也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题中之义。如今的城墙已失去了原有的防卫功能,但其地标性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历久弥新,通过深入挖掘意涵,融合文化科技,统抓研发经销,南京城墙逐渐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文创风格,现已设计出“铭文天下”“城墙标志”“相辅相城”“聚宝文化”“大明茶砖”五大系列共300 余种文创产品,100 余种已落地生产。其中大明茶砖、城墙永乐杯、聚宝文化系列产品、铭文系列等产品因其造型独特、文化性强、创意度高、不可复制性强而广受大众好评和喜爱。

以活动为宏观举措,以文创产品为微观带动,有机融合文化与科技,培养文化创新产业,切实使遗产活起来,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尤其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各种手段扶持和鼓励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使文化创意产品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为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也使文化遗产影响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了有机、有效、有序流动。

图一为南京城墙特色文创产品:大明茶砖。图二为中华门文创展示中心,该中心位于南京城墙藏兵洞当中,是内部空间有效利用的典范。

图一

图二

三、凝聚文化精髓,助申世界文化遗产

2006 年和2012 年,国家文物局两次将南京城墙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与西安城墙、兴城城墙等打包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联合申遗,南京被推选为申遗牵头城市。与此相呼应的是,南京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正在致力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凝聚文化精髓,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是大家共同的渴望,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加快推进联合申遗工作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城墙作为南京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经过持续多年的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已经具备很好的申遗基础和条件。为进一步推动申遗工作,南京城墙在准备把握重点难点、推进申遗基础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开展本体维修工作,顺利实现青奥前城墙顶面基本贯通,健全城墙法律法规,构建全面保护体系。此外,近年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已经先后四次召开了申遗工作推进会,多次修改完善申遗文本,并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

(二)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

尽管如此,申遗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国家文物局的推行环节,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评,衡量遗产地的申遗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遗产本体是否具备世界性价值,二是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以及相关保护机构、法规等是否完善③。即对“真实性”“完整性”等原则提出了要求④,也对南京城墙未来申遗之路界定的标准,指明了路线。为使南京城墙乃至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能够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近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夯实基础研究,出版了大量城墙专著,如下一步,南京城墙将主要围绕这几项重要原则,加强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重视普适性世界性阐释,切实承担起传承优秀遗产的国际性义务,使城之大美传之久远。

四、“一带一路”背影下南京城墙的发展新路径

如今,南京城墙在申遗、文体保护、景区开放、活化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还有更多可供探索的保护利用开放模式新路径。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更要做好自身转型,为文旅融合、旅游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贡献。一是打造“夜游城墙”模式。举办晚间开放活动,研发实景旅游演艺,成为南京市盘活晚间经济的又一增长点。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南京城墙研发的《心印中华门》大型光雕实景演出就是典型代表。二是联动其他申遗城墙,实现“一带一路”背影下旅游文化资源的融合共通。营造更加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集群,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合力。三是抓住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契机,做好一系列遗迹的保护展示工程,进一步彰显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作用。南京城墙目前正在致力开展的明故宫大遗址保护工程正是对这种理念的积极回应。

结语:让文化之舟“驶出去、带回来”

南京城墙是明初战略思想的结晶,是明帝国基础建设的样板,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兴盛,也见证了一次远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在“一带一路”千帆相竞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古都南京应该进一步树立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站好遗产保护岗,打好文化发展牌,诸多像南京城墙一样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遗产应加强文化展示交流,培养文化创新产业,集聚人类文化精髓,顺着新“一带一路”,驶出去,带回来,远播文化种子,促进自身发展,强化文化认同,展现古都风采,真正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承载着华夏文明不懈前行。

注释:

①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提及,“志书记载所及,尚有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麓)……累访不得”。

②杨全:《博物馆空间的另一种表达》,《中国博物馆》,2016 年第4 期。

③刘斌:《南京城墙申遗中必须高度重视“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江苏省博物馆协会学术年会》,2014 年。

④见《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13 年版)。

猜你喜欢
城墙南京文化遗产
“南京不会忘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南京大闯关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