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问题分析

2021-12-06 03:56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讲授法专业课程思政

邵 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国家对为师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为师者要从更高的高度,把塑造学生德行、素养当成重要事情来做,所以思政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便成为了重要途径。

1 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与思政教学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课程思政不专门针对某类或某门课程,而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做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转变非思政课程教师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引导其成为既能传道亦能授业,更能解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

2 目前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专业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较于人文学科的课程来说更多,这可能是高校自然科学课程思政中的普遍问题。

2.1 重知识而轻育人。现行的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比较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大范围存在,任课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将定理、定义逐步推进,很难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之中,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之后,往往只是生硬的记住定理、定义,而对于专业课的考查也仅仅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过于死板,完全无法实现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更不用说更高层次的育人目的了。

2.2 教师素养参差不齐。如今高校教师的考核往往对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也较为明确,如要求论文、科研成果等,对于价值观方面的考量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甚至于没有考核机制。这种教师考核机制并不能保证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教育是一门艰巨的事业,需要教育者有奉献精神。如果高校在教师考核的时候不能在价值观和德行方面进行把关,那么课程思政必将成形式,毫无意义。

2.3 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开展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大多皆为室内的讲授,其中自然科学的课程更为甚。无论是几十年前还是现在,使用的教学形式基本没有变化,为数不多的变化仅仅在于原来教师手中的粉笔变成了现在的多媒体设备。这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是有偏差的。信息时代,我们能利用的资源总量巨大,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学生面对的依然是无边无际的公式、定理和计算。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很容易让教师思政教学变成说教。

2.4 重现代体系而轻传统文化。孔子曰:“仁者,爱人”。仁爱之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墨家的“兼爱”、道家之道也都在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还有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爱民之言,以及“君子以自强不息”所包含的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传统文化中这类思政素材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但当今一些教师远离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忽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自己不懂不读,安能以此育人?

3 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改变重知识而轻育人的思维。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要达到相应的效果,培养目标一定要聚焦“育人”二字,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光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传递思想。数学专业课程本身就是传递思想的良好载体。数学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能简单的告诉学生公式、定理,而是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告知学生定理、定义所包含的道理和规律,以及这些道理和规律之于我们人生和社会的意义,甚至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人生哲理等。

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数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传统的高校数学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而课程思政的开展和深化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掌握知识本身,更要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

3.2 提高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的开展与教师自身的素养水平关联度很高,而教师的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需要提升教师的水平,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里所说的素质水平不仅仅指知识和专业水平,也包括品德和价值观方面。

反观高校在进行教师考核时,大多以论文、项目等方面为标准,但这些并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及思想等方面,这种评价机制明显是有问题的,之所以使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些指标容易量化。但评价指标不容易量化并不能成为不重视教师个人素养的理由和借口,在实际中,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个群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3.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现行的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其中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效果很有限,因为学生个体及知识体系差别很大,相同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个人所能达到的效果也不同。一般而言,个体自发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的效果最好,但讲授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局限的教学形式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面对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变讲授法为更有效的方法,变原有一成不变的教室教学模式为各种形式并存。

3.4 现代科学体系与传统文化并重。现代科学体系撑起了现代社会,但凡事皆有利弊,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一样,有精华有糟粕。在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过程中,并不是利用不到传统文化,也并不存在所谓的“数学乃自然科学很难引入人文思想”的问题,只是怎么用、用在哪里的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在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原理,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万物,人文科学揭示人类社会,但人类社会必然遵行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所以在高校数学专业课程思政中引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我国有异常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将这种文化优势通过课程思政传递给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讲授法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