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小麦春季生产形势分析与田间管理技术

2021-12-06 09:28沈丘县扶贫办鲁珍珠
河南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拔节期肥水麦苗

沈丘县扶贫办 鲁珍珠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快速生长期,病虫害也随之而来。由于自然环境不确定因素众多,同时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小麦后期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春小麦在种植后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及栽培措施的影响,需要因苗制宜,早管细管,确保幼苗茁壮生长,全面提高粮食产量。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一)施肥比例普遍提高

小麦在进行春季田间管理过程中,离不开氮肥、磷肥和钾肥,施肥比例普遍提高,主要是为培育冬前壮苗奠定良好基础。播种前,降雨偏多、底墒充足,90%以上的小麦都是在这一期进行播种,因为可以提高小麦生长比例。此外,在进行机械化整地和播种过程中,整地质量明显提升,深耕面积也在扩大,不管是播种前还是播种后,整地播种质量都明显提高。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其品质较优、抗性强、稳产高产。优良品种比率高达97%。

(二)小麦种植技术显著提升

在我国经济的推动下,小麦种植技术显著提升,能够形成旺苗,确保冬前群体合理,这是我国小麦高产的关键。目前,我国主体麦田生长最大的特点是根、叶、蘖同伸。一类二类麦苗面积较大,一类麦苗面积高达113.33 万hm2。除此之外,小麦在种植前期墒情好,10~2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在25%左右,仅有个别未灌底墒水的田块质量差。主体麦田墒情高也是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

(三)镇压、锄划、保墒工作科学规范

春季小麦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小麦稳健生长,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针对小麦苗情特点,需要分类指导合理灌水,实现科学管控,做好麦田的镇压锄划保墒工作,全面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由于受冬季干旱及冻害的影响,部分麦田群体偏少,也会影响三类弱苗。天气转暖以后,杂草生长较快,随着春后天气转暖,雨量增多,各种病虫害也可能急剧发生。因此,在当下的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除草

3 月上旬之前,即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需要控制在5 ℃以上。防治猪殃殃,可以使用20%的使它隆,也可以使用75%的巨星悬浮剂,40%的快灭灵干悬浮剂,做好茎叶喷雾工作。3 月上旬以后不能进行化学除草,可以进行人工拔除的方式。此时,小麦主茎陆续进行拔节,不再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如果一味地使用化学药剂除草,会造成小麦抽穗不结实、不抽穗等现象。

(二)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能有效对生长过旺的麦田或是植株过高的小麦进行控制,可以在麦苗返青期或麦苗拔节期之前使用化学试剂。如果田地主茎开始拔节,则不适合使用化学控制,只有少数晚播且播种量较大、没有开始拔节的田块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控制。

(三)中耕和疏通排水沟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进行中耕操作,能够破除板结,起到保温的作用,也可以适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全面促进小麦根系茁壮成长。中耕划锄,从小麦返青开始到拔节前期,中耕深度达5 cm。三类苗容易受到旱情的影响,可以降低中耕的深度。此外,早春之前需要做好沟系设备的配套,对没有排水沟的应该及时开挖,对田内沟配套不完整的及时进行疏通。

(四)追肥和喷肥

2 月中下旬及3 月上旬进行小麦追肥时,能有效改善小麦苗情转化,这也是抓住小麦群体上升的关键机会。针对二类苗及三类苗,应该及早追肥。追肥的方式是随水追施尿素。同时,对于底肥充足的一类、二类麦田,不施用返青肥。全面追施拔节孕穗肥,能够使小麦产量增长15%,甚至高达20%。追肥时间最好在3 月20 日至4 月20 日,追肥数量要由小麦的苗情而定。同时,还需要做好叶面肥的喷施工作。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能够迅速改变小麦的体质,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实现苗情迅速转化。叶面喷肥可以使用1%的尿素与0.2%~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混合。

(五)病虫害防治

伴随着秋季温度逐渐回升,小麦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时需要做好麦田的监测防治。进行纹枯病治理时,最好是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田间调查病株率高达20%时,使用20%的三唑酮兑水进行喷雾。喷雾一定要仔细均匀,避免药液接触到小麦茎部。进行小麦白粉病防治时,可使用20%的三唑酮乳油,兑水均匀喷洒。红蜘蛛可使用20%的哒螨灵进行防治,也可使用齐螨素、扫螨净等喷雾综合防治。

三、有效措施

(一)立足实际

立足实际,做好科学施肥浇水。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麦田管理工作,重点进行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的肥水管理。如果雨水较为充沛,应该提早准备,适当做好返青水的浇灌工作。麦田在第1次浇水时,时间最好掌握在苗高5 cm,地表温度稳定在5 ℃时进行浇水。在前期浇水时需要重点缓解旱情,然后再浇墒情比较好的麦田。即浇水过程中,先浇壮田后浇弱田,先浇沙壤土后浇盐碱地麦田。返青期应该控制生长过旺的麦苗,防止群体过大,出现倒伏。

(二)拔节前管理

现阶段,小麦春季田间拔节前期管理时,需要进行划锄、锄草、镇压。一是划锄能确保土壤具有充足的养分,起到灭草增温的作用,实现弱苗转化,促进麦苗稳健生长。不同的麦田在锄地时,需要因苗制宜。晚茬麦田避免出现麦苗伤根和土块压苗。针对土块压苗麦田,应该在早春之前及时早浅划锄,避免后期土壤板结,影响小麦生长。而对于生长较为旺盛的麦田,可以使用深锄,控制麦苗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针对盐碱地麦田,需要在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减少死苗。在划锄时应该均匀细致,不留土块,拔节前力争划锄2~3 遍。二是春季镇压期,需要使用工具压碎土块,避免小麦根部土壤板结,防止裂缝出现。由于冬季温度较低,会使得土壤表面松动,内部疏松土壤和根系密切接触,主要是为了吸收养分。这时使用春季镇压的方式,能有效减少根部水分的蒸发。在麦田除草时,可以使用铲子拍碎土块,减少冷空气进入根部冻伤麦苗。如果麦田土壤出现疏松或板结,需要及时拍压,促进土壤下层水分及时向上移动,有效抑制上部生长。镇压时不应该过于结实,要严格把握上松下实的原则,全面提高土壤的保墒增温作用。

(三)促控结合

促控结合是管控麦田的主要方式。由于一类麦田地力水平较高,在返青初期,每667 m2总茎数在70 万~80 万。壮苗麦田在返青期或起身期追肥浇水时,会因群体过大导致光照不足,进而诱发小麦减产。春季肥水管理的主要原则是控促结合,提高穗粒。此外,可以在起身期喷洒壮丰安调节剂,控制植株旺长。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每667 m2可追施尿素13~15 kg。此外,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做好二类麦苗的管控工作。二类麦田返青期,每667 m2总茎数在50 万左右。春季,分蘖过多,有倒伏风险,可以在拔节期追肥浇水。因此,春季肥水管理最主要的原则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

以促为主,做好三类麦田的管理。返青期每667 m2总茎数40 万左右,属于晚播弱苗,个体小,很难形成适宜的亩穗数。肥水管理的原则是以促为主,进行追肥,在返青期以控为主,重点管控旺长麦。麦田返青期每667 m2总茎数高达100 万,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程度容易提前发生冻害。如果光照不良也会诱发后期倒伏。春季肥水管理主要以控为主,在返青期进行镇压。同时,还可以根据麦苗群体大小进行肥水管理,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该在早春进行镇压堆苗,避免过多产生分蘖。

(四)做好“三防”

为了确保小麦茁壮生长,需要做好“三防”工作。

1.防春季病虫草害。由于土壤墒情充足,湿度大,容易诱发病虫草灾害,要加强预警,及时防治。各区域的植保部门需要做好病虫草预测预警,指导农民及时防治。各地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在返青后及时除草,各地的农业技术人员还要及时指导农民选用正确的除草剂,做好浓度的控制工作,避免发生虫害。技术人员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田间做好调研。

2.防倒春寒。防御早春冻害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方式。可以在降温之前进行灌水,水的热容量要比土壤大得多,在早春寒流来之前,可以充分发挥水的作用,防止地面温度发生变化。小麦具有分蘖特性,容易受到早春冻害,小的蘖芽可以长成穗,需要加强田间管理追肥,促苗早发。

3.一喷综防。既能有效控制小麦后期的蚜虫、锈病、白粉病,又能防止干热风、防倒伏。因此,可将小麦中后期的一喷综防作为提高小麦粒质量的关键。

猜你喜欢
拔节期肥水麦苗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红绣鞋
红绣鞋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给麦苗盖被子
吊兰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关于加强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肥水管理的探讨
麦田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