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培育成效、问题与发展思路

2021-12-06 10:38杨强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庄浪庄浪县种薯

杨强军

(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744600)

庄浪县是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大县,区内日照充足,气候冷凉,自然降雨集中在薯块膨大期的7、8、9三个月,拥有百万亩水平梯田,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和优质商品薯生产的最佳区域。近年来,庄浪县以马铃薯产业大县和脱毒种薯繁育强县建设为目标,通过政府推动、典型引导、效益吸引等措施的逐步实施,较好地推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化开发进程,成效显著。

1 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繁育能力

庄浪县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通过多年发展,技术贮备、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等实力不断增强,马铃薯新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选育出河薯1 号、河薯2 号、河薯3号、庄薯3 号、庄薯4 号等抗旱优质高产新品种7个,其中庄薯3 号2015 年度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为解决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不断扩大、脱毒种薯需求量逐年增加的问题,2015 年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马铃薯组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占地面积21.4 hm2的脱毒种薯繁育中心,配套了组培室、光照培养室、日光温室、原种网棚等设施设备,建成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引进并建成了马铃薯原原种“雾培”生产线,使原原种单株产量由基质栽培模式的1.5 粒提高到40 粒,实现了脱毒种薯生产工厂化、自动化生产,满足了庄浪县脱毒种薯基地建设需求,向省内外供应了大量优质脱毒种薯,全面提升了该县马铃薯产业效益。

1.2 建立扩繁机制,扩大种薯规模

近年来,庄浪县狠抓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产业规模。全县建成种薯繁育龙头企业1 家,种薯研发基地1 个,种子专业村117 个,种薯专业合作社29 个。2019 年采取分户代繁和基地繁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庄薯3 号、庄薯4 号、陇薯7 号、陇薯10 号为主繁品种,全县建成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67 万hm2,其中原种繁育基地0.2 万hm2,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1.47 万hm2。

1.3 科学规划布局,扩大产业基地面积

坚持把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业效益的主要抓手,结合不同区域自然条件,顺应市场规律[1],狠抓基地建设,带动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稳步扩大。在区域规划上,在关山高寒阴湿区按照“整片带推广、集约化管理”的模式,建立以庄薯3 号、庄薯4 号、陇薯7 号、陇薯10 号等品种为主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在中北部和西南部山地梯田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建立以庄薯3 号、庄薯4 号等品种为主的商品薯基地;在西南部温暖河谷川区建立以克新2 号、大西洋等品种为主的早熟菜用型商品薯基地。自2016 年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从国内外育种与生产单位引进大西洋、夏波蒂等主食化名优特新品种54(系)个,在庄浪县通化镇野赵村、通边村和刘善村建成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展示基地3 处10.6 hm2。2019 年为调整马铃薯品种种植结构,庄浪县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定西市农科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内蒙古华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绿色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5 个,开展试验研究40 项;全县种植马铃薯3.53 万hm2,其中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67 万hm2、优质商品薯基地1.86 万hm2。

1.4 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和种薯生产要求,在永宁、郑河、韩店3 个乡(镇)申请认定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0.2 万hm2,建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0.67 万hm2,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推广化肥农药“双减”技术模式,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与研发,成功总结出了“秋季覆膜+黑色全膜垄侧穴播+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病虫害统防”的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模式,为全县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5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提升品质、延长链条、扩大销售的重点,巩固和壮大马铃薯加工业。目前,扶持建成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3 家,其中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庄浪县鑫喜淀粉加工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庄浪县南湖镇成林三豪淀粉有限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鲜薯年加工能力70 万t 以上,生产马铃薯淀粉10 万t。2018 年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投资4 600 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站,通过“混凝- 气浮-UASB- 生物接触氧化法”废水处理工艺,实现了“汁水还田”,变废为宝,环评达标。收购鲜薯5 万t,生产“茂源”牌马铃薯淀粉7 200 t、“茂源”牌系列粉条2 000 t,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庄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产品质量均符合相关标准,通过了“IS0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0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6 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

近年来,庄浪县不断加大庄薯品牌推介力度,先后在天津、北京举办了“庄浪马铃薯”巡展,多次参加了杨凌农高会和定西马铃薯大会。在县内连续举办“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展暨‘高产户’‘优秀种薯繁育能手’评选活动”3 届,在省市新闻媒体重点进行了“庄浪马铃薯”“庄薯3 号”推介,进一步扩大了“庄薯”系列产品宣传与推介力度,提升了品牌效应。同时,成功注册了“庄薯3 号”“红眼窝”商标和“庄浪粉条”“庄浪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庄浪马铃薯”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茂源牌”商标被评为平凉市知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并积极开展了“三品一标”1 万hm2无公害马铃薯产地认定。

2 存在问题

2.1 马铃薯品种单一,专用薯繁育滞后

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致使用于加工型、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单一,繁育滞后,影响马铃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较低

庄浪县建成马铃薯加工企业共2 家,商品薯加工能力仅25 万t 左右,占全县总产量的20%,加工产品全部为淀粉或粉条,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3 思路与对策

为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品种引育步伐

加强对“庄薯”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掘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潜力,大力推进种薯销售;加大“庄薯3 号”在省内外的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

3.2 建设贮藏库,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加快薯品保鲜贮藏库建设,引进先进贮藏技术,尽快实现薯品贮藏科学化、规模化。通过短期贮存和分期上市,做到产品均衡上市,能够抵御风险,最终提高效益。

3.3 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

加强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培育[2],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工艺设备,向系列化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附加值,带动庄浪县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猜你喜欢
庄浪庄浪县种薯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梦道怡然
溪山清色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甘肃庄浪饮食文化旅游发展探究
水边的阿狄丽娜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庄浪县马铃薯地下害虫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