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研究

2021-12-06 12:58陈静漪陈再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精神

陈静漪,陈再生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1]新的征程上,我国仍面临诸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依旧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尚需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尚需优化等更为严峻和紧迫的“考题”。如何正确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一如既往地考出好成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出场意蕴、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质,对奋行赶考路,奋进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出场意涵

“赶考精神”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执政新考验而吹响的号角,并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习近平多次强调“赶考精神”,具有多重意涵。

(一)新时代“赶考精神”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重要标志

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位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更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2]。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3](P599)。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4](P299),基于对现有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指明斗争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踏上赶考征程的重要“准考标准”和一以贯之的“考纲内容”。

百年赶考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5](P835-836)。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政治灵魂,为我党百年赶考进程指明方向、熔铸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强调革命斗争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是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并与旧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决裂,为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摆脱政治视野局限,保持革命勇气,提升革命斗志的内在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在赶考实践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政治前提。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共生共存,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性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6](P497)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支撑。因此,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种制度优势确立下来,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中的制度价值。这是我党依照“考纲”找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赶考精神”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烙印,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价值尺度。习近平在新时代重提“赶考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记无产阶级政党斗争属性的必然选择,是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方向,确保中国共产党人沿着正确道路踏浪前行,不断筑牢中国共产党赶考进程的关键支撑。

(二)新时代“赶考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抓手

“赶考精神”作为革命历史经验的结晶,熔铸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是激活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谱写的红色精神,实质上都是“赶考精神”的时代概括和演化。“赶考精神”作为我党的精神富矿,蕴含我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密码。“赶考精神”的实践性超越了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政治局限性,成为我党独特的“备考”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红色基因根植于党的革命实践中,革命光荣传统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红色血脉是党在赶考中寻得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的源头活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角色使命和责任担当。“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认识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体,克服了描摹性、保守性的片面理论的内在矛盾,凝结着党在革命赶考进程中对成败得失的科学总结,是党夺取红色政权过程中形成的兼具现实针对性和思想指导性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血脉传承的首要前提,党中央的权威性决定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8](P414)。在铸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前提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发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的写照。与“阅卷主体”的密切联系是砥砺红色品格的内在要求,是党在革命实践中对党群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备考”中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参考。怀有忧患意识的政治素养是中国共产党筑牢红色堡垒的根本保证,是党赶考征程中坚持“两个务必”,保持政治定力,释放斗争潜力的精神基石。“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红色政权的革命实践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自力更生的成长力量的展现,是中国共产党规避脱离群众、不思进取,摒弃精神懈怠、骄傲自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诠释,是渗透在中国共产党人秉性和境界中的精神命脉。

“赶考精神”深藏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生命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先锋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觉性和坚定性建设的核心价值中轴。习近平在新时代重提“赶考精神”是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立与破的改革进程为素材,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之问作出的最生动回答,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汲取红色养分、践行使命担当的有力抓手和以崭新姿态和昂扬斗志开创赶考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三)新时代“赶考精神”是应对“两个大局”风险挑战的利器

赶考征程上面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刻把握后提出的战略研判,这一论断具有现实性和发展性的显著特征。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复杂变幻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9]。可见,“赶考精神”蕴涵贯通古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纵深视野,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化效应场由传统文化向革命文化的共鸣和延续,是认清历史方位、探究历史规律的重要线索,为我党坚定赶考信心、掌握赶考主动灌注底气。

“赶考精神”因时因势而变的内涵扩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和进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关键性成就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早已成为我党赶考历程中不断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这个法宝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现实形势下能精准地确定工作着眼点、作出科学决策,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政治判断力。这个法宝也是党在担负艰巨繁重的革命和建设任务时能紧跟时代变化、凝聚共识的立足点,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贯穿赶考实践主线的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并体现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政治信念、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赶考精神”在新时代横向时间纵深和纵向空间扩展的出场,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国际环境,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长久推进,创造赶考新业绩的必然要求。

“赶考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前赴后继的实践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科学价值导向。习近平在新时代重提“赶考精神”,是对“赶考精神”“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0](P143)的时代践行,是与实现“两个大局”中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同行,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共长的精神延伸。新时代对“赶考精神”的有的放矢,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把握战略机遇期,增强政治合力,奋行第二个百年赶考之路的价值牵引。

二、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是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和人民所需,从百年赶考中汲取奋斗力量的政治总结,言近旨远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全貌,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

(一)敢于斗争,自信自强

赶考百年就是斗争百年,“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11],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党的制胜法宝和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精神密码。在严峻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革命年代和建设岁月的困难和挑战,无一不铭刻着敢于斗争、自信自强的烙印,以此迸发出敢闯敢试、激浊扬清的历史伟力。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秉承“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12](P1487)的历史逻辑,是新时代赶考征程上斗争实践、斗争经验、斗争自信的辩证统一。“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13](P306)。百年赶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奔着矛盾去。诸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锤炼革命底色,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作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到抗疫一线,筑牢抗击疫情的长城等等。新时代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赶考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凝结了我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2],诠释了我党不畏恶浪险滩,由百废待兴到踏上第二个百年赶考路的政治勇气。

(二)锐意进取,守正创新

进入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全球创新进入活跃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然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断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2](P1437)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既是新时代赶考的明确要求,也是面对“两个大局”维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锐意”亮出了意志坚决、勇往直前的利刃,“进取”则展示向上向前的有所作为。回顾筚路蓝缕、开创新局的百年征程,习近平精辟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作为百年赶考开路人和答卷人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加深对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要创新成果。“守正”守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新”创的是新的合规律、合逻辑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4](P201)新时代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先手棋和人才这一最为活跃和积极的创新主体资源,为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发展速度、发展效能、发展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对时代脉搏的准确勘定,是摒弃思维短视、割断思维缰绳、打破思维定式去寻找新的概率和机遇,创造新的认识模型和实践模型的概括总结。

(三)心系群众,民心为本

“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就是人民的代表”[5](P1031)。人民是我党踔厉奋发、紧密团结的关键主体,是我党敢闯敢试、自强不息的动力主体,是我党奋楫笃行、赶考百年的目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通过人民这一具体形态,将赶考征程阶段化和规范化,由生产力范畴上升到生产关系范畴并进行了相应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赶考路上永远是交互螺旋向前的关系,两者休戚与共、生死攸关,只有求解党群最大公约数,画出党群最大同心圆,才能使我党永葆活力和战斗力,不丢“传家宝”,开拓第二个百年赶考征程的生动局面。习近平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P1601),抓住了新时代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抓住了新时代克服脱离群众危险的关键。“人民是阅卷人”[16](P70),是我党赶考答卷是否合格的评判者,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建课题相一致。习近平提出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6](P137)“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16](P139)“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16](P135)等重要论断,是心系群众、民心为本的生动诠释,是新时代赶考征程发挥我党群众工作优势、增强我党执政工作底气的赓续考点。

(四)居安思危,谦虚谨慎

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财富,是对赶考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在变幻的赶考环境中“变”与“不变”关系的深刻把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亮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2](P1438-1439)的答案。居安思危、谦虚谨慎是新时代“赶考精神”应有的应试态度和备考需要,是新时代认清自身历史使命、保持清醒头脑和饱满赶考斗志的科学内涵。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意识是我党跳出历史周期律、应对执政挑战的战略思维和成功经验,彰显了我党赶考的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习近平指出,新时代要“注重防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14](P101),做足做细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拒绝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驳斥犹豫不决、徘徊彷徨,稳固薄弱环节,扼紧咽喉地带,将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重大风险挑战的成效推向制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氛围,坚定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信念目标,既有防范先手又有应对高招,赢得先机,打好“有准备之仗”和“战略主动战”[16](P220);要以积极主动的思维、如履薄冰的谨慎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局面,合理有效应对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各种风险。

三、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时代特质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自身历史方位准确判断后“赶考”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的全新出场,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富含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斗争性的时代特质。

(一)先进性

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将先进理论指导和先进政党领导作为根本性、战略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7]的结果,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对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诠释:“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17](P10)因此,“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赶考路上提高政治站位、开阔政治眼界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有信心、有定力、有底气交出满意答卷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秉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建设思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法,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以揭示赶考社会大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掌握“总题目”,观察、解读时代,回答了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赶考”征程中不可僭越的政治红线。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百年赶考,实现了由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跃迁,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由“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调整转变,改变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命运。面临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日渐加剧,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实现了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最大效度的转化。“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1]。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客观要求,彰显了党栉风沐雨百年征程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百年赶考路上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向上的鲜明特质和激扬奋进的独特风貌,展现出先进纯洁的政党形象,使之“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11]。

(二)人民性

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守正创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诉求,是对“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执政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阐释。

从主体维度看,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赶考路上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由党的根本宗旨上升为我党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和权为民所用的责任观的深刻蕴含。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作为我党坚定赶考征程的最大底气,始终坚持人民情怀作为夯实赶考路途的深厚根基,始终坚持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备考过程的政治关切和价值追求。

从方法维度看,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智慧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9](P58),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人民实践始终是我党政治智慧的源头活水。习近平强调:“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8](P27)这是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要诀所在,是突破实践中症结难点的要义所在。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这一“阅卷人”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平衡了党和人民群众在赶考实践中的交互关系,“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8](P27),在学习人民中服务人民,在服务人民中凝聚力量。

从价值维度看,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目标追求。百年赶考进程中的爬坡过坎,一场场硬仗的背后是一次次对“问题考卷”向“高分答卷”的更正。人民幸福的目标追求是我党执政自信的力量源泉,是我党在新时代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美好需求紧密贴合,力求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14](P40),使“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为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保障。

(三)时代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4](P34)。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精神”的持续接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时代性首先体现在党对历史方位和历史起始点、关键点、转折点的科学判断。“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标定历史方位的历史”[20],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是基于新时代的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向和历史坐标产生的精神成果。搞清楚党“所面对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认清党站在什么位置”[21](P15),是我党顺应遵循三大规律、回应时代关切和时代要求、厘清新时代赶考的阶段性任务和中心工作的重要前提。“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阶段对客观现实和主观认知辩证统一的政治发展定位。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立足于“两个大局”,在时空架构中把握赶考新特征,在辩证统一中迎接赶考新挑战,在大局互动中解决赶考新矛盾。

时代性其次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初心和使命。“新时代”这个时间状语为赶考确定了新的转折点,是实现“强起来”,开启决胜攻坚战的重要标志;是打击时代痛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符号。牢记初心使命是在乱局中保持定力把准时代脉搏、透过现象看本质解答时代课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引领时代大潮的基础。新时代赶考进程中对初心和使命的理性深思,是回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①语出《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即“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历史课题的有力武器,是增强党和人民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是我党先进品格和自觉自信的彰显。

时代性还体现在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实践中,是过去历史形态、当前赶考实践以及未来价值影响的呈现,具有承前启后的辩证逻辑。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方式和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表述,为我党大踏步赶上时代浪潮勾勒了新时代赶考的基本轮廓。新时代意味着新变化,为了紧跟时代变化,不在赶考中落后,回答好“从哪出发”“走向何方”的赶考基础题,就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时代性的原则,从变化的时代主题中寻求新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斗争性

“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22](P154)。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辩证唯物主义中斗争哲学的创造性应用。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一部与各种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的历史,始终贯穿着斗争性这条红线。

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斗争性立足于时代主题和时代境遇,是对新时代赶考实践道路上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积极回应。斗争性涵盖于备考的各个历史阶段,是时代课题的倒逼,也是解决时代问题、防范时代风险的需要。当前世界局势呈现“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14](P442)等多重特征,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演变期加速发酵,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激烈,突发的新冠疫情让世界措手不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16](P225)的主动作为,是习近平把握时代规律,认清长远趋势,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决胜利器。

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的斗争性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历史使命,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行动措施和方式方法。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搭建了主观向客观转化、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转化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赶考的重要命题。当前我国“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16](P573),伟大斗争是党基于战略全局的科学研判打造的重磅武器,是潜入改革攻坚的深水区、直击改革发展命题、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战略要求。中国共产党大无畏的斗争性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本色,是我党党性品格和党性垂范的凸显。习近平新时代“赶考精神”要求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6](P12),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令人信服的满意答卷。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