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策略

2021-12-06 17:46杨宗英曾柳根雷小青严保华侯玉洁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种养生物学养殖

○杨宗英 曾柳根 雷小青 严保华 侯玉洁

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Lam)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属于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Ampullariidae)的两栖淡水螺类,于2003年被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喜食水稻秧苗、芡实、茭白等水生植物,对入侵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福寿螺还是人畜共患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iasiscantonensis)的重要中间宿主,该寄生虫可引起人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调查表明,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高达7.6%。

福寿螺对高温具有较强的忍耐性,最高临界水温可达45℃,但是对低温的忍耐性较低,一般要求水温维持在0℃以上,福寿螺才可以正常越冬,这也是一直以来限制福寿螺入侵的关键因子。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出现了连续的暖冬现象,福寿螺不仅可以在我国很多地区安全越冬,而且正在以每年8-10km的速度向北扩散。总的来说,福寿螺已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本文总结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养殖生产,尤其是稻渔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一、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

1.食量大,食性广。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消化酶特别是纤维素酶,强大的消化能力使得福寿螺食量大且杂。据不完全统计,福寿螺可摄食水稻、莲藕、菱角、茭白等多达24科43种植物。

2.抗逆性强。福寿螺体内既有鳃也有肺,既能用鳃在水中呼吸,又能借助肺囊呼吸,具有两栖性。研究表明,随着福寿螺由亚热带被北移至温带养殖后,其卵孵化的生物学零度明显下降,表现出了对环境变化极强的适应性。同时,福寿螺还具有蛰伏和冬眠的习性,即使在无水的条件下,也可以在湿润的泥土中休眠度过6-8个月。

3.繁殖力强。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年产卵量可达5000-9000粒。

4.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福寿螺螺壳较厚,可对自身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有效躲避敌害;成螺在遇到天敌时,会立刻沉入水底或隐藏于泥土中,避免被捕食;福寿螺在产卵时,一般选择将卵产于水面以上的植株茎秆、石块或者护坡等物体上避免被水生动物采食,并且卵含有神经毒素,同样可以起到警戒和避免被取食的作用;福寿螺的血液循环可快速修复受侵染的细胞,这一功能可抵抗广州管圆线虫等病菌的侵染。

二、福寿螺的扩散方式

福寿螺以自然迁移、水生植物带入和人为引种等3种方式进行扩散。由于福寿螺食味不佳、腥味过浓,已被人们弃养;再加上福寿螺的自然迁移能力有限、各地区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生态修复面积和景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生植物的引种量不断加大,水生植物带入已成为近年来福寿螺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福寿螺防控策略

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福寿螺防控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杀螺药物,比如杀螺胺及其乙醇胺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酰胺类杀软体动物药物,该类药物虽然对人类低毒,但是对鱼类却毒性较大。随着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蓬勃发展,对水生动物友好型的“灭螺”方式将是首选。

1.清洁稻田。针对进行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除了在水稻收割后铲除田间杂草和沟渠边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还应该进行翻耕晒田和环沟清淤,并配合泼洒生石灰。

2.设置拦截网。设置拦截网是防止福寿螺进入农业生产区域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在稻田或者养殖池塘的各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可防止福寿螺进入。

3.摘除卵块。成螺主要生活在水中,一旦进入养殖水域就不易消杀,在繁殖旺季,进行卵块的人工摘除,阻挡卵块孵化,是一种防控福寿螺传播的有效途径。

4.人工捕螺。在福寿螺密集的地方,可进行人工捕螺并集中烧毁,该方法不破坏环境且操作简单易行,但是成本较高。

5.人工集卵。利用福寿螺将卵产在水边支撑物上的习性,在稻田或者沟渠边上插入数条竹片,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产卵,适时收集卵块,并进行集中烧毁,可有效减少福寿螺繁殖数量。

6.水生植物检疫。由于水生植物引进已成为福寿螺扩散的主要方式,因此有关部门加强水生植物引种检疫也是防止福寿螺伴随传播的有效技术措施。

猜你喜欢
种养生物学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