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12-06 02:49伍塔娜
内蒙古统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加值比重全区

○ 文/伍塔娜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服务业占据近“半壁江山”。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持续调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2949.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35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3%。特别是在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全年经济仍保持正增长。

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均衡稳步发展。从增速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实现领跑。从构成看,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6:40.7:46.7优化到2020年的11.7:39.6:48.8,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37.1个和9.2个百分点,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发展趋势,三次产业结构稳定在“三二一”状态。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合理的同时,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向多元化发展,在演变中不断优化升级。

图1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2 “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结构更趋合理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020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25.1亿元,比2015年增长14.6%。五年来,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公顷,改良盐碱化耕地10.5万公顷,形成2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664.1万吨,比2015年增长11.3%,年均增长2.2%,实现“十七连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猪牛羊禽四肉产量260.7万吨,实现“十六连稳”。全区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5年至2019年,全区粮食净调出量增长6.7倍,2019年达到约1000万吨,具备每年稳定向外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全国消费市场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

(二)农林牧渔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新态势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4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14.0%,年均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699.0亿元,比2015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9%,快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1603.4亿元,增长13.9%,年均增长2.6%。2020年,全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48.9:2.6:46.2:0.8:1.5,农牧业占绝对优势,林业、渔业比重保持稳定。从内部结构看,2020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3万公顷,比2015年增长5.5%,年均增长1.1%;牛羊肉产量179.3万吨,比2015年增长23.2%,年均增长4.3%,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59.2%上升到66.9%。

三、工业经济稳步向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12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547.5亿元,年均增长4.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个百分点。部分工业产品在全国拥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乳制品、聚氯乙烯、有色金属产能均居全国前列。

(一)内蒙古有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全区新增电力装机40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46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三分之一以上。2020年,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4.7%,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4.4%。其中,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4.8%。新产业逆势增长,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1%,高新技术产业增长7.5%,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7.4个和6.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2020年,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50.0%,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生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40.2%,占四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费用增长94.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的11.1%;食品制造业研发费用增长51.3%,占1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研发费用增长17.9%,占18.7%。

四、传统服务业支撑有力,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6049.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466.7亿元,年均增长5.0%。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8%,占据近“半壁江山”。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传统行业比重下降,新兴服务业比重上升。

(一)批发零售业比重下降,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

2020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36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2.7%;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9.0%下降到2020年的16.1%。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电子商务消费模式崛起,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内蒙古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30.0%。2020年,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267.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6%。

图3 “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

(二)交通运输业支撑稳固有力,邮政业快速发展

2020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163.1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4.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5.5%下降到13.7%。交通运输综合基础设施加速建成,全区建成高速铁路404公里,接入全国高铁网,所有旗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嘎查村通硬化路。新建通用机场15个,民用机场达到40个,成立天骄航空公司。在快递业带动下,邮政业务总量由2015年的23.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3.7亿元,增长1.7倍。

(三)金融业蓬勃发展

2020年,全区金融增加值为888.9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实现了较快发展。2020年,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5%。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迅猛发展

2020年,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369.6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6.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2.7%提高到4.4%。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等大数据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创维电子、TCL、源盛光电等企业快速成长。

“十三五”时期,全区上下在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的情况下,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奋力谱写新时代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增加值比重全区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