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路径探究

2021-12-06 12:12田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

田晶

内容摘要:“学前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的具备幼教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是由于学前教育的大学生对幼儿教育岗位缺乏了解,就造成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会应用于实践的现实问题,常常面对实际的幼教问题,束手无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教育岗位,是本次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学生职业应用能力 路径探究

高职“学前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传授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是高职大学生从业的科学指导,但是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常常是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传授,学生对实践的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办法,造成了会学不会用,知识和能力不能有效结合的实际问题,因此展开了本次研究。

一.高职“学前教育学”学科课堂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训练

由于办学条件的制约,在现有的课堂中,教师侧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学生常常理论特别熟悉,会背诵理论知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解决,例如学生学会了幼儿园教育的常用方法有直观教学法、示范法、活动法、游戏法等。

(二)学生缺乏顶岗实习,见习的机会

教学就是要解决教和学的问题,就要充分的了解未来的教育对象的特点,但是很多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见习时间基本都是每年的毕业季,这就使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缺乏对岗位的了解。对幼儿的特点把握不准确,知识和经验还停留在课本层面,所以学生在面临真的岗位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入手,因此缺乏岗位见习机会是造成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手段相对传统,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入

当代社会是信息告高速发展时代,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融入到教学中,先进的白板教学软件,一体机、远程设备等,都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展示了最前沿的教学成果,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也是制约学生开拓眼界,提升能力的一个原因之一。

(四)教法方法较为单一

在现有的课堂中,教师常用的方法为讲授法,案例法。学生在学习过程,常常被动的记笔记,根据教师的案例来分析和理解知识点,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在实践工作岗位上不会知识转化成现实方法解决问题。

实际造成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学习较为被动,不能很好的发挥能力和特长,教师讲解也费事费力,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和教师很少有有效的互动,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养成学生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因此,调动学生思考,学实践,爱探索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效果提升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

(五)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不是学生主体的现状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每节课中教师备课和课程设置都要以学生为主,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课程中,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主体还是教师,学生是被动学习的状态,即使有些实践活动,也相对和岗位衔接的比较有限。

(六)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在现实的“学前教育学”考核环节,主要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常常忽视学生是否会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直接导向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究的改革过程中,既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要“学、做、练”统一,就要强化知识和能力考试的有效统一,这样才能是学和做贯穿学习始终,从学到考都是一致有效,所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还要大力提高学生从最终考核机制上重视學习过程的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把学习的质量提高落到实处。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路径探究

(一)增加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未来从业就是幼儿园工作,因此,结合幼儿园的岗位进行日常的教学,就会极大丰富学生的岗位体验,增加岗位的契合度,这样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就会改变以往会学不会用的尴尬局面。

例如,展开实际的情境教学,模拟幼儿园“招生”幼儿园“课程表”设置,在学生在岗位的模拟实践中,真正体会我国教育目标的内涵,在实践中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学生手脑并用,不在是被动的吸收,被动的记忆老师知识点,而是做了学习主人,学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练,真正的做到了教学做合一。也真正的提升了他们的职业参与度和体验度,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二)增加在校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

对于实践岗位的熟悉程度是学生快速适应未来工作,获得价值提升和岗位认同感的最佳途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学生对企业的对接程度,在校期间,多创设一些深入幼儿园,了解课堂,了解幼儿的机会,让学生真实体验学前教育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特点,使学生融入到实践锻炼中成长,加快他们的综合体验和提升,这样再结合学校的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加的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

(三)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信息化时代,教学成果和前沿的理念不断的被推出,在我们有限的课堂,拘泥传统的课本知识,显然是单一的。在课堂实践中加大对微课、翻转课堂、希沃白班的有效利用,会极大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把前沿的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开拓眼界,见到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在未来学以致用。

(四)丰富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就是要创设职业工作环境,如果不能有真实的岗位呈现给学生,就要给学生模拟创设出这样的学习环境。因此丰富一些贴合学生未来岗位特点的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现有问题。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给学生创设典型的可以操作、练习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提升,具体就是要任务明确,可评可测,可提升。

例如,课程内容:班级管理-物品管理,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师,创设物品管理手册,并且演练,这样学生在任务中感受实际的工作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认知,效果显著。

2.小学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实践学习活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善于组织的同学适应当组长,善于宣传的同学做海报,善于沟通的同学可以接待家长和沟通具体工作问题,这样大家集体协作,互通有无,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

3.评价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每节课学生的成长,知识能力的提升计入到每节课的考核中,通过实践任务,不断检测学习能力的成长,可以制定任务检测评分表。每节课都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反馈,极大的增加学习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明确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教育学和管理的要核心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我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我们每一节课,是学生需要得到什么,而不是我们这节课要讲什么,这就是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需要获取认识的成长的阅历,更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师需要不断的了解学生,定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这样的课程学习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六)多元的课程考核机制的设置

教学有教还有考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改成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就要在实践中丰富教学的内容,加入职业需要和岗位需要的能力训练,这样就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因此我们要丰富考核的机制和过程。完善的考评机制不仅能发现和反馈问题,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

1.量化的考评机制

增加和任务训练配套的评价表,在每次训练过程中给学生互评,自评,师生共同评价进行打分,这样学生在过程中就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具有很强的课堂指导意义和职业发展指引意义。

2.多元的考核形式

由于学生学生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在考试过程中,也可以多元进行,比如小组模拟考核方式、辩论赛方式、测试方式、情境演练方式、方案设计等方式。

(1)在知识性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可以展开一些热议的话题设计辩论赛考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增加课堂参与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而且会把学生表现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2)在实践内容学习过程中,可以以情境模拟方式进行考评,制定好评价表,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3)在综合类实践内容学生时,可以小组分工进行活动,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成果进行考评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这样多元的考试机制下,学生的每项能力的提升都会得到有效反馈,出现的问题也会及时得到解决,会全程的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把学生能力提高落到实处。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前行的方向,学生如何知识和能力并重,学有所成的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是需要不断探究新的方向的,力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出色的岗位新人,是时代发展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素华,闫鹏飞.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以提升就业从业竞争力[J].知育.励志2016(6).

[2]杨彩卿,霍新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6).

[3]金辛茹.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4).

项目基金:本成果为吉林省高教学会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GJX2021D77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
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和消防管理路径探究
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创新路径初探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路径研究
科学理念引领下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