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研究

2021-12-06 13:56袁婧柳楠张琳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新生

袁婧 柳楠 张琳钰

摘要: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效果,探索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方法途径。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医学院校850名大学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依据常模分数分布,在符合条件的52名學生中,选取4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20人,控制组20人。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再次使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两组进行测试,对比结果。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和谐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自我和谐;大学新生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比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既存在青少年的共性特点,也存在其独有的特征,比如新生的适应问题,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问题等,尤其是自我内部的不和谐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4]。本研究旨在探究团体心理辅导是否以及如何促进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也就是内在变化的作用,丰富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理论模型,探索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有效途径。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医学院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采用了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临床医学本科、中药学本科、护理学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临床专科、护理专科等专业内随机地抽取出学生进行了团体施测。共发出850份问卷,获得837份有效问卷。依据《自我和谐量表(SCCS)》大学生常模高低分组(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在有效作答的问卷中,共有52人总得分等于或高于103分,然后在52人中随机选取4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20人。被试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为18.70岁。

1.2研究工具

《自我和谐量表(SCCS)》:量表采用5点式1~5评分。本量表共有35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在大学生中,总分可以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

1.3研究内容及处理

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8周期间不进行干预。团体心理辅导中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以及观察员2名。

干预过程

活动一:破冰

目标: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建立团体规范。

过程:通过“风吹你我他”、“滚雪球”等活动让组员们彼此熟悉,消除生疏感,在轻松愉悦的热身活动中渲染小组气氛。主题活动以“喜欢吃什么”、“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向对方说出自己身上的三个优点”等题目进行两两分享后到大组分享,由浅入深,由小开放到大开放,打开心扉的同时增进组员之间的了解,为之后的深入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二:信任之旅

目标:引导相互信任,进而达到高度开放和分享。

过程:组员两两结组,一人为引领者,另一人戴上眼罩充当“盲人”,在设置障碍的路线中进行“盲行”,之后角色互换,在组内分享感受。活动中,通过组长的观察,能够看到不同组员的安全感以及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通过组员的分享,让他们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体验并感知信任关系的建立过程。

活动三:我的素描

目标:对自己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认识,增强自觉能力。

过程:在组长的引导下,组员进行自我素描,即用语言来描述不同角度的“我”,包括“父亲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现在的我”七个角度。通过素描,让组员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并进行反思,如何实现角色定位准确和角色转换自如,从而达到多角度的平衡与和谐。

活动四:生命曲线

目标:回顾过去,,分享经历和感受,与自我和谐相处。

内容:在组长的引领下,组员在各自的纸上绘制生命曲线,横坐标代表生命的长度,从出生到去世,纵坐标代表生命的宽度,即在记忆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正性事件在纵坐标的正向标记,负性事件在纵坐标的负向标记,标记离原点的远近决定于事件的程度。当前年龄之前的事件为回忆内容,之后的事件为根据自身情况而设想的内容。最后把相邻的两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生命曲线绘制结束,之后每个组员进行分享。通过活动,组员们都发现了生命曲线就像医学上的心电图一样,如果心电图是一条直线的时候,生命就已经停止,让组员们感知正是这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件才让生命充满活力。此外,通过分享,也让组员们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尤其勇敢面对那些负性事件。

活动五:人生五样

目标:思考并明确价值观,促进认识自我。

过程:组员们在纸上写下自己所认为的人生最重要的五样,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之后,在组长的引领下,依次划掉四样,看看最终剩下了什么?同时,在划掉的过程中把这五样进行排序:第一个划掉的为最不重要的,依次类推,最后进行分享。通过活动,让组员们去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此外,通过活动也让组员们学会在同时遇到多种事情或多项任务的时候学会给它们排序,从而让生活更轻松。

活动六:脑力激荡

目标: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亲人,与他们(即另一个自己)和谐相处。

内容:组员们分别在四个小纸条上写下健在的自己最重要的人,对折叠好,依次传到下一个组员手中,拿到纸条的组员从中随机抽出一个撕掉,剩下的依次还给上一个组员。在组员打开的时候,哪一个人不见了,就代表她/他不在了,之后进行感受分享。活动中,可以看到有的组员在打开的瞬间就放声大哭,分享的时候,很多组员充满的悔恨与自责,纵然那些至亲至爱的人让自己有所谓的“不满意”,但如果他们真的不在了,也是自己无法接受的。通过活动,让组员们去勇敢面对并解决一些误会,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亲人,与他们和谐相处,其实也是与另一个自己和谐相处。

活动七:认亲认戚

目标:通过选择与评价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整合。

过程:组长依次读出十个题目,让组员们通过对彼此的了解进行选择,每个题目只能选组内的一个人,例如“你有重要任务会委派給谁?”、“倒在病床上,你希望谁来照顾?”、“郊游消遣喜欢和谁同行?”、“被困孤岛,你希望谁在身边?”等题目。通过活动,组员们看到自己被选到的次数多少,以及在不同的题目上被选的次数多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活动八:爱心大放送

目标:通过回馈和建议,在积极的心境中离开团体,获得成长。

过程:在上一次活动结束时,给组员们留下作业:给每一位组员写一封信,内容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想对她/他说的话,要求必须真实真切,不必刻意恭维客套。组员在收到信后现场打开,看完信后组内分享。分享中,明显感受到团体内温暖的氛围以及真情实感的流动,他们之间有祝愿有鼓励,也有中肯的建议和希望。在组员们的来信中,有的说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会懂得去真实的表达,不再有那么多的压力与负担;有的说感觉自己自信了许多;有的说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了等等。总之,通过活动,组长和观察员看到了他们的改变,组员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再次填写自《自我和谐问卷》,并与干预前的问卷结果作对比。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平均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团体心理辅导后,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平均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t(19)=2.52,P<0.05;t(19)=-5.63,P<0.001;t(19)=2.10,P<0.05;t(19)=7.45,P<0.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控制组团体心理辅导前与辅导后,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平均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前与辅导后,在自我和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和谐水平平均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t(19)=3.68,P<0.01;t(19)=-6.89,P<0.001;t(19)=5.49,P<0.001。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及自我和谐内部各维度有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和谐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在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构建过程中注重自我内部重整的动力,在方案设计中用了“破冰”和“信任之旅”活动促进了组员们与人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实现过程;“我的素描”、“生命曲线”活动的设计加深了组员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组员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性;“人生五样”、“脑力激荡”活动的设计使组员澄清价值观,学会理解与感恩,其实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的负性影响;“认亲认戚”及“爱心大放送”活动的设计相当于活动的总结与组员的自省阶段,真正将活动的精华成为自我内部重整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自我和谐水平。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大学生之间互动、倾诉和情绪的自动发泄,团体的气氛,了解自己在什么哪些方面有问题,并及时去解决。每次辅导后,团体成员通过情感沟通方式,来增进了解,相互接受和认可。加上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每次活动之后布置作业使他们自我内部进行重整,也进一步提高了自我和谐水平。

团体心理辅导的整个过程使个体在团体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在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观察、体会、学习,进而认识自己、探索自己、调节改善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学会用新的心态与行为方式,进而达成较好的适应与发展。正是团体的特殊形式与精心设计的活动使本研究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娟,冯海英.从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教育探索,2009,5:123-124.

[2]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78-480.

[3]吴刚,郭秀丽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14(11):1287-1288.

[4]王丽征,刘晓丹,冯健子,莫天成.医学生的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57-359.

作者简介

袁婧,女,满族,1981年9月11日,河北承德人,工作单位:承德医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所在地:河北省承德市,邮编:067000。

项目来源: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医学院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现状与干预研究,项目编号:SQ171159。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大学新生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