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家英率中央调查组到富阳调查几个问题的梳理与考证

2021-12-07 08:12骆小峰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浙江档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富阳调查组五星

骆小峰/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1961年田家英率中央调查组到富阳调查是富阳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对富阳有重要影响,甚至对全国也有重要影响,它为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于田家英率中央调查组到富阳的历史,虽然有较为全面的展示和宣传,但还有几个细节和问题值得继续研究、挖掘和考证。

田家英

一、关于田家英到富阳的时间

史料记载,田家英率中央调研组到浙江后,先带工作组到嘉善魏塘的和合生产队,然后从和合生产队赶到富阳东洲五星生产队调查。那么,田家英是什么时候到的富阳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2月初。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记载:1月24日,田家英、石山、裴润、逄先知和薛驹等人到达魏塘公社。当晚,听取了公社党委书记张行方的汇报。1月25日到2月2日,田家英带领调查组在和合生产队(实际上是生产大队)调研。与此同时,中央调查组另一个小组的郝盛琦、马仲扬、吴剑青和省委调查组的毕向荣、王吟生、孙家贤、徐万山、陈启华等也于1月24日出发,到达桐庐县东洲公社五星生产队(实际上也是生产大队,下有7个生产小队)。2月初,田家英从和合生产队赶到五星生产队,连续开了几个座谈会,又深入农户调查,认为调查组掌握的情况属实,材料是正确的,食堂确实有许多弊病,群众不满[1]。另外,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王祖强撰写的《田家英浙江调查》一文,也持此说。

二是1月底。富阳史志办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富阳历史(第二卷)》记载: 1月24日,中央调查组郝盛畸、马仲扬、胡剑青一行三人到达富阳;由毕向荣、王吟生、孙家贤、徐万山、陈启华等人组成的浙江省委调查组也同时到达,开始对东洲公社五星生产大队进行调查研究。

1月底,田家英、逄先知等人从杭州到五星大队,具体指导调查组工作。田家英针对调查中出现的这种“捉迷藏”现象,提出了“打开脑筋”“敢于发现问题”的指导思想,要求调查组同志相信群众、相信干部,排除干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掌握真实材料向上级反映。随后,田家英带着大家挨家挨户察访,在床头灶旁,与社员谈心拉家常,与干部商讨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有时还到地主富农家里调查了解。他们住进社员家,与社员一样吃食堂饭,交朋友。这样,没过几天,五星的干部群众与调查组热络起来了,随着关系的融洽,工作局面逐步打开。书中还记载:2月初,田家英又到五星大队,连续开了几次座谈会,深入群众作调查,感觉到食堂弊病很多,群众确实不满,认为调查组掌握的情况属实,材料是正确的,赞成他们的意见[2]。

那么,田家英到富阳的时间是1月底还是2月初呢?从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料看,田家英带领调查组从1月25日到2月2日,与和合生产队的社员们同吃同住,经过7天半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上掌握了和合生产队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书中并没有说到田在此期间到过富阳。另据薛驹回忆,田家英和我摸清了和合生产队的情况后,又到了富阳县的五星生产队[4]。

而富阳陪同的任志炎在《田家英在富阳》一文中提到,1月26日上午,县委的小汽艇直接送工作组到东洲公社五星大队。大约过了四五天,田家英来了[5]。由此可见,田家英1月底到富阳这一说,是富阳根据任志炎的回忆推断出来的,并没有确定的依据,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志炎的记忆也会出现差错。他回忆的四五天之后,与田家英到和合生产队一周后再到富阳所间隔的时间也极短,只有一二天。而且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料完全可以说明,田家英是2月初到的富阳。

那么,具体会在哪一天呢?

史料记载:2月6日,毛泽东在杭州汪庄听取了田家英关于两个生产队情况的汇报。2月8日,毛泽东再次找浙江省委负责人江华、林乎加谈话,田家英和薛驹也参加了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又一次谈到生产队规模太大,把生产小队改成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就在这次谈话中,田家英建议中央搞一个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这个意见被毛泽东采纳了。2月21日,田家英和逄先知离开杭州去了广州,参与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3月26日,田家英和逄先知就回到了杭州,主要任务是搞“农业六十条”(草案)的试点和讨论。

又据环山乡村民、时任大队会计的裘开福回忆:1961年春节(2月15日)前夕,我村外出讨饭的小青年裘有祥回到家后告诉我一条消息:“过几天中央调查组的同志要来了。”我表示不相信,北京离环山那么远,不可能来人的。裘有祥说:“是真的,我在东洲讨饭时碰到田家英他们了,是田主任派民兵把我送到里山渡口乘船回环山的,他说过几天会来看我的。”

梳理以上材料基本可以确定,田家英到富阳时间应该是2日。因为从嘉善和合到富阳不过200余公里的距离,乘车数小时就可以抵达。加上当时田家英等中央调查组配备的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等也比较齐全,所以2日从嘉善就可以到达富阳,再到五星大队,随后开展调查工作。

与此同时,从上述材料中也可以看出,田家英在富阳调研期间是不固定的,他还经常要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以及起草“农业六十条”(草案)等。所以,对于田家英离开富阳的时间,因目前资料欠缺,还有待考证。

二、是谁最先碰到裘有祥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央调查组碰到了裘有祥(当时他只有15岁),并把他带到工作组后,使大家了解了相关情况。田家英和中央调查组决定派人前往调查,这就有了环山和后面的事情,而且也是中央调查组在富阳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帮助富阳和环山正视问题,推动了发展。

从目前的资料看,也有两种说法:一是马仲扬先遇到的。富阳党史二卷记载:1961年春节前夕,富阳环山的环二生产大队年仅15岁的裘有祥,拐着右脚在五星大队乞讨,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正遇上中央调研组成员马仲扬。马仲扬扶起衣衫褴褛的裘有祥,将他带回调查组住所。瘦小、饥饿的裘有祥一连喝下几大碗粥,使在场的人大为惊讶。调查组了解了他外出讨饭的原因以及他家乡出现的有人饿死、逃荒的现象。当晚,裘有祥被留宿在调查组。第二天,田家英派民兵将他送到里山渡口乘船回环山。临行前,田家英还掏出5元钱和5斤粮票给裘有祥。此后,由田家英倡议,中央调查组的马仲扬和省委调查组的孙家贤等人,在3月初跟踪转移到环二生产大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6]。

富阳陪同人员任志炎回忆说:春节前,友谊公社环二大队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叫裘有祥,到工作组驻地要饭。工作组马仲扬接待并盘问了他。因裘有祥操一口环山土话,马仲扬听不懂,要我翻译。当反映了这个公社的一些干部搞强迫命令,造成公社生产下降,群众饥饿成病、被迫逃荒等情况时,老马感到非常吃惊。嗣后,工作组研究决定向田家英汇报[7]。

二是田家英遇到的。据《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马仲扬《难忘的调查》一文记载:田家英在调查访问时,偶然遇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乞讨,他当时就把这个孩子作为访问对象,从这个孩子口中,了解到他讨饭的原因以及他家乡的困难情景。在田家英的倡议下,以这个孩子提供的情况为线索,调查组跟踪转移到富阳环山的环二大队进行调查[8]。

另外,薛驹《我随田家英在浙江农村搞调研》一文记载:在试点期间,我们调查组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富阳县有一个生产队,在一些严重违法乱纪分子的把持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发生了非正常死亡现象。田家英知道后,立即赶到那里。他详细了解情况后,召开大会,作长篇讲话。他揭露了这里一些惨不忍睹的事情,当他说到“共产党员看到这种情况,是很痛心的”时候,哽住了,长时间说不出话来,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最后,他宣讲了《六十条》,并对这里如何讨论和试行《六十条》提出具体意见。在县委的领导下,加上调查组的协助,这个生产队很快恢复了生机[9]。

196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左一)带领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农村调查

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揭幕

从上述资料看,马仲扬和田家英都不是最先碰到裘有祥的。因为马仲扬自己的回忆文章把自己碰到裘有祥否定了,而他这篇文章是1986年7月6日写的,应该不会有大的差错,况且他没有写自己先遇到裘有祥,却说是田家英碰到的。而任志炎的回忆文章和富阳党史二卷,细节很生动,说是马仲扬先遇到的。不过此说与马自己的回忆相冲突,所以也可以否定。那是不是田家英先遇到的呢?基本上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是田家英先遇到的,那作为富阳的陪同人员任志炎肯定不会说是马仲扬先遇到的。同时,作为全程陪同的薛驹也只是说调查组通过偶然的机会,如果是田家英先遇到的,他也会说的,毕竟田家英是调查组的负责人。

所以,综合上述情况,事实上很有可能是工作组的同志先碰到裘有祥,然后把他带到工作组驻地,裘的表现让田家英决定到环二大队进行调查,也就有了后面的故事。当然,所有的推断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和更多史料的证明。

三、研究永无止境

2009年我们到环山调查采访时,当时的大队会计裘开福回忆说:4月的一天晚上,田主任召集县委负责人、友谊管理区全体党员、生产队长、小学教师和社员代表在叶家祠堂开会,以统一思想,尽快恢复生产。他在会上做了长篇讲话,列举了环二大队的一些惨不忍睹的事实和一些干部的错误。当他说到“共产党员看到这种情况,是很痛心的”时候,不仅连说了两遍痛心,还泪流满面,难过得说不出话来。这充分体现了田家英对老百姓的真情。裘开福还说:田主任和调查组的同志在环二大队时,与群众同吃同住。我亲眼看见他吃过野菜、吞过糠团,脚上穿的是草鞋,晚上睡的是铺上稻草和晒谷篾垫的地板。田主任临走之前还写下了他在北京的通信地址:北京沙滩松公府夹道十号,让我们有事跟他联系。他还吩咐省委调查组的同志常与环二的群众保持联系,每年来看望我们一次。裘开福记得后来中央调查组成员郝盛琦处长和孙主任都还来过,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才中断。正因为有了田家英和中央调查组的帮助,环二大队老百姓才渡过了困难,环二村的老百姓永远铭记。特别是裘有祥专门要来一张田家英的照片,放在堂前祭拜。田家英的家属董边也于1990年10月到富阳,走访当年田家英和工作组调研的地方,与村民共话当年情景。1996年9月《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出版后,董边还签字送了一本给裘有祥。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上述人物的故去,这一故事也画上了句号,但关于田家英率中央调查组到富阳的历史还有很多值得研究、梳理和考证的地方。如薛驹(曾先后任浙江省长、省委书记、省顾委主任等职)、马仲扬(《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郝盛琦(曾任中办副主任、中顾委副秘书长,是农业方面专家)在富阳的故事。另外,中央调研组为什么要选择富阳五星大队调研,或者省委为什么推荐富阳五星大队,这里有没有什么故事;或者是谁提出到五星大队去调查的,有什么其他原因等,都值得研究和挖掘。

况且,田家英和中央调查组在富阳调查时所体现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不仅展现老一辈革命先辈的高尚风格,还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其作风更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体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铭记和弘扬。

猜你喜欢
富阳调查组五星
建德五星
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 培“新五常”美德 育“新三好”学子
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中心小学 做“孝善”德育 办“温暖”学校
富阳:全省首座智慧健康主题公园投用
五星连珠
跟我说两句
爱你五星红旗我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真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