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蜀葵植物学特性认识和应用考

2021-12-07 03:24张国琛宋超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蜀葵花色葵花

张国琛,宋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蜀葵是我国古代传统栽培花卉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蜀葵”起初称“菺”和“戎葵”。据《尔雅校笺》载:“菺,戎葵。”[1]这是古代对蜀葵最早记载。至秦汉才出现“蜀葵”。而“戎”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证明蜀葵在北方已出现。汉末《名医别录》 记载:“吴葵,即此也。”[2]汉末已改称“吴葵”。至晋代,崔豹《古今注》记载:“荆葵,一名戎葵,一名芘芣……茎叶不殊,但花色有异耳,一曰蜀葵。”[3]“蜀葵”首次出现。罗愿《尔雅翼》记载:“今戎葵一名蜀葵,则自蜀来。”[4]“蜀葵”因其产地而得名。而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认为:“其名‘蜀葵’者,‘蜀’亦为大义。”[5]

《全芳备祖》记载:“浙间又一种葵,俗名一丈红”[6],《广群芳谱》[7]、《花木小志》[8]等典籍中均提到这一名称。明·陈正学《灌园草木识》 中提到:“一丈红,一名蜀葵,一名红葵。”[9]蜀葵还被称为“卫足葵”。 《花镜》 记载:“蜀葵阳草也,一名戎葵,一名卫足葵。”[10]蜀葵叶大,遮挡阳光不照射其根部,说明“卫足”。从蜀葵称谓的变化可以看出古人对蜀葵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古代不可或缺的花卉。

1 蜀葵植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性泛指植物自身的形态变化、物候周期、生长习性等特点。蜀葵作为宿根植物,即使地上植株枯萎,地下芽和根系依然能存活,待气温回升又能破土而出。蜀葵植株高大,叶片较大,花色数十种;开花喜充足光照,也适应低温阴冷期。

1.1 植株、叶和花形态特点

1.1.1 植株 晋·傅玄在《蜀葵赋》序中写道:“其苗似瓜瓠”[11]。“瓠”意为1 a 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傅玄[12]认为蜀葵幼苗像瓜苗一般,长成之后,又因其植株巨大为人所知。宋·吴子良《葵花·花生初咫尺》:“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寻丈。”[12]蜀葵植株之高,已在众花之上。明·杨穆在《西墅杂记》中描述蜀葵“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12]赞美蜀葵植株生长旺盛,茎直挺拔俏丽。

1.1.2 叶 蜀葵叶呈现圆心或长圆形,基生叶片大,叶片粗糙,两面均有星状毛,叶柄长5~15 cm。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叶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有歧叉。过小满后长茎,高五六尺”[13]。清·陈淏子在《花镜》中,描述蜀葵“叶似桐,大而尖”[10]。他们都通过类比分析,阐述蜀葵叶片大的特点。

1.1.3 花型与花色 在历代花卉典籍中,对蜀葵花型与花色描述最为细致。唐以前描述蜀葵花色的文献资料较少。晋·傅玄的《蜀葵赋》:“既大而结鲜,紫色曜目”[12],说明蜀葵花有紫色。崔豹所撰《古今注》记载蜀葵有5 种花色,即“有红,有紫,有青,有白,有黄。”[12]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描述蜀葵:“花有五色。”[12]显然,从晋代到唐代,古人对蜀葵花色认识逐渐深入。明清时期,对蜀葵花色的描述更加细致。嘉靖时出现了黑色和蓝色的珍稀蜀葵,王世懋所著《花圃杂疏·花疏》描述蜀葵:“黑者如墨,蓝者如靛。”[14]《本草纲目》描述蜀葵:“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红浅红紫黑白色、单叶千叶之异。”[13]蜀葵花色更多,且叶形多样。明·王象晋《亭群芳谱》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记述蜀葵花:“色有深红、浅红、紫、白、墨紫、深浅桃红。”[15]清·谢堃《花木小志》描述蜀葵颜色更为细致:“细审之,其色有深红、桃红、水红、秾紫、澹紫、茄皮紫、浅黑、浑白、洁白、深黄、浅蓝十余种。”[10]由此可见,从两晋到明清,古文献记述蜀葵花色种类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

1.1.3.1 气候变化是花色变异多样化的重要诱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记载:“两晋、明末清初为寒冷期,汉唐则较为温暖。”[16]西晋时期已有“有红,有紫,有青,有白,有黄”[11]5 种蜀葵花色记载,西晋处于寒冷期,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色素的沉淀,因此,气候寒冷可能是促进蜀葵花色增加的原因之一。然而,唐代气候温暖湿润,蜀葵花色亦有所增加;明嘉靖也是气候温暖期,出现了“黑者如墨,蓝者如靛”的珍稀蜀葵。明末清初,气候急剧转冷,文献记载蜀葵花色更多、更详细。这表明,蜀葵花色性状易变性和对气候变化敏感性,气候变化会诱导蜀葵花色变异而增多花色。

1.1.3.2 花型记载较少。古文献记载蜀葵花型较少。宋元以前,仅郭璞《〈尔雅〉注》记载:“华如木槿华”[19]。北宋时期,《洛阳花木记》记载重瓣蜀葵:“剪棱蜀葵、九心蜀葵、胡蜀葵……”[21]。至明清,蜀葵花型记述增多,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形有千瓣、有五心、有重台……有重瓣种种,莫可名状。”[19]清·汪灝《广群芳谱》亦有相似记载,描述细致,包括蜀葵花型、花瓣数及花瓣排列等[7]。在20 世纪80 年代,陈俊愉在《园林花卉》中提出蜀葵花瓣分3 种类型:堆盘型、重瓣型、丛生型,但目前认识尚未统一[20]。

1.2 生长期气温条件

蜀葵开花前先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期,否则不会开花,故选择在春初或秋初播种,到第二年开花。蜀葵开花习性早在晋代已有记载。傅玄《蜀葵赋》中记载:“引苗而生,华经二年春乃发”[12],《本草纲目》记载:“春初种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嫩时亦可茹食”[13],《遵生八笺》:“九月间锄地下之”[19],《花镜》进一步说明:“八月下种,十月移栽,……当年下子者无花”[10],以上描述都说明蜀葵开花需要经历低温期,倘若低温时间不足,会产生“无花”现象。

蜀葵为多年生花卉,花期一般从五月开始。《四民月令校注》记载:“暖气始盛”[21]。 《广群芳谱》载:“五月繁花莫过于此,……花开最久,至七月中尚蕃。”[7]《说文解字》解释“蕃”为草木茂盛之意[21]。直到七月中旬蜀葵花仍然生长茂盛。清·高士奇在《北墅抱瓮录》 中描述:“自四月至十月,花开不断。”[22]由此可知,蜀葵花期集中在夏季,一般是在6月到8 月开花最为旺盛。据《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滇南四时有花,根坚如木,滇花中耐久朋也。”[23]蜀葵在云贵川等地可四季开花,而在北方蜀葵却只能在夏秋两季盛开。唐·岑参在《蜀葵花歌》中感叹蜀葵花期短:“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24]因此,蜀葵的花期长短与各地的气温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蜀葵生长性状不稳定易变异,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载。 《遵生八笺》 记载:“其种类似不可晓,……花有五六十种奇态。”[11]《广群芳谱》:“当有变异色者,发生满庭。”[7]古人在栽种蜀葵的过程中已意识到“变异”现象。陈淏子在《花镜》中描述道:“单瓣者多,若千叶、五心、剪绒、锯口者,虽有而难得。”[10]说明蜀葵花性状不稳定,播种后易发生变异。

1.3 蜀葵生长对光照及土壤条件要求

葵类植物在中国古代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花卉典籍对葵类植物的栽培条件和方法记录详细。蜀葵作为特殊的葵类植物,古人对其栽培特点有独特认识。《花镜》记载:“蜀葵阳草也。”[8]表明蜀葵是向阳而生。宋·王镃《蜀葵》:“花根疑是忠臣骨,开出倾心向太阳。”[25]明·张瀚《松窗梦语》:“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26]。虽然蜀葵花叶能直面太阳光,但根部脆弱不能被长时间照射。谢翱《种葵葡萄下》:“戎葵花种葡萄下,年年叶长见花谢。葡萄渐密花渐迟。”[25]葡萄枝叶遮蔽阳光,使蜀葵难以开花。因此,蜀葵应种植在光照充足之处,但同时也要注意夏季高温给蜀葵带来的伤害,进行适当遮阳,以减少高温对叶片的伤害。

蜀葵耐干旱抗贫瘠,环境适应性强。 《广群芳谱》 记载:“本丰而耐旱,……生郊野地,不问肥瘠。”[7]蜀葵喜肥、耐瘠薄,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在肥沃土壤中生长更旺盛。《花镜》:“若栽于向阳肥地,不时浇灌,则花生奇态。”[10]将蜀葵种植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之处,时常浇灌,即可“花生奇态”[10]。《农桑辑要》记载:“地不厌良,故墟弥善,薄即粪之。”[28]反映了蜀葵适应不良环境的抗逆性,但适宜的栽培条件有利于产生新的蜀葵类型。

2 蜀葵的应用价值

古人通过对蜀葵生长习性的认识,不断挖掘蜀葵应用价值。蜀葵因其植株高大、花型丰富、花色绚烂、花期绵长,最早被应用于园林观赏。由于蜀葵种植范围的扩大,上至皇宫内院、园林,下至平民房前屋后,皆有种植。此外,蜀葵的嫩叶与根被当作食物供人食用,明代还用蜀葵赈济灾民,足以证明其食用价值。蜀葵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在《本草纲目》[13]和《名医别录》[2]等中医药典籍中皆有记载。蜀葵在美化观赏、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广泛用途,表明蜀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1 园林观赏价值

蜀葵观赏价值高,中国古代一些著名园林中已有蜀葵。现存文献显示,最迟在汉代园林中已然出现“蜀葵”。张衡在《西京赋》中描述皇家园林上林苑的景色,提到了戎葵:“王刍莔台,戎葵怀羊。”[28]南朝诗人更加喜爱蜀葵,南朝颜延之在《蜀葵赞》中称赞蜀葵:“渝艳众葩,冠冕群英。”[29]梁·王筠《蜀葵花赋》:“迈众芳而秀出,冠杂卉而当围。”[30]两位文学家的作品都赞赏蜀葵之艳美。陈虞繁《蜀葵赋》:“绕铜爵而疏植,映昆明而罗生。……驰驿命而远致攒华林而丽庭。”[31]提到的三座著名园林中都种植了蜀葵。至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蜀葵在其他方面的价值。段成式在《酉阳杂俎》 记载:“至德中,马仆射镇太原,又得红紫二色者,移于城中,元和初犹少,今与戎葵较多少矣。”[31]元和年间,蜀葵已在城市中种植观赏。宋元时期,蜀葵已经广泛种植在庭园观赏。宋·晁补之在《诉衷情》中描述道:“戎葵闲出墙红,萱草静依径绿。”[31]元·张宪《端午词》:“一丈戎葵倚秀窗,雨足江南好时节。”[31]元·许衡《继人葵花韵》:“戎葵花色耀深浓,偏称修丛映短丛。”[31]诗中所言蜀葵相映成辉的草木繁盛的景象。

《西墅杂记》记载:“明代成化日本遣使入朝,使者未见过蜀葵,问之。”[12]由此可知,明代皇宫中已栽培蜀葵。康熙皇帝尤为喜爱蜀葵,他命人在常年居住的畅春园大量种植蜀葵。《广群芳谱》记载:“五月繁华莫过于此,庭中篱下无所不宜。”[7]《花木小志》描述:“尝遍种于假山石上,暖风过处真成锦绣堆矣。”[8]记述了蜀葵在园林中生长茂盛,花团锦簇的盛况。

2.2 食用和药用价值

蜀葵花瓣、根茎、种子、嫩叶鲜美可食。但中国古代对蜀葵是否可以食用存在不同说法。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又一种,花有五色者,名曰蜀葵,不可食。”[32]而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嫩时亦可茹食。”[11]清代《广群芳谱》:“可备蔬茹,可防荒俭。”[7]《农政全书·蔬部》记载:“採嫩叶煨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34]。《花镜》:“嫩苗可食。”[10]《王祯农书》[32]中关于蜀葵的记载源于宋代《本草图经》[35],而《本草图经》:“花有五色,白者……黄者……”[34]分指不同种类,王祯却说花有五色的叫做蜀葵,与原意不符。明清时期,蜀葵已作为菜肴供人们食用。人们还发现蜀葵不可长期食用,亦不可与猪肉同食。 《千金食治·食疗方》记载:“不可久食,钝人志性。若食之,被狗啮者,疮永不瘥。”[35]《植物名实图考》 记载:“厨人摘花之白者,剂以面,油灼食之,甚美。”[22]白色的蜀葵花瓣可被食用。而其他颜色的蜀葵花瓣是否可食,未有明确记载。正是由于蜀葵根、嫩叶、花具有可食性,人们才能从中发现蜀葵的药用价值。

蜀葵全草入药,其根须、嫩叶、花瓣都具有药理特性。在汉末《名医别录》 中首次记载蜀葵药用:“主理心气不足。”[2]唐《千金食治·菜蔬第三》:“一名蜀葵。味甘、微寒、滑、无毒。花:定心气;叶:除客热,利肠胃。”[34]《本草拾遗》:“治小儿风疹。花有五色,白者疗痢疾,去邪气,阴干末食之。”[36]至宋元,《尔雅翼》:“敷疮肿。”[4]《洁古珍珠囊》:“治带下。赤治带,白治带。”[12]明代李时珍总结前人关于蜀葵药性的研究,在《本草纲目》中对蜀葵的苗、根茎、子的气味、主治以及附方进行详细说明。如李时珍认为蜀葵子“甘、冷、五毒。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赤靥。”[13]李时珍还发现蜀葵花“惟红白二色入药”[13]。明以前的医药典籍只记载白色蜀葵可入药,而李时珍发现红色蜀葵亦可入药。反映了人们对蜀葵药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体现了蜀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 《黄帝内经太素》记载:“空腹者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13],反映“药食同源”的思想。中药多为天然药物,主要是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而人们所吃的食物,同样来源于植物、动物和部分矿物。因此,食物与药物来源一致。人们称只能治病的东西为药物,只能食用的东西为食物。而既能治病,又可食用的东西,被称为“药食两用”。如橘子、小茴香、龙眼肉、粳米、桂皮、南瓜片等,它们属于中药,有治病救人之功效,又是供人食用的美味佳肴。通过饮食来治疗某些疾病,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之法。蜀葵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大小便闭不通者。用白花胡葵子为末,煮浓汁服之。”人们常在春季采摘蜀葵嫩叶和花朵,去掉蒂和花心,洗净后清炒或凉拌、煮汤,具有清肺化痰、镇咳利尿之效。根据《本草纲目》蜀葵附方记载:“妇人带下脐腹冷痛,……用葵花一两,阴干为末,酒服方寸匕。”[13]蜀葵花瓣研磨成粉末状还可与酒同时服用。蜀葵花也是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中草药。因此,蜀葵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

2.3 染色及其他应用价值

《花镜》:“其梗沤水中一、二日,取皮作线,可以为布。枯梗烧作灰,藏火耐久不减。”[10]蜀葵皮经沤制可加工成布匹,桔梗燃烧后可保存火种。古人取蜀葵叶研汁,用布揩抹在竹纸上,制成葵笺。唐·齐已《谢人墨》:“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37]鲍溶《寄王璠侍御求蜀笺》:“蜀川笺纸彩云初,闻说王家最有馀。”[37]蜀葵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与喜爱,正是在于它的色彩之美。以蜀葵叶研汁染纸,色绿半滑,落墨滋润,书写通宜。明·屏隆在《考槃余事》中记述了葵笺制作方法:“五六月戎葵叶和露摘下,捣烂取汁,……葵叶内稍投云母细粉,明矾些许,和匀,盛入盆中,用纸拖染,挂干,或用以砑花,或就素用,其色绿可人。”[8]至明代,古人已利用蜀葵花染发。 《本草纲目》 记载:“又紫葵花,入染发方中用。”[13]这是古代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少有的记载。像蓝草、栀子、茜草、五倍子等,用于套染、媒染、防染等工艺,但却未有关于染发记载。

3 结语

在中国古代,蜀葵植物学特性已有较多认识和利用。蜀葵花色多、艳丽,风姿清淡温和,美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抗逆性强,栽培简易,从皇家园林到房前屋后皆可广泛种植。蜀葵药食同源,既是鲜美营养的花卉食品,又是治病疗伤的珍贵药材。古代诗人还通过诗歌赋予蜀葵光阴易逝、人生短促的象征意义,展现蜀葵与审美、文学的内在联系,弘扬蜀葵精神。蜀葵在观赏、食用、药用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蜀葵文化,在我国花卉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蜀葵药理研究和开发利用不断深化。蜀葵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可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哮喘、小儿麻痹及抑制雌激素的药物;红花蜀葵提取“蜀葵红”用于酒类与药品糖衣着色剂;蜀葵叶泡酒具有清火消炎效果,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

猜你喜欢
蜀葵花色葵花
猜猜这是哪张牌?
顽强的蜀葵
这两题很难吗
葵花之门
蜀葵
葵花 外一首
蜀 葵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小鱼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