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1-12-07 04:06赵顺卿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柑桔全市

文/ 赵顺卿 ,肖 丽

特约编辑:艾 华

【导读】传统的柑桔产区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诸如品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销售渠道不畅、经济效益低下等弊端也逐步显现,产业升级发展乏力,这似乎是许多传统柑桔产区都(曾)面临的问题。这里介绍湖北省丹江口市的柑桔产业发展策略,以资借鉴。

湖北省丹江口市柑桔栽培历史悠久,依托丹江口水库独特的小气候,柑桔产业从无到有,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柑桔产业已发展成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大农业主导产业。丹江口库区已被列入国家柑桔优势区域规划五大特色产区之一。为了深化柑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推进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目标。在充分掌握全市柑桔产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结合实际提出对策,最终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产业分布。丹江口市柑桔主要分布于丹江口库区两岸5 km 以内海拔300 m 以下的丘陵山地,总面积1.87 万hm2,其中挂果面积1.71万hm2(低产园面积0.93 万hm2,中产园面积0.68 万hm2,高产园面积0.093 万hm2);全市20个镇(办、处、区)中有12 个镇(办、处、区)种植柑桔,种植柑桔面积达3 333.3 hm2(5 万亩)以上的镇2 个,194 个村中种植柑桔村144 个,其中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村89 个。柑桔种植农户2.8 万户,占全市农村户数的三分之一,其中0.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8 800 户,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柑桔专业村(场),柑桔已成为丹江口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发展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

品种结构。全市柑桔按品种分为特早熟、早熟和中熟温州蜜柑,脐橙、椪柑及其他零星品种。其中,特早熟温州蜜柑面积393.3 hm2,占总面积2%;早熟温州蜜柑面积5 200 hm2,占28%;中熟温州蜜柑面积12 000 hm2,占65%;脐橙面积593.3 hm2,占3%;其他品种(包括椪柑、杂柑等)面积393.3 hm2,占2%。

产业化情况。全市现有柑桔产后处理生产线48 条,处理能力达300 t/h,各类交易市场79处,其中年交易额5 000 万元以上的大型交易市场1 处,中等规模的产地交易市场5 处;现有柑桔专业合作组织85 家,中介经纪人690 人。

产业效益。柑桔产业是一项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全市柑桔年销售产值3 亿多元,农业人口人平1 000 元,10 万果农人平3 000 元。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不少村组因发展柑桔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也直接得到实惠。二是社会效益显著。在柑桔销售季节,全市有万余劳动力从事采果、运输等,同时拉动餐饮住宿、包装印刷、交通运输、分级打蜡、农资销售、市场建设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社会产值达4 亿元以上。三是生态效益显著。柑桔果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根系发达,树体美观,四季常青,春季有花,秋季有果,不仅保持水土效果好,而且绿化、美化了库区两岸。

二、存在问题

品种结构不合理,集中上市矛盾突出。丹江口市受北缘柑桔产区冬季低温、全年积温不足等气候条件限制,柑桔品种95%是温州蜜柑,而且其中65%是中熟品种。品种的单一性和成熟期的集中性,增加了销售压力,阻碍了柑桔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果园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受干旱影响严重。现有柑桔大部分建园标准低,90%的柑桔园为坡地,而95%的柑桔园因没有水利设施而无法灌溉。由于缺乏水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导致低产柑桔园所占比例大、产量不稳,果品质量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柑桔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潜在病虫害风险较大。全市本地苗木繁育能力不足,存在滥引乱调柑桔苗木及接穗现象。部分苗木及接穗未经严格的检验检疫,连同苗木接穗引入检疫性、毁灭性柑桔病虫害的风险加大。

市场主体不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目前,全市柑桔栽培在经营形式上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应对大市场,抗御不了市场风险。市场主体尚处于发展初期,实力较弱,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市场营销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产地市场建设滞后,影响果品销售。产地批发市场规模小,没有配套设施,达不到分级存放、快速出货、减少环节的要求,满足不了柑桔销售的要求。二是销售方式单一。全市柑桔社会化专业合作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与产业规模还不相适应,目前销售主要依赖外地(主要是河南省)经销商,缺乏稳定的本土营销队伍。

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不够。“武当”品牌柑桔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消费者还不知道或不了解武当柑桔,加之没有统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包装,还没有在广大销售区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贮藏保鲜、深加工严重滞后。全市现有的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多集中在种植方面,带动辐射能力强,缺少能有效缓解销售压力的深加工及销售龙头企业。采后商品化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产品都是未经分级、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就直接上市,附加值低。贮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调节市场供应的能力有限。

三、对策建议

丹江口市柑桔产业拥有近2 万hm2的生产基地,但由于受山区条件的限制和资金短缺的影响,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单产水平较低,整体质量不高,与日益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与产业自身发展不相适应。为了打造丹江口市库区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应根据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将产业工作重心由“基地开发”为主,转向“果园改造提升”为主,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提升产业素质。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抓品种结构调整。根据丹江口市的气候特点及现有产业基础,坚持温州蜜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扩大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品种的面积,压缩中熟温州蜜柑的面积;在适宜的区域适度发展部分脐橙、杂柑等品种,调节不同成熟期品种的比例;通过示范引领、以奖代补等措施,开展大规模的品种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补植补栽、高接换种、老园更新换代等方式,逐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的目标,以均衡供应市场。

优化区域布局。不断调整优化柑桔区域布局,对于柑桔种植规模小的村要实行退出机制,使柑桔产业向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集中,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根据丹江口市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地资源以及栽培现状,进行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温州蜜柑生产区主要布局在离大水体5 km 以内的地区。脐橙、椪柑、杂柑等需积温较高的品种,应布局在库区濒临大水体2 km 内的半岛、河湾等地区。

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柑桔产业发展激励机制,设立全市柑桔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对在基地建设、柑桔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科技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新建、改造柑桔基地的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项目支持,对年销售量达到5 000 t 以上的经销商给予0.5 万~3 万元奖励,适时建立农产品(柑桔)补贴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制定对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政策。制定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果园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土地供应、项目审批、信贷投放、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制定休闲观光果园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发展柑桔保险业务,引进开展柑桔政策性保险试点,对农户参加柑桔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金融机构要增加对柑桔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融资及担保机制,确保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强化项目配套。丹江口市级每年整合各类惠农项目资金,支持柑桔产业发展。财政每年预算柑桔产业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项目支持与实施考核,将柑桔项目纳入扶贫项目库与扶贫项目统一组织实施。市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移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加大对柑桔产业振兴发展的项目投入力度,库区柑桔主产镇每年的产业建设资金要确保70%以上用于柑桔品改和基地建设。市交通、商务、文旅等部门要筹措资金用于库区桔园道路、柑桔市场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省级休闲观光示范点创建、柑桔农机补贴等方面,服务产业发展需要。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柑桔深加工是解决柑桔销售的有效途径,既可缓解柑桔鲜果销售市场压力,又可提高产业的附加值,还可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带动柑桔价格。政府应加大对柑桔深加工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以改变丹江口市柑桔深加工落后的现状。

强化智力支撑。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组成科技创新联盟。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柑桔领域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对引进的高端人才享受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待政策。三是加强基层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丹江口市柑桔产业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的工作,丹江口市将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分步实施,常抓不懈,使丹江口市柑桔产业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柑桔全市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