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分析

2021-12-07 11:18王乐乐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料体积要点

王乐乐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 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工艺、原材料、设计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城市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使得建筑物不断发生转型,建筑物不断向着大体积、大跨度、超高层趋势发展,有效地利用了空间,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在这些大体积、超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通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这也是决定建筑物质量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提高建筑稳定性与耐久性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举个简单的案例加以说明:某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因为施工团队没有把握相应的施工要点,所以常常会导致房屋在建设完成后,出现明显的震动、渗水等问题,该工程团队在分析问题之后,最终将问题集中到了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要点上,从而重新展开技术的应用与检测,最终使得存在的问题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

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能够了解到,注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真正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意义,接下来也需要对具体的技术应用要点,作出科学化的研究。

2.1 切实把握好配合比设计

为了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科学避免由于水热化现象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开裂、变形,也就需要确保配合比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合理的控制化水泥、矿物料的使用量。

正式施工工作开展之前,要通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来展开测试,比如最大温度差值、最大温差收缩应用测试等。充分考虑到施工前期的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膨胀剂、粉煤灰等配合材料。

针对水泥材料的选用,科学寻找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从而减少水泥使用量。在其过程中,粗骨料的选择,要求主要为5mm~25mm 颗粒径的碎石,含泥量要<1%。如果粗骨料是较大径的石子,此时就需要考虑到和易性,以及抗压强度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混凝土因为温度提升,所造成的水化热问题。

除此之外,针对矿渣微粉的选择,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季节以及温度条件,如果夏季施工或者施工现场处于高温环境,使用矿渣微粉可以强化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当这些方面的要点,都能够得到较为科学化的解决,以及将有关要点能够落到实处,必定能够从本质上大大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2.2 注重温度方面的控制

针对原材料的温度控制,比如水泥温度需要得到合理地把握,具体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坚决杜绝高于60℃的水泥置入罐中。对于骨料的温度,要确保料场硬化,具有充足的排水沟槽展开降温处理。针对砂、石料的温度控制,应当在施工场地搭建遮阳棚,其目的在于减少阳光所带来的高温度,并且还需要避免低温对材料的影响,运用蛇皮编织布搭建成遮雨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砂、石的堆料高度大于6cm,确保温度控制接近于当月平均气温。另一方面,假如施工工作开展的季节处于夏季,还应当在石料遮阳棚顶部架设淋水管,这样能够随时随地地控制好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过高影响石料的质量时,这时候则需要通过喷水降温的模式,来使得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喷水的方式,展开骨料泥土冲刷工作时,此时要进一步降低含泥量。

所以,在拌和混凝土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使得石子温度降至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根据专业施工技术团队的研究与测试,石子每降低1℃,混凝土拌和温度也就能够降低0.6℃,从而维持好施工的温度,避免出现不应出现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2.3 注重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出现裂缝问题,裂缝能够分成三个活动期。早期裂缝表现为:混凝土在进入到仓库之后的前三天,混凝土的温度是相对较高的,水化热引发的温度,还会比入模温度高,施工人员还应当根据不同的速度展开降温,大约30d 左右需要降到周围的温度,该期间还会发生15%~25%的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裂缝,此裂缝称之为早期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展开有效的弥补施工,只有这样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建筑工程项目才不会出现渗漏问题。为了能够有效预防这些裂缝问题,需要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科学化的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应当将总温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将混凝土结构分为很多段,每段长度要适当地控制,同时还需要和施工缝隙科学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减少混凝土温度的收缩应力。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工作人员应当要科学控制后浇带的施工间距,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以及收缩应力,同时可以考虑联合应用施工缝来进行。

通常来说,应当要控制后浇带的间距为30cm,其宽度约为70cm~100cm范围内。不过不管是采用哪种后浇带形式,在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都必须要将其凿完,并且清理干净内部的泥土。

由此可见,施工技术团队在展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时,需要正确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后浇带要点,因为只有确保此项技术的应用要点,才能有效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为整项工程项目的合理化开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前提基础,最终大大提升施工技术的基础质量水平,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2.4 混凝土浇筑

为尽可能地实现混凝土散热,以及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和混凝土的整体性,因此必须运用相应的浇筑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全面分层法:将整体分为厚度相同的多个层次,先浇筑短边方向,沿长边方向向前推进浇筑,并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上层混凝土必须要完成浇筑;浇筑作业面较大时也可从中间向两边展开或从两边到中间推进。

第二,斜面分层法:分段定点,循序推进,适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第三,分段分层法:适用于结构厚度较小而面积和长度较大的结构。浇筑从底部开始,当下层混凝土部分浇筑完成后,返回浇筑中层混凝土,中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浇筑上层混凝土,依此类推,循序推进。

混凝土浇筑时,工作人员应尽量保证混凝土入模时要匀速、连续,浇筑不宜过快、不宜中断。若浇筑过快,内部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后期将会导致混凝土温升过高;若浇筑发生中断,产生冷面,将会导致两层或者两段混凝土因凝结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断层情况,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2.5 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不足时,不但混凝土密实程度不够,而且易出现早龄期塑性沉降裂缝;而若振捣过度,混凝土就会产生离析、均匀性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混凝土振捣时,应保证振捣棒快插慢拔且插点均匀,振捣完毕后可用平板振动器再在表面振动一遍,以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

应尽量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底和模板内壁,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降低模板破损、材料漏浆等事故的风险。对于变截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早龄期塑性沉降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可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使混凝土填充密实,防止产生空洞。

当浇筑配筋较密的结构时,由于骨料粒径与钢筋之间空隙的原因,充分振捣后混凝土易产生离析,表层骨料不足导致塑性收缩增大,建议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定厚度,待浇筑完毕后,于混凝土初凝前在表层铺撒瓜子片石子,进行二次振捣抹压,降低开裂风险。

2.6 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对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尤其是防止早龄期开裂至关重要。建议浇筑完毕后尽快进行养护,为了防止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表面失水过快,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边收面,边覆膜的方式进行保护,把表面湿度控制在较高值,薄膜之间要上下错开,搭接压紧搭接宽度符合规范值,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数值时,在底板、顶板薄膜上铺设保温棉毡,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破坏薄膜。对墙柱等不能覆膜的结构,应采取带模板养护,养护时间至少为7d~14d,拆除模板后应进行喷水养护,保持表面一定湿度,避免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在施工中,当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可将模板固定装置稍微松动,降低后期拆模难度。

3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要对管理、材料、设计、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本文围绕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以期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骨料体积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探讨不同细骨料品质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全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研究进展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谈拟柱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