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2021-12-07 13:49张金博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立地条件修枝落叶松

张金博

(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辽宁 本溪 117116)

1 落叶松在我国种植生长状况

1.1 生长特点

日本落叶松生长均匀,保持了原始品种的优良特性,树干端直。日本落叶松幼苗生长迅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平均树高远高于华北松等树种;苗期短,在4~5年生林分中,3年生苗高约为云杉苗高的2倍,苗木的质量也与一些国产针叶树相比要高得多。在相同的水肥条件、环境条件和生长时间下,日本落叶松的平均材积远大于华山松。我国引进的落叶松更适合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其生长量高于华山落叶松。调查显示,我国高山地区落叶松生长期为4月~8月底,近5个月,年生长期比北方地区多15 d左右,抽梢早,封顶晚。

1.2 日本落叶松抵抗不良条件的能力

日本落叶松具有抗风、抗冻、抗压能力强的特点。在华北海拔公里的地区,冬季空气湿度大,树顶常形成雾凇,许多树枝冻僵,冰凌重量超过了树木的承载能力,导致树枝折断甚至死亡。而日本落叶松能够抵御这种恶劣的天气,它的抗性非常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华山松树基本上是全部折断,而落叶松则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此外,日本落叶松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受病虫害影响程度较低。最后,日本落叶松在贫瘠的山丘中,不经过精心的抚育和栽培,仍能茁壮成长。

2 日本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技术探究

2.1 落叶松种植地选择

落叶松种植地应该从荒地、人工林、采伐和燃烧径迹的地点中选择,华北落叶松采伐迹地不适合进行连作,并且立地指数应在25年以上。

在选择地形的时候,应选择低山丘陵和坝上高原。这一类立地条件较好。当地地形为低山、低谷、平川、缓坡的中下部,应选择地形遮蔽和背风区。半阳坡、阴坡或半阴坡才是最合适的坡向,不应该选择一个迎风或迎风面较小的区域。

选择土壤的时候应该以花岗岩、片麻岩等母岩上发育的黑土、灰黑色土、棕壤为主,土壤厚度应大于60 cm,腐殖质厚度应为中等或更高,土壤介质应为多孔、湿润、排水良好、通风良好。

2.2 幼苗选择

种子的选择应检查种子是否拥有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造林苗木的规格:容器苗高度应大于35 cm,地径应大于0.4 cm;田间苗高度应大于40 cm,地径应大于0.5 cm。幼苗的选择应选择顶芽饱满、基茎平直、木质化充分、均匀且结实的根系、超过15 cm的主根、超过10根主根,没有病虫害,冻土和机械损伤。

同时,在种子处理上,应选择9月份采摘枝条,将球果露天撒播,打散、筛选,然后晾干贮藏,再拌沙促发芽30 d,然后在来年春天播种。播前消毒可提高植物苗期抗病虫害能力。为避免对种子质量的损害,一般采用高锰酸钾与水按1∶200的比例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 h,然后将灭菌后的种子浸泡在40 ℃的温水中进行发芽处理,一般不超过36 h。

2.3 林地整地准备

在林地选择准备过程中,应清除杂草和杂物,并替换原有土壤。其次,一般采用洞、鱼鳞坑和水平沟进行整地。洞式整地是用于新采伐的灌木和荒地上的稀有杂草。工程所在地多为荒山、老路堑、灌木、杂草茂密的整地,有鱼鳞坑或水平沟。鱼鳞坑整地可以避免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一些机犁沟整地通常用于平坦、开放、机械的工作条件良好、肥沃的土壤和较厚的土壤层,规格为:宽×深40 cm×20 cm,林带之间的距离要根据造林的密度确定。

2.4 种植密度选择

在种苗的种植密度上应该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灵活地调整。立地条件稍好的地段应该以1600~1700株/hm2为宜,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以2500株/hm2为宜。

2.5 栽植方法

2.5.1 裸根苗栽植法

裸根苗栽植法是采用靠墙、窄缝或缝隙栽植的方法,要求苗茎直立和较长的根系。栽植深度应与苗圃中幼苗的位置一致,避免深埋、根坑和过浅露地现象。

2.5.2 容器苗栽植法

容器苗可以选择在雨季阴天时栽植。其穴的深度要比容器高度高3~4 cm,孔径略大于容器直径。种植时,将容器放在穴中,以保证幼苗根系的完整性,根团顶部和种植穴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用土壤填充根体周围,然后压实,用虚拟土覆盖根体。容器苗造林中要注意的点在于:保持基质的完整性,不松脱;种植时,基底表面应平行或低于地面,周边应稳定、密闭。

2.6 修枝工作

进行修枝工作的时候采用修枝剪、刀锯或者油锯等工具及时修剪树冠以下的枯枝、弱枝、病枝,以培育挺拔饱满、无节的优良木材。,在造林后8~12年进行人工修枝工作,当林冠郁闭后开始在树冠下部出现枯枝时开始修剪。第二次修剪应在第一次修剪后出现两轮死枝时进行。修枝工作选择在早春时期,因为此时树液处于停滞状态。在晚春,当生长季节来临时,树枝的伤口更容易愈合,也不容易感染病虫害。,在进行修剪时选择修剪高度:幼林的修剪高度应小于树高的1/3;中、近成熟林的修剪高度应根据林分生长、经营经济、林道等集约经营条件确定。可选择一半以上的树高,以增加无节材。

2.7 林地施肥

林地施肥选择在造林后第二年雨季进行一次,第三年雨季进行一次。每株植物每次施用复合肥或尿素(25 g),种植点周围应采用等间距多点埋土的方法。

同时,在每疏伐的次年或预计主伐前5年的雨季,在单株周围挖一条20~30 cm的放射状沟,并在沟内埋设有机肥或无机肥。肥料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小班土壤调查情况确定。

猜你喜欢
立地条件修枝落叶松
修枝对亚美马褂木体胚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盆景树
修枝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