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中暑的兽医诊断治疗

2021-12-07 13:49覃婉婷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猪圈病猪降温

覃婉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30001)

0 引言

引发生猪中暑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除去气候因素外,防疫管理、养殖密度、通风情况等皆是主因所在。如何避免生猪中暑、做好中暑后的诊疗是关键所在。笔者重点就相关要点加以浅析。

1 生猪中暑的主要症状分析

生猪在中暑之前,往往也会显露出一定的前兆,一般表现为缺水口渴、饮入大量水分,行走不稳、摇摆幅度大,莫名烦躁、精神状态不佳,频繁排泄且排泄量增大。在中暑之后症状愈发明显,不能保持长时间站立,行走步伐更加不稳,呼吸频繁急促,体温也开始急剧升高,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双眼无神充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卧倒不起,体质较差的生猪在短时间内死亡的情形也很常见。伴随病症的发展,有些病猪的鼻腔内还会流有充满血丝的泡沫,肺部器官逐渐浮肿,脑部则出现充血症状,直至慢慢失去意识,身体开始大量出汗、抽搐不停,最后因为虚脱而死亡。

2 生猪中暑的诊断依据分析

关于中暑问题的兽医诊断应充分联系具体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并对照过往病史资料和养殖经验进行分析,强化兽医诊断的确切性,继而采取最佳治疗手段,缓解病猪的中暑症状。中暑多出现在夏季,此时天干物燥,光照强烈,如果生猪长期在光照下暴晒,亦或在运输途中未能做好防暑,很容易致使生猪头部充血,在此情况下引发的中暑,一般是日射病。此外,在日常养殖中,如果猪圈内湿度过大,生猪数量过多,气流不够畅通,也会影响到猪体的正常散热,致使生猪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这种情况下主要是热射病。要想明确诊断结果,则要进行病理剖检,剖析后可以得知,病猪脑部充血水肿,脑膜等部位存在炎性病变,基于这些症状,可以进一步确诊[1]。

3 生猪中暑的治疗方式分析

物理降温:发现中暑病猪后,第一步要做的是将其移动至气流畅通的阴凉场所,保持安静,取适量干净的清凉水在病猪的头部、背部均匀喷洒,另外还可以用酒精擦拭亦或冷水灌肠的形式让病猪体温以最快速度降下来。

药物治疗:若上述方法未获得明显的降温效果,病猪病情未能得到缓解,此时便要以药物进行治疗,取10 ml浓度为25%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从病猪的颈部血管进行注射,还可以注射安乃近,将病猪继续上升的体温及时稳定下来。

补充水分:若是病猪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脱水问题,为提升治疗成效,还要准备5%的生理盐水,让病猪及时灌服,以期以灌肠形式来消灭病菌,亦或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为病猪补充足够的盐分和水分,帮助其尽快恢复各项机能。

强心利尿:准备好300 ml氯化钠溶液经由静脉注射至病猪体内,最好每隔4 h注射1次。对于中暑症状更为严重的病猪可以另外注射8 ml安那加注射液,以期强化强心利尿效果,中暑症状一般可以得到及时缓解[2]。

4 生猪中暑的预防措施分析

4.1 强化降温处理

夏季来临之前,养殖人员便要基于本养殖场的生猪养殖实际和当地气候情况有侧重性地拟定降温防暑规划,将生猪中暑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正式步入夏季后,更要将气温的改变情况视为关注要点。若是烦躁闷热,猪圈内的通风措施必须逐一落实到位,保证猪圈内空气的畅通性和新鲜性,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以免猪圈内太过拥挤,让猪可以舒舒服服地进行日常活动,也避免更多的交叉感染问题。面对连续不断的高温天气,除了要控制好猪圈内生猪的数量外,还要借助于物理降温手段,比如喷洒清水等来降低猪圈内的温度,条件允许的养殖场则可以购置一些降温控温装备,为生猪提供温度适宜的猪圈环境。

4.2 维护饲养环境

其次便要从猪圈环境着手,为猪创设卫生舒适的饲养环境,强化中暑防控成效,减少出现中暑症状的可能性,比如说:要保持适宜猪生活的温、湿度,通风措施和保温措施必须认真做好,控制好猪圈中的氨气浓度,可以以是否刺眼为标准,猪圈内湿度应当低于65%;抓好日常的猪圈清洁事宜,确保地面的排泄物、污染物等得到最快清理,日常消毒处理必须严格定期推进,消毒要既要充分又要细致,不要留下死角,要确保消毒操作的严谨性,以防接种操作不当引发的问题;阳光长期直晒是引发中暑问题的主因之一,为此,养殖场内必须搭设好凉棚,以适应猪群的纳凉需要,也可以在猪圈四周栽种一些蔓藤植物达到遮光目的,此举也可以美化养殖场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暑问题是影响生猪养殖的一大难题,做好对生猪中暑的诊断和治疗势在必行。各养殖单位必须紧抓不足,找准对策,方能强化防暑成效。

猜你喜欢
猪圈病猪降温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降温的办法
劫持“小不点”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一头好猪
小老鼠降温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