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

2021-12-07 13:49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辛硫磷乳油粉剂

龚 敬

(四川省荣县双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荣县 643100)

1 本地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历史概况

大豆,属于豆科,中国是母产地,种植历史悠久,现阶段各种豆制品制作工艺成熟,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种植豆科作物能利用根瘤菌的生物固氮能力,快速恢复土壤地力,也可以节约化石能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双石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玉米和大豆种植时间久、技术成熟。传统种植模式为单一品种种植,很少间作,浪费了光照和地力,综合种植效益不高。

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意义

(1)川东南地区人口集中,耕地少,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耕地稀缺,双石镇按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统计人均耕地只有0.08 hm2,其中田0.03 hm2,土0.047 hm2,由于耕地少,农民种粮成本高,效益低下。20世纪80、90年代,为探索土地利用率,曾推广过“旱五熟”种植模式,虽然获得成功,但由于近年农村劳动力减少,“旱五熟”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太大,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综合效益差,故此模式已被放弃多年。农民也希望找到一种劳动强度较低,综合效益表现好的种植模式。经当地群众多年摸索,农技人员精心总结和试验示范,认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符合当前老百姓的种植习惯,大豆种植劳动强度低,还可具备机械化作业,颇具有推广价值。

(2)玉米与大豆间作,可提高光合作用利用效率,并且由于大豆根瘤菌具有固氮效应,可减少化肥使用量,节约化石能源,快速恢复土壤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做到优化空间和时间,提高种植效率,节约种植成本,改良土壤质地。

(3)通过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及绿色增效的技术途径,创新农业供结侧结构性调整工作新思路,实现玉米亩产500~550 kg,套作大豆亩产100~130 kg。玉米+大豆是一种优质的套作种植模式,能实现玉米和大豆双丰收,农民获得增产增收,对粮油生产安全尤为重要。

3 关键技术与要点

3.1 选地整地

丘陵地区所有旱地均可适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以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5~8最佳。种植前要深翻炕土,深翻时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土壤深度要达到40 cm以上,尽量使土壤做到平整疏松。

3.2 选种伴种强育苗

3.2.1玉米

选用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如荣玉1210、成单30、正红系列品种等。玉米先播,播前做好种子处理,药剂伴种前先晒种1~2 d,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 h,如已进行包衣的种子可直接使用,原则上实行地膜覆盖肥团育苗,培育壮苗,提高肥效和玉米抗旱能力,注意肥团育苗必须用腐熟的土杂肥,防止高温和氨气烧苗。

3.2.2 大豆

选用耐荫、耐密、抗倒伏的中迟熟夏大豆品种,如南豆32、南豆25、贡选1号、贡秋豆4号。大豆在播种前可用烯效唑干拌种,每1 kg种子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8~16 mg在塑料袋中来回抖动数次即可,也可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伴种,防范鸟兽啄食。

3.3 技术要点

3.3.1 调整播期,缩短玉米、大豆共生期

玉米要抢早播种,一般于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4月初移栽。大豆播种时间为6月中旬。播种深度3~5 cm;播前要将土壤整平整净,注意观察天气,播后2 d如遇大雨,可能会造成土壤板结而致大豆无法出苗,需要查窝补种。

3.3.2 合理确定株行距

玉米与大豆实行宽窄行间套种植。带宽2.2 m,玉米种2行(窄行40 cm),肥团育苗苗龄在3叶左右移栽,每窝栽两株,将苗子分级,大小苗分开移栽。实行覆膜直播的,每窝播种两粒,播种后要防范鸟兽啄食,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大豆种3行(窄行30~35 cm),玉米与大豆间距60 cm。

3.3.3适当缩短窝距,留足行距空间

大豆窝距缩至12 cm,每窝播种3粒(发芽率60%左右),每亩打窝3500~4000,确保密度105000~120000株/hm2。玉米窝距缩到14 cm,密度30000~31500窝/hm2,63000株/hm2,尽量做到定向移栽。

3.3.4 科学施用肥料,酌情少施氮肥

先亩用农家肥1000 kg以上做底肥,备用45%养分含量复合肥600 kg/hm2,按照“施足底肥、轻施苗肥、巧施杆肥、猛攻穗肥、酌施粒肥”的原则,底肥40%、提苗攻杆肥20%、攻苞肥40%分次施用。利用播种施肥时对玉米、大豆统筹施肥,玉米按正常需氮量施氮肥,大豆不施氮肥,大豆播种出苗后适当增施磷钾肥,P2O5和K2O各3~5 kg,在土壤板结的地块可增施生物菌肥1500 kg/hm2。

3.4 加强田间管理

3.4.1清除杂草

苗后期茎叶已定向时注意清除杂草,大豆在苗期 5~6片叶、阔叶杂草3~4叶期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200~1500 kg/hm2定向喷施;在玉米收后选用大豆专用除草剂10%精喹禾灵乳油20 ml混25%氟磺胺草醚20 g。

3.4.2控制大豆徒长

由于8~9月份雨水丰沛,养分充足,易使大豆营养生长过旺。可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公顷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60~720 g或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050 g,兑水600~750 kg均匀喷施茎叶。

3.4.3 综合防治病虫害

(1)玉米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蓟马、粘虫和红蜘蛛。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10%菊马乳油2000倍,或25%快杀灵每公顷1050~1200 ml加水40 kg喷雾,防治蓟马和粘虫。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将所有种子于播种前1 d,用50%辛硫磷乳油50 ml,加水1.0 L混均后,均匀喷洒在20 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穗期和心叶末期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22.5 kg/hm2用量丢心,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通过抽雄和剪雄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蚜虫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夏播玉米由于高温高湿,纹枯病普遍严重,要重点防治,一般在玉米抽雄前,病株率达20%时,每公顷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25~750 g,兑水900 kg,喷雾防治,隔5~7 d防第2次。

(2)大豆苗期,豆杆黑潜蝇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红蜘蛛、蚜虫每公顷用73%灭螨净3000倍液或10%溴氟菊酯乳油225~300 ml,象甲每公顷用触杀性较好的20%三唑磷乳油1800 ml或3.2%甲维盐氯氰600~800 ml,点蜂缘蝽(后期产生症青)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疫霉根腐病:每公顷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霉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 g兑水750 kg;蜗牛:每公顷用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600~750 g;斜纹夜蛾、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每亩用1%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稀释液;病毒病:控制蚜虫传播。

3.5 适时收获

7月中下旬,玉米苞叶已变为干枯,籽粒呈现出了相应的玉米品种所固有的光泽和色泽,标志着进入成熟期,10月中下旬大豆籽粒开始收缩、豆荚呈褐色时,标志着进入成熟期,均可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辛硫磷乳油粉剂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辛硫磷的残留量
辛硫磷对大白菜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10%稻笑乳油对苗床稗草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