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鹅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12-07 10:01赵秀华
奋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养鹅屠宰黑龙江省

■ 赵秀华

中国是世界养鹅大国,鹅肉和羽绒等鹅产品的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鹅饲养量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目前,养鹅生产已成为农区、林区及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增产创收的首选项目,发展前景广阔。黑龙江省养鹅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十年来鹅产业发展迅猛,全省商品鹅年饲养量超过5000 万只,年出栏量一直保持在3500~4000 万只,养鹅业对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黑龙江省鹅产业基本情况

1.养殖规模逐步加大。黑龙江省鹅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区为养鹅主产区的格局,养殖量约占全省养殖总量的70%,而且规模化养殖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双城、肇东、杜蒙、肇州、肇源、安达、绥化北林、海伦、依安等县(市、区)年养殖量稳定在100万只左右。目前,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有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富拉尔基区山海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哈尔滨东来禽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2.养殖品种趋于规范。黑龙江省鹅品种丰富,除当家品种籽鹅外,还曾引进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和三花鹅(类群)、霍尔多巴吉鹅等。然而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导致多品种、多级别混杂,杂交乱配,自繁自养,生产性能不稳定,影响饲养效果。近年来,受市场的影响,养殖户注重品质,养殖品种以籽鹅、霍尔多巴吉鹅、浙东白鹅和三花鹅(类群)为主,品种趋于规范整齐。

3.饲养方式实现多元化。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著名的“大粮仓”,全省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黑龙江省的中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大,拥有充裕的饲草、饲料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养鹅业。如西部松嫩平原,草原丰富、泡泽遍布,适合放牧养殖,以此来发展大鹅养殖生产,可以大大节约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东部地区则大多利用荒山、草坡、沟塘等采取半舍饲和秸秆发酵的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场则实行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模式。近年来,由于养殖户饲养观念的转变,鹅养殖由原来的副业变为主业,饲养方式由原来的散放、设施因陋就简、有啥喂啥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产品加工能力有所增强。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现有鹅屠宰加工企业57 家,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超过5000 万只。其中,年屠宰加工能力300 万只以上的有13 家,如黑龙江对青鹅业、肇源鹅香久、牡丹江中林天恒食品有限公司等。其中,对青鹅业在大庆设有年屠宰500 万只加工厂,在齐齐哈尔又投资建设了年屠宰1000万只的加工厂。羽绒加工企业方面有2 家初加工企业,未达到直接充填使用水平,还需销往南方进行再次加工。鹅专用饲料加工的饲料企业有10余家。鹅血等副产品加工基本空白。

依安县白鹅绿色养殖基地 (资料图)

5.市场消费量逐渐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南方人喜食鹅肉和其他鹅产品,相对而言,北方人肉类的摄入则以猪肉、牛肉、鸡肉为主。因此,黑龙江省虽然是养鹅大省,但养殖的鹅以外销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产品的消费已由过去的温饱型向美味营养健康保健型转变。由于鹅的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黑龙江本省的鹅产品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量逐渐增加,且尚有潜力可挖。

二、黑龙江省鹅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饲养方式粗放,养殖技术落后。黑龙江省肉鹅饲养方式主要以小群体放牧、补饲精料为主,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饲养环境差,饲料随意配制、精饲料使用比例过大,造成鹅福利水平低下、鹅的成活率偏低、群体整齐度差、疾病频繁发生。加之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导致饲养技术落后,限制了鹅产业的快速发展。

2.地方品种利用率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籽鹅是黑龙江省地方品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籽鹅保种场和育种场,难以开展系统的保种和选育工作,导致籽鹅生产性能退化,遗传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缺乏优质高效肉鹅配套系,降低了养鹅经济效益。特别是种鹅繁殖性能低、产蛋率低、受精率不稳定,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品种(品系)的培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在良种上的持续投入不足,致使全省仍缺乏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优良品种和配套品系。

3.肉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饲料高效利用率低。黑龙江省肉鹅饲养缺乏行业标准,鹅常规饲料缺乏营养价值评价,鹅养殖过程中的营养需要量研究亟待加强。同时,牧草利用率低,精饲料与牧草饲喂量不科学,导致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资源浪费严重。

4.产业链条松散,产业化水平低。黑龙江省鹅业生产中各环节相对孤立,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常出现“卡脖子”问题,导致丰产不盈利,产业总体利润低、发展缓慢。多年来,省内的养鹅从业者始终处于一种自我发展、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收购、加工以及市场销售等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虽然省内各地区也建有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如黑龙江对青鹅业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其牵动能力较弱,加之省内大多数屠宰加工企业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不能有效组织农民生产,市场被屠宰企业控制,养殖户没有活鹅定价权,养殖风险大,盈利水平低,使广大养殖者利益受损。

5.消费市场开发不足,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亟待提高。虽然经过多年培养,黑龙江省内的鹅产品开始受到市场青睐,但消费量仍是杯水车薪。传统意义上的“北养南销”鹅业格局仍然存在,也充分暴露出省内消费市场开发的严重不足。黑龙江省鹅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小作坊为主,工业化与标准化程度低,屠宰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品种单一,附加值低。鹅的全产业链衔接不畅,分散经营,初加工产品品种相似,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和品种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对黑龙江省鹅产业发展的思考

1.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要重视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科研部门参与、企业主体实施,开展合力研发。充分利用世界著名的籽鹅种质资源优势,培育适宜寒区的肉鹅品种(品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创建适度规模寒区肉鹅新型养殖方式,加强鹅主要疫病快速诊断和防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出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有黑龙江特色的鹅产业化发展道路。

2.提高鹅良种覆盖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鹅业要发展,良种要先行。可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保种场、育种场,采取良种补贴等方式,加强对籽鹅等地方良种的保护、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加大浙东白鹅、霍尔多巴吉鹅等引进鹅种的异地驯化和选育,利用现有的地方良种资源和引进的外来良种,建立专门化品系,并在此基础上,在省内建立各品种的祖代种鹅场、父母代种鹅场和商品鹅场,形成良种鹅三级繁育体系。

3.推进适度规模设施化养殖,完善鹅业区域布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的发展策略,实现鹅业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走好富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大鹅养殖发展之路。如在齐齐哈尔、绥化等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鼓励实行放牧养鹅;在牡丹江、鸡西等中东部地区鼓励种草养鹅,由地方政府划拨饲料土地,并提供一定金额的补贴;在东部半山区鼓励放加补饲养鹅,短期育肥;在完全不具备放养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全混合日粮(TMR)的养殖方式。

4.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黑龙江对青鹅业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作用,带动区域养殖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进步。支持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鹅肉、鹅血、鹅油等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相对集中稳固的养殖基地,实行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运营。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饲料生产、种鹅养殖、种蛋孵化、商品鹅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经济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形成鹅生态基地、生物科技、绒羽加工、鹅类餐饮连锁等多元化初级阶段鹅产业集群。

5.紧跟市场消费需求,打造精准定位产品线。根据区域性消费特点和消费理念,打造不同鹅产品生产线,生产不同类型产品。走区域特色之路,打造适合黑龙江本地大众市场的鹅产品生产线,生产区域特色产品,建立地方鹅产品品牌;走绿色、有机之路,打造适合高端市场的鹅产品生产线,生产绿色、有机高端产品;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打造跟随南方市场的鹅产品生产线,生产短期产品。

猜你喜欢
养鹅屠宰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
杨老师鹅业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