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困境与突破

2021-12-07 00:16张猛
客联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民法保护

张猛

摘 要:民法作为一项涉及民事关系,紧贴人民生活的关键性法律,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平等性、广泛性、补偿性、拓展性和不主动干预性等原则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对民法在私有财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民法;私有财产;保护

一、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

充分发挥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是我国法治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基础。民法作为一项涉及民事关系,紧贴人民生活的关键性法律,是保证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手段。当前,涉及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较多,但是民法是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最为明确,同时也是目前最完整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法律法规。虽然我国民法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在涉及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虽然法律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可以通过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来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发展,这对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财产权。从民法视角来看,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平等性。任何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均应当收到法律的保护,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制度应确保公平公正,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优势,公民享有自由支配私有财产的权利,同时也享有合理创造财富的自由,任何公民的私有财产收到侵犯,都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即民法具备对公民私有财产的直接保护作用;其次是广泛性。虽然我国诸多法律体系均涉及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但是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相较于其他法律体系更具广泛性。我国民法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藏、生活用品、文物等,还有经营取得的收益,以及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发明权等,以上财产权均具备私有财产的属性,属于民法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三是补偿性。当被害人遭受侵害等不法行为致使其遭受损失的,可申請实施补偿性损害赔偿。民法的补偿性兼具报复性赔偿,其目的是为了威慑被告避免重复犯罪或对其进行惩戒,要求补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一种行为;第四是拓展性。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演化过程中,公民的财产权类型逐渐多样化,由此导致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范畴也应随之不断扩大。民法典的实施在民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公民的财产权,其作为与公民经济利益最为密切的民事权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拓展,是确保公民能顺利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确保正常经营、生活的基础保障;第五是不主动干预性。如果公民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只有在公民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提起诉讼后,相关部门才能依据民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施保护。

三、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困境

(一)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虽然通过多种措施对公民普及法律知识,但是目前来看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公民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层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是衡普法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依法治国所必需要重视的根本性问题,任何组织和个人均需遵循法律的规定,做大知法守法。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私有财产形式多样化,有很多公民可能会注意现实中的私有财产保护,但是对于网络诈骗等行为缺少防范意识,致使自身的财产遭受损失;也有很多公民不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等隐形财产的保护,导致自己的作品或劳动成果在自己不知情情况下被传播、售卖,这也同样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普法宣传,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当前我们亟需重视的问题。

(二)私有财产的私密性不利于法律监督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们将“财不露白”作为财产保护的重要法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私有财产保护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法律武器才是私有财产保护的最佳手段。由于私有财产具有私密性,法律手段很难起到完全的监督作用,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绝不能单纯依靠法律条文来实施,更多的还是要让公民学法、用法。就目前来看,仍有部分公民在合法财产遭受侵害时,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不能及时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公民对民法保护私有财产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多项法律体系均涉及到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相关内容,但是从实施成效来看,民法仍然在公民私有财产保护中最为重要,成效最为显著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民法在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实施条例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在很多时候反而会让大众感觉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效应不如其他法律体系,从而在私有财产需要保护时会优先考虑其他法律依据,这凸显了公民对民法保护私有财产的认识不足,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加了公民私有财产民法保护的现实困境。

四、对私有财产民法保护困境的突破

(一)提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

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公民对私有财产保护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可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普法宣传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开展社区普法宣传、反诈骗APP的推广、网络聊天和转账软件的提醒以及学校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等手段来实施。当前爆火网络的反诈骗APP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中学习反诈骗知识;网络聊天软件会在捕捉到涉及金额、卡密、转账等关键信息时提醒双方注意保护财产安全;学校会定期开展普法安全教育,法制宣传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引导公民要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民法典规定了知识产权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应收法律保护,有部分公民过于注重实际财产的保护,而忽视了知识产权财产的保护,导致自己的作品或劳动成果在自己不知情情况下被传播、售卖,这也同样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在普法宣传中还要注重对此类隐形财产的保护宣传教育。

(二)多措并举实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监管作用

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应该主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不主动干预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对公民私有财产安全进行监督和保护。由于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不主动干预性,导致公民在遭受财产损失时相关部门无法及时知晓并有效的发挥民法的保护作用,如果公民因多种因素没有提起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也会可能会导致不法行为的再次发生。因此,在遵循不主动干预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科技手段、教育手段,提升公民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并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是具有實际意义的。例如,国家反诈骗APP 将涉嫌诈骗的电话号码和行为事项上传的相关数据库,公民可以自行比对和参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监管作用;其次是要进一步明确公民私有财产保护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通过对权利的有效监管减少滥用职权侵占公民私有财产行为的发生;第三是要完善法律援助体系。特别是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和行为能力较弱的人群实施重点保护和法律援助,对涉及到弱势群体的财产补助等行为要做到主动保护和全面监督,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提升公民对民法保护私有财产的认识和信心

民法作为主要对民事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会错误的认为民法的效用是不及其他法律体系的,这也就导致公民在私有财产遭受侵害时不够重视民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基于此,我们应加大对民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宣传力度,可通过网络媒体、电视报纸等多种手段普及民法知识,让公民了解民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保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快民法在公民私有财产保护领域中应用推广的步伐,提升公民对民法保护私有财产的认识和信心,提高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法作为一项涉及民事关系,紧贴人民生活的关键性法律,其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和优化,特别是民法典的颁布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范围和种类提供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指导作用,这也意味着原有的民法在涉及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过程中同样做出调整。要求先关部门在基于民法开展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工作中,需要更加全面地梳理民法中涉及到的与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相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公民私有财产受侵害等案件的发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骁.私有财产中民商法保护的思考分析[J].法制博览,2021(27):115-116.

[1]刘奎.依法治国视阈下完善民商法规政策——解读民商法下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J].法制博览,2021(26):73-74.

[1]史茂琳.浅谈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上海商业,2021(07):166-167.

[1]林志方,王桃萍.在经济背景下我国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营销界,2020(33):30-31.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民法保护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民法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关于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