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锅炉厂初期建设与发展

2021-12-08 08:36边清山
奋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建厂哈尔滨电站

■ 边清山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迅速开启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当时,国家电力极度缺乏,亟须建设电力制造企业,提高发电能力。1950 年,东北人民政府根据“中苏协定”精神,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由苏联帮助建设中压锅炉厂的申请,中央人民政府予以批准。1951 年,中苏两国开启锅炉厂筹建工作,苏联派专家来中国进行勘测、选址,选定在哈尔滨建设锅炉厂。哈尔滨市政府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和上级要求,把香坊区安乐村62 万平方米的土地划拨出来作为锅炉厂建设用地。1952 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该项目。1953 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东北办事处来哈尔滨进行了技术勘测,勘测后认为完全符合建厂条件,于是正式开启了建设中国最大锅炉制造厂的工作。这一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工程,是苏联援建我国的重点项目。

一期工程建设

哈尔滨锅炉厂一期工程是由苏联重型机器工业部列宁格勒设计分院设计的。一期工程预计建设51 个单项工程,总建筑面积13.4 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有冷作、机加、锻造等生产车间,锅炉房、变电所、煤气站、乙炔站、氧气站、空气压缩站等辅助库站,办公大楼、中央实验室等办公、科研场所,以及职工食堂、厂区道路等服务性建筑设施。一期工程设计的产品目标是:年产各种产品金属总重量30053 吨,其中电站锅炉年产量为4080蒸吨/69万千瓦,以中压锅炉为主,单机容量6000千瓦。

1954年6月4 日,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为了建设新中国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厂,第一机械工业部从沈阳、天津、山东、上海、安徽、无锡、江西、武汉等地先后抽调1250 余名干部和技术工人到哈尔滨,参加锅炉厂建设工作。还从全国7 个城市调出30 余人前往苏联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到1954 年底,工厂职工已达1500 余人。职工们在参加建厂工作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抓紧学习俄文,翻译苏联图纸和技术文件,学习锅炉设计、工艺等知识;工人们也接受了培训,并学习了生产技术。

建厂初期职工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住的是日伪遗留的一座旧楼,用木板隔成宿舍,冬天透寒,夏天漏雨,四周很荒凉,晚上经常有野狼出没。但是,绝大多数人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怀着开创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坚定信念,克服各种困难,加紧开展建设,涌现出梁彦德等一批不怕累、脏、苦的劳动模范,创造了冬季施工的新方法。

施工过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辅助,后生产;先库站,后车间”的原则。1954 年9月24日,开始建筑物施工。10月4 日,一期工程主要项目之一的第二车间组(二厂房)动工兴建,工厂基建施工进入高潮。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党对建厂工作的领导,11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成立“中共哈尔滨锅炉厂临时委员会”,建立8 个党支部。临时党委成立后,立即对建厂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安排,帮助职工解决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加快培养技术力量、建立管理制度等。在工厂党委的努力下,尽管冬季施工困难较大,但进度和质量没有受到影响。1955 年3月14 日,第一车间组(一厂房)动工兴建,其他单项工程陆续开工,工厂基建全面铺开。至当年末,二厂房及部分库、站等单项工程陆续竣工。建修、工具、机修、锅炉房、电修、中央实验室、汽车库等已可投入生产。

工厂党委和建厂委员会还根据基建进度,制定了“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的方针。除了继续抽调、集结技术力量,培训工厂职工外,又组织力量借阅和研究电站锅炉图纸,收集有关技术文件,使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对电站锅炉有初步认识。同时,编制开工生产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建立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具备开工生产条件的车间试生产。1956 年,除重要设备未到厂的车间和汽包车间外,其他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均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于是,工厂安排了两台仿苏35 吨/时电站锅炉试生产,试制炉于1957 年2月完成,经第一机械工业部鉴定,质量良好。

1957年6月,建厂工作基本结束。7月17日,哈尔滨锅炉厂一期工程以总评为优的质量,通过了国家验收。一期工程从1954 年9月24 日到1957 年7月17 日,共用时34 个月,完成投资7480.5 万元,实际造价比预算节约560.6 万元,安装设备近千台,其中包括2000 吨水压机、8 米卷板机、直径426 毫米弯管机等国内稀有、关键、重大设备。建厂期间,通过产品试制,职工们掌握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为工厂开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工当年,工厂共生产电站锅炉12 台,主要品种有中压35 吨/时、75 吨/时、130 吨/时,均属国内首台。同时,承担了“二五”期间国家急需的高压化工容器的生产任务,为中国的高压化工容器生产闯出了新路。1958 年,成功试制国产首台5万千瓦机组的230吨/时高压锅炉,在技术参数上突破了只能生产中压锅炉的原设计。

二期工程建设

二期工程以扩大企业生产能力为目的,1958年6月25 日开始动工,1960 年12月25 日基本完成并验收使用。总投资4393.7万元,主要工程项目37 项,建筑面积8.69 万平方米。新建项目为三厂房、四厂房,扩建项目为原一厂房的部分车间,原气体燃料各生产站和压缩空气站,新增主要工艺设备534 台。二期工程完成后,哈尔滨锅炉厂具备了10 万千瓦机组的410 吨/时高温高压锅炉的生产能力,建立了大型石油化工容器和高压化工容器的生产基地。

20世纪60 年代,哈尔滨锅炉厂利用一、二期工程形成的生产能力,消化吸收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设计产品,逐步从仿制走向自主,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指标遥遥领先,成为全国龙头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哈尔滨锅炉厂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产品生产等各方面不断刷新纪录,取得显著成果。60多年来,哈尔滨锅炉厂(现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企的精神,注重自主创新,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占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填补了一项项空白,竖起了一座座丰碑,实现了从电站锅炉单一产品结构向以电站锅炉为核心产品、产业多元化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截至2020 年末,累计生产电站锅炉1633 台/3.8 亿千瓦,产品产量居全国行业首位,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建厂哈尔滨电站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动保企业“跨界”做饲料?首年建厂销量2万吨!渔美康下半年再增生产线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1968-2018专注做药五十年 共筑健康中国梦——热烈庆祝鲁南制药建厂50周年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固体废物处置设备的特殊性能及建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