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护理模式对高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1-12-08 03:24赵春媚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龄肾病血液

赵春媚

(阜新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较多,其中以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该疾病发病原因多与高血糖、高血压、遗传等因素关联,是导致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当前受老龄化、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导致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一旦病发,患者机体可出现代谢紊乱,会对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2]。该疾病前期治疗多给予饮食疗法,通过控制血压和血糖缓解患者病情,但病情进展至终末期,需采用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肾病常用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4]。但患者多为老年人,采用具有特殊性的治疗方法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会使其心理负担加重,影响其临床依从性,因此,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十分必要[5-6]。本研究对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方案给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46±6.58)岁,治疗时间2~6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37.51±4.08)个月;研究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34±6.62)岁,治疗时间3~65个月,平均治疗时间(36.32±5.11)个月。纳入标准: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病历真实且完整;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表达障碍者;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此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知晓此内容病自愿签订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派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其内容包含患者的诊断情况、各项检查结果、血液透析时间及透析注意事项等,加深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进而提高其临床依从性;指标监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水平波动较大,超滤时应控制速度,防止患者脱水或低血压;倘若发生高血压,需及时给予低钠序贯透析;若发生低血压,则及时给予高钠序贯透析。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具体如下:护理培训:实施护理前,科室需对护理人员开展精细护理模式相关培训,加深对精细护理模式的认识,以确保护理顺利进行;环境护理:透析室保持清洁,室内温度保持18~23 ℃,湿度则保持于50%~60%,光线柔和,室内无噪声;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有一定特殊性,且患者肾功能受损,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知晓其真实想法,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详细解答患者疑虑,获取其信任,帮助其缓解或消除不良心态;同时与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案例,使其树立克服疾病信心,进而提高其临床配合度;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推荐患者观看电视节目、VCD等,加深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并采用电话、微信等方式相互沟通交流,互相促进;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低糖等食物,确保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65~85 g,不可进食高钠、高钾食物,控制水饮用量;动静脉内瘘护理: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后,瘘口部位佩戴护腕进行保护,肢体抬高,穿宽松衣服;穿刺部位保持干燥卫生;睡觉不能压迫内瘘侧,患肢不能挂重物;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予以洗手、梳头、喂水、洗脸、喂饭、剪指甲等日常护理工作,确保精细化护理已融入患者日常生活当中,提高其舒适度;穿刺部位护理:患者穿刺部位易感染,不易愈合,护士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刺痒情况时,不可抓痒,防止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利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况,0~100分,分值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呈反比;对比两组营养状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对比两组肾功能,清晨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4 mL,离心处理10 min,利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Scr(血清肌酐)、BUN(尿素氮)、β2-MG(血β2-微球蛋白)及Ua(尿酸)进行测定[7-8]。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选取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选择()代表,以t检验差异;计数数据选择[n(%)]代表,以χ2检验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实施护理后SDS和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研究组白蛋白(37.24±2.37)g/L、前白蛋白(224.21±13.32)g/L及总蛋白(2.36±0.16)g/L,对照组为(33.18±3.08)g/L、(211.26±10.04)g/L、(2.22±0.17)g/L,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g/L,)

表2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g/L,)

注:a表示同组护理后对比,P<0.05。

2.3 两组肾功能比较 研究组实施护理后Ua(593.73±72.06)μmol/L、BUN(13.86±2.65mmol/L)、Scr(325.52±93.24)μmol/L、β2-MG(6.38±2.18)mg/L,对照组(784.21±83.18)μmol/L、(18.31±1.48)mmol/L、(496.43±97.38)μmol/L、(8.17±2.29)mg/L,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功能比较()

表3 两组肾功能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多与高血压、遗传、高血糖等有关,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好发于中老年人。因肾脏的特殊性,一旦患者发病之后,其机代谢产物排出较困难,加上多数老年人体质较弱,其病情易进展至严重地步[9-10]。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方法较多,其中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但血液透析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对高龄患者,易产生明显抑郁、焦虑心态,这对其临床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1-12]。临床及时对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以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以往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可直接对其临床依从性和疾病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13-14]。精细护理模式在临床上是一种较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将护理内容精细化,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患者护理质量[15-16]。为此,本文对本院收治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护理后SDS和SAS评分比对照组低,结果与吴德雪[17]研究结果相符。这表明将精细护理模式实施于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究其原因为:患者在血液透析之前,护理人员给予其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通过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认识,告知其以往治疗成功案例,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可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心态,提升其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在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适当调节和处理透析室温湿度、光线、噪声及清洁度等,进而缓解患者不良感受,使其心理负担减轻[18-20]。同时,研究组白蛋白g/L、前白蛋白及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护理后Ua、BUN、ScrL及β2-MG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人员对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能改善其肾功能,护理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护理人员监测患者指标,可及时发现患者发生不良症状,如高血压、低血压及低血糖等,同时给予其相应处理,不仅能缓解其不适感,还能有效预防器官受损。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给予其饮食护理,能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营养,帮助其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促使其转归[21-22]。此外,给予动静脉内瘘护理,可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保护,预防或减少感染,进一步增强血液透析效果。日常生活护理和穿刺部位护理,通过做好患者洗手、喂水、喂饭、梳头等日常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嘱咐患者不可抓痒穿刺部位,能有效防止皮肤感染[23-25]。

综上所述,临床将精细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还能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其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高龄肾病血液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多彩血液大揭秘
“重女轻男”的肾病
神奇血液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