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2021-12-08 03:24敖敦高娃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肌瘤出血量切口

敖敦高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作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结缔组织、腺体组织变化所产生的良性肿瘤疾病,主要发生于子宫肌间黏膜下和浆膜下[1-2]。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统一确定,但根据近年来调查研究表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有着直接联系[3]。同时在雌激素水平测试分析中可以知晓,子宫肌瘤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这时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不会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腹部坠胀等压迫状况。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等方式[5]。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子宫肌瘤治疗手术,开腹手术能够有效切除患者病灶,达到80%以上的治疗有效率,而腹腔镜技术的出现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产生的创伤。腹腔镜辅助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在术前进行治疗规划,使整个手术过程更为顺利,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临床中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后续恢复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手术前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方式,从而提升后续恢复速度。我院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就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纳入标准:①选择经临床诊断符合子宫肌瘤标准[3]。②参与研究的患者应知晓本次研究。③个人资料完善。④依从性较好。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②存在手术禁忌。③存在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④中途退出。对照组: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3.70±2.60)岁。子宫肌瘤单发患者11例,多发59例,子宫肌瘤直径0.7~8.4 cm,平均直径(3.60±0.30)cm。观察组:年龄39~55岁,平均年龄(43.50±2.70)岁。子宫肌瘤单发患者12例,多发58例,子宫肌瘤直径0.8~8.2 cm,平均直径(3.50±0.3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定性:前瞻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给予小剂量抗生素应对感染问题。术中取头低足高位,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结合术前检查结果确定病灶、病情态势,予腹部做切口,长度6~9 cm,锐性分离肌肉组织,显露病灶区域进行病情、病况分析,期间避免伤及患者血管和神经系统。根据子宫供血态势,做弧形、纵行切口,至肌瘤包膜,钝性分离患者肌瘤瘤体,自浆膜和瘤蒂处进行切除,常规清洗、缝合腹腔。给药控制感染。观察组行三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体位、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于患者脐部做小切口,长度1.0~1.5 cm,建立人工气腹,经切口置入腹腔镜,观察病灶区域情况。另取下腹两侧0.5~1.0 cm切口,置入操作器械。通过电凝刀进行假膜切除,钝性分离瘤体、自瘤蒂部位进行切除,电凝止血。瘤体较大可通过旋切刀进行破坏后取出。清洗、缝合腹腔,给药控制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经期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包括感染、切口久不愈合、严重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中3例出现严重疼痛、3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切口不愈合、2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中7例出现严重疼痛、5例出现感染、4例出现切口不愈合、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7.1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2 两组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为(3.70±1.20)d、(12.30±3.10)h、(59.10±11.40)mL,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为(5.40±1.30)d、(5.40±1.30)h、(93.20±17.60)m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

2.3 两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为(5.23±1.25)d、(124.24±2.68)g/L,对照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为(9.35±3.31)d、(84.23±2.26)g/L,观察组经期时间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以女性为唯一发病群体,因平滑肌增生致病,其病因复杂,医学界对此仍有争论[6-7]。一般认为与平滑肌细胞突变、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存在关联,卵巢功能、代谢功能、神经调控功能的异常也可能参与了病理性变化过程[8-11]。细胞突变致病理论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子宫平滑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肌张力,在正常生命活动中,不断增殖、分裂,坏死细胞则被吞噬细胞吞噬。当细胞出现突变问题后,其增殖分裂速度大大超过坏死速度、吞噬速度,有可能导致局部病变[12-14]。激素水平的异常主要是指生长激素的过旺分泌以及雌孕激素的紊乱,雌孕激素紊乱可增加子宫肌瘤发病率,生长激素的过旺分泌则导致子宫肌瘤病情的恶化。相关学者认为,丧偶、性生活不协调的女性,出现子宫肌瘤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被认为是上述理论的主要支持[15]。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但仍可导致阴道流血以及不孕、流产等症状,故各地医疗机构依然主张及时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包括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微创手术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要求于患者腹部子宫对应部位做较大切口,以实现病情的观察和分析,之后进行病灶切除[16]。该模式下,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尚可,但开放性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扰动明显,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0%以上[17]。也有学者分析发现,借助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10%,且能够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从原理上看,腹腔镜通过内置强光源进行病情和疑似灶分析,借助线路直接导出图像,医护人员能够直接了解患者病情,增加手术针对性,有助于提升手术效率。而开放性手术切口较大,麻醉药物失效后患者疼痛感明显,较大切口增加了微生物侵入致病的可能,愈合时间偏长。腹腔镜手术模式下,可借助较小切口进行病情、病况的观察分析,电凝刀治疗有助于止血。小切口直接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也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控制术后疼痛问题。并发症较少、扰动较小的情况下,患者住院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也得到了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存在禁忌证,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给予重视。一般情况下,存在严重肝肾心脏功能障碍,无法耐受麻醉和插管的患者,不可给予腹腔镜手术,存在腹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不可进行人工气腹建立的患者,无法接受腹腔镜手术,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诊断和分析。此外,存在腹部手术病史、肿瘤较大、合并盆腔疾病的患者需慎用腹腔镜[19-20]。

从结果上看,本次研究证明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诸多优势,包括恢复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在此基础上,也应重视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如造价昂贵、不适合基层医院等。且子宫肌瘤患者病情存在误诊可能,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复杂,仍需要转行开腹手术,也确保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这增加了手术时间,也需要追加麻醉药物,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以及预后均受到影响。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但是发生子宫肌瘤后会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一些患者还会由于阴道出血出现生活不便,生活质量降低等情况,因此在这时需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恢复至正常生活中。借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彻底清除病灶,因此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做好子宫肌瘤清除术的术前准备和预后治疗方案。随着近几年我国治疗方法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大众对于子宫肌瘤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方案中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来迎合患者需求,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患者实现治疗规划,保证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理想,患者恢复较快,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患者在出院后,经期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后续工作中,可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子宫肌瘤治疗的首选,核准患者无禁忌证后予以提供,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扰动,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切口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