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与临床进展性研究

2021-12-08 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血糖内皮内皮细胞

邵 华 荣 阳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会使得机体产生较多并发症,涉及到患者的肾脏、眼底等部位和器官,其中,心脑血管病变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2]。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导致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会重视其含量变化,从而对心脑血管病变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判断。本文将对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T2DM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设定为T2DM组。同期选取正常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NC组),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等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人群均对研究内容知晓,并且自愿参与。②患者病程<1年。排除标准: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病变者。②高血压者。③急慢性感染者。③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涵盖记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患者晚餐进食后,禁食禁水,在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对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统计学分析,在信息软件SPSS20.00中,计数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护理各指标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T2DM组BMI高于NC组(P<0.01);T2DM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NC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与NC组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两组血脂、血糖、SVCAM-1的比较 T2DM组SVCAM-I、TGTC、LDL-C高于NC组,HDL-C 低于NC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血糖、SVCAM-1的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血糖、SVCAM-1的比较(mmol/L,)

注:与NC组比较,aP<0.01。

2.3 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SVCAM-1与BMI(r=-0.432,P<0.01)、DBP(r=0.229,P<0.05)、FPG(r=0.409,P<0.01)、TG(r=0.226,P<0.05)、TC(r=0.237,P<0.05)、LDL-C(r=0.241,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259,P<0.01)呈负相关。

3 讨论

糖尿病的基本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绝对的或者是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还有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严重时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特征是高血糖,尿糖,糖耐量试验降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在临床上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直到有症状时,才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烦渴、疲乏、无力等表现。病程较长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脏炎症及神经病变,T2MD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肥胖。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以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从而威胁生命。而且,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情况[3]。

T2MD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失(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利用障碍(肝脏和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些缺陷发生在糖尿病病程的早期且通常在未被确诊之前就已经存在。

有研究显示[4],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受损的转变过程中,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为27%,而且,从糖耐量受损发展为糖尿病期间,air又降低了57%。亦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基础和平均24 h血糖水平非常高,提示有潜在的胰岛素分泌受损。T2MD的早期,通常可以通过单纯饮食控制、增加体育锻炼或应用磺脲类药物使血糖得到控制。

SVCAM-1由激活的内皮细胞合成,能直接作用于单核细胞,使其黏附于内皮上,促进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穿透作用及浸润作用,起到促进血管生成的目的。因此,SVCAM-1可以作为评估和诊断内皮细胞是否受损的标志物,也能够成为评估和诊断内皮细胞活化及炎性反应的指标[5]。动脉硬化早期不一定有典型的粥样斑块,血管造影也无狭窄或阻塞现象,但该阶段已有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痉挛的改变[6]。张阳[7]研究证实,在T2DM患者中,SVCAM-1水平升高,且SVCAM-1水平与心血管病死率相关。本研究发现,T2DM组SVCAM-1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提示在T2DM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且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先于临床血管并发症而存在。超声研究也发现,早期T2DM患者的血管舒张性下降[8-9]。

T2DM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与其糖脂代谢紊乱有关。高血糖可加速氧化过程,刺激细胞因子释放,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体外培养显示,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条件下,内皮细胞随培养时间增加,细胞病死率增高,细胞数量减少[9],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离不开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量大因素[10],高血糖会直接导致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生成增多,从而促进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过程[11]。非氧化型LDL也可影响血管功能,诱导SVCAM-1表达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研究显示,高脂饮食使大鼠心肌组织SVCAM-1高表达,辛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以降低SVCAM-1的表达。

相关分析显示SVCAM-1与BMI、DBP、FPG、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进一步说明T2DM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糖代谢异常和血脂紊乱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早期T2DM患者,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会受到大大的损伤,这与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早期T2DM患者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并进行旱期内皮功能干预,将大大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从而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出现。

猜你喜欢
高血糖内皮内皮细胞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