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

2021-12-08 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利培奥氮连线

徐 军

(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记忆力、注意力下降,信息整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执行力障碍等症状[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新的治疗药物不断研发出来,在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奥氮平和利培酮是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3]。本研究旨在对比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7∶5,年龄范围为30~65岁,平均(46.50±8.50)岁;病程范围为3~11年,平均(7.10±1.80)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3∶32;年龄范围为31~67岁,平均(47.10±5.90)岁;病程范围为2~11年,平均(6.90±2.1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本研究遵循2013年5月由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推出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患者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有过度饮酒以及滥用药物史者。②受教育年限在8年以下者。③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低于65分者。④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⑤不适合服用本研究药物者。⑥不能长期坚持服药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808)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0.5 mg,每日2次,1周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将剂量调整为每次2 mg,每日2次。研究组患者口服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1次,4 d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将剂量调整为每次10 mg,每日2次。在治疗期间,对于睡眠障碍患者,使用罗拉(泰国大西洋制药厂,批准文号H20090002)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采用PANSS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分为3个部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学量表。采用1~7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定。

1.3.2 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Stroop色词测验(CWT)、连线测验(A-B)、威廉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价。CWT内容为:取3张卡片,A卡片上印有4个不同颜色的圆点,患者分别指出每个圆点的颜色;B卡片上印有4种不同颜色的汉字,要求患者对每个汉字的颜色进行辨别;C卡片上印有表示不同颜色含义的汉字,且每个汉字都用不同颜色进行印刷,要求患者对汉字的颜色进行辨别。连线测验A内容:将1~25共25个数字打乱顺序印在一张纸上,要求患者按照数字顺序将25个数字连成一条线,中间不能跳过数字;连线测验B内容:采取将数字和字母相连线的方式进行测验,如1与A连线,2与B连线,3与C连线……以此类推,记录患者测验所消耗的时间和错误数;WCST内容为:准备刺激卡片4张,上面分别印有红色三角1个,黄色十字3个,绿色五角星个张和蓝色圆形4个,反应卡片128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将卡片画上1~4个圆形、十字、五角星或者三角形。测试时,患者需一次将反应卡放在刺激卡下方,由测试者告知其对错。分类正确6次或者反应卡全部用完之后,测试结束。对患者持续错误数量和完成分类数量进行统计。

1.3.3 用药安全性 统计两组用药后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头晕头痛、口干、失眠、便秘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各项评分都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评分和PANSS总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

注:a代表研究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b代表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代表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d代表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连线测验情况比较 两组连线测验情况比较,耗时和错误数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连线测验情况及WCST测验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连线测验情况及WCST测验情况比较()

2.3 两组CWT 测试和WCST 测验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WT测试耗时(180.50±21.36)s,对照组耗时(226.38±30.60)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8,P=0.000);研究组正确数为(158.60±7.40)个,对照组为(127.00±12.1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6,P=0.000)。研究组WCST测验持续错误数为(19.50±5.55)个,对照组为(25.59±6.8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7,P=0.000);研究组完成分类数为(5.32±1.52)个,对照组为(5.41±1.85)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P=0.79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2例锥体外系反应、5例体质量增加、1例头晕头痛、1例口干、3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对照组有1例体质量增加、5例头晕头痛、6例口干、5例失眠、8例便秘、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18)。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患者在发病时,其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执行能力等能力均出现下降情况[4]。奥氮平和利培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据临床研究显示,这2种药物都能够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改善[5]。利培酮是一种属苯丙异噁唑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制5-羟色胺2A(5-HT2A)和多巴胺(DA)D2受体进行抑制,使DA脱抑制性增加,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6];其对肾上腺素能α2受体进行阻断后,能够产生类谷氨酸能的作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改善[7]。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还能够对其妄想、思维混乱等阳性症状进行缓解[8]。奥氮平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对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发挥抗胆碱能作用,对DA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9]。2种药物联用不仅可以减少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反应,还能够对DA受体的阻滞作用进行调节[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各项评分都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氮平和利培酮在改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方面的疗效相当。两组连线测验情况比较,耗时和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药物在改善患者执行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障碍方面的作用没有太大的差异。另外,研究组CWT测试耗时少于对照组,正确数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选择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改善作用优于利培酮。研究组WCST测验持续错误数少于对照组(P<0.05),完成分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氮平对患者认知转移能力改善有较好的作用,而2种药物都对患者的分类能力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奥氮平用于抗精神病治疗,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综上所述,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奥氮平的药物安全性和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利培酮。

猜你喜欢
利培奥氮连线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快乐连线
奥氮平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性价比最高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