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代谢水平及肾功能影响

2021-12-08 03:24何自育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尿蛋白肾功能

何自育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为临床特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可能对患者的肾脏小血管造成损伤。另外,在病理作用下,细胞外基质聚集程度增加,导致肾小球发生硬化或者肾间质呈现纤维化,这些都是慢性肾炎的发病基础。临床上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缓解血管紧张以及进行免疫抑制等对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比较多。黄葵胶囊主要成分是黄蜀葵花,具有降低肾小球尿蛋白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等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代谢水平、肾功能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1;年龄范围为35~70岁,平均(48.50±8.50)岁;病程范围为1~10年,平均(5.10±1.50)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范围为36~70岁,平均(48.60±9.10)岁;病程范围为1.5~10.0年,平均(5.20±1.6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临床症状,且符合《肾病医学》(第3版)中关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经病理诊断和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慢性肾炎。排除标准:活动性结核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终末期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血压、血糖控制,并进行抗凝治疗,纠正其电解质紊乱和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其饮食进行干预,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8 g/kg。治疗一段时间后,采用GFR-EPI公式计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在稳定水平后,蛋白质摄入量调整为0.6~0.8 g/(kg·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葵胶囊(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0040)进行治疗,每次2.5 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采用显效、有效、无效进行评价。显效:患者水肿、乏力、腰背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24 h尿蛋白含量减少50%以上,尿红细胞减少50%以上;有效:患者水肿、乏力、腰背酸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4 h尿蛋白含量减少25%以上,尿红细胞减少25%以上;无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24 h尿蛋白含量和尿红细胞没有显著减少。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血脂代谢水平 评价指标包括血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3.3 肾功能指标和尿蛋白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包括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ary protein,Upr)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例数为47例,有效例数为40例,无效例数为3例,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例数为40例,有效例数为36例,无效例数为14例,治疗有效率为84.44%。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3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和LDL-C指标都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上述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比较(mmol/L,)

注:a代表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代表研究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代表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代表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尿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和尿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24 hUPr以及U-β2MG等指标都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上述肾功能和尿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尿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尿蛋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mol/L,)

注:a代表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代表研究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代表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代表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性疾病。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病因还不明确。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肾炎可能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1]。慢性肾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终末期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慢性肾炎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给疾病早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临床活检对慢性肾病的检查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基层医院设备和医疗技术的缺乏,加上活检的有创性,使得这项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尿蛋白、血尿和肾功能不全是慢性肾炎的显性特征[3]。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查显示,其尿沉渣显示镜下血尿,尿沉渣呈颗粒管状或者透明管状[4]。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且在发病早期SCr清除率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SCr升高,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5]。对患者上述指标和功能进行控制,可以预防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的进行性发展与凝血功能障碍、炎性反应以及免疫机制下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6]。免疫机制下降使得患者肾脏内的炎性细胞对其产生损伤,导致肾脏细胞和系膜细胞出现增生,损害肾脏小血管,形成凝血功能障碍[7]。细胞外基质异常凝集可导致肾小球硬化或者肾间质纤维化。由此可见,对患者体内炎性反应进行抑制,提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可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保护肾功能[8]。

黄葵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中医学认为,黄蜀葵花具有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效[9]。黄葵胶囊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黄葵胶囊中含有杨梅黄素、梅斗皮素、檞皮素-3-洋槐双糖苷、金丝桃苷及檞皮素-3-葡萄糖苷5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抗菌消炎、利尿、扩张血管以及缓解血管痉挛作用;同时能够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红细胞尿和蛋白尿的含量,防止慢性肾病的进一步发展[10]。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讲,黄葵胶囊通过对患者体内自由基进行清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通过活血能够抗血小板凝集,对肾小球免疫性炎性反应也有抑制作用,还可通过降低蛋白尿和SCr含量来保护肾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和LDL-C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24 hUPr以及U-β2MG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述肾功能和尿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调节血脂代谢水平。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尿蛋白肾功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