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12-08 03:24柯晓兰陈何艳朱艺红王晓燕傅丽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延续性上肢肢体

柯晓兰 陈何艳 朱艺红 王晓燕 傅丽霞

(厦门市海沧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6)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一般认为与家族病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环境等因素相关[1]。但临床尚未完全探明本病的病因,故无法进行病因治疗。本病的主要特征为,患者乳房会出现无痛性肿块,且乳房皮肤伴有橘皮样改变,乳头可能出现血性溢液、乳房整体有疼痛感等[2]。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尽管采取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但疾病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如何在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病情跟踪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正常开展生活,延续性护理愈发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肢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梳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本院普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86例,将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纳入标准:①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疼痛等症状,经乳腺X线、乳腺钳靶、组织活检等检测,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②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和病灶所在位置、病情严重程度,最终决定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③思维意识清晰,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正常的逻辑分辨能力,能够与本院医护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④病历资料完善程度足以支持本研究开展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如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④接受过多种类型隆乳手术的女性患者。⑤病历资料完善程度不足以支持本研究开展的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差异,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观察组:纳入43例,年龄29~46岁,平均(37.67±5.41)岁;疾病分类:导管原位癌33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其他2例。对照组:纳入43例,年龄28~47岁,平均(37.82±5.57)岁;疾病分类:导管原位癌34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其他2例。经比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疾病分类分布情况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研究组成员均签署保密协议,可保证患者隐私不外泄,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包括:①为患者提供常规心理疏导。②指导患者术后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限制钠盐摄入,多进食优质蛋白。④指导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避免肥胖,遵医嘱定期复查。⑤叮嘱患者出院后在身体功能有所恢复之后,应尽早开始锻炼。

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科室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统一培训;由小组成员对出院及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②建立乳腺癌患者微信群,邀请患者加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出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同时,护士可与患者亲属沟通,尤其是已婚患者的配偶,使之逐渐接受妻子手术后身体形象的改变,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取得丈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以真心的关怀帮助患者逐渐摆脱心理阴影,提高家庭的支持度,使患者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3-4]。③出院前,向患者发放乳腺癌术后康复知识宣传资料,并教会患者康复锻炼的正确方法及预防肢体水肿的方法。如避免患肢负重,避免患肢做剧烈的动作,可以进行深呼吸锻炼及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患肢应保持血液循环通畅,避免患侧卧位及患肢长时间下垂,活动时可穿弹力袖套,促进血液回流等。④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承担微信群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定时在微信群内推送乳腺癌康复锻炼的图片、视频、相关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的方法等。⑤及时通知患者返院复查,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肢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估,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分别向两组患者发放Fugl-Meyer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表明上肢功能恢复效果越好[5]。

1.3.2 组织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前来本院复诊,重点统计肩部功能障碍、肢体水肿2种肢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为(26.37±5.58)分,与对照组的(26.41±5.72)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观察组评分提升至(50.13±9.36)分,高于对照组的(37.34±6.33)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肢体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事宜,围绕相关事项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最终目的在于,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增强持续锻炼的意识,提高锻炼的依从性,进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快速康复[7-8]。乳腺癌是一种危害程度极大的恶性肿瘤疾病,且由于病灶所在位置具备特殊性,通过手术方式切除病灶的过程中,会连带着(部分)切除患者乳房,即使能够治愈,患者也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9-10]。因此,术后护理重点应集中在生理(除了观察病灶是否被全部清除、是否复发之外,还需注重患者上肢功能是否受影响)、心理(对自身当前形态是否认可等)两个方面。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为:出院后,对照组患者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指导的情况下对肢体功能可能疏于锻炼,或者锻炼过程出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比较多;而观察组因为有连续的、不间断的护理指导,所以出现类似问题较少。总体而言,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上肢肢体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肢体语言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