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

2021-12-08 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关怀黏度组间

许 丹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乏力与睡眠不佳[1]。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护理工作对于确保临床疗效意义重大,且随着人们认知、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不断改进护理质量,赢得患者的认可[2]。本文就人文关怀护理运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进行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诊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7.50±5.70)岁。试验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7.90±6.7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均在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肾脏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并登记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告知患者勿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嘱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试验组行人文关怀护理。①健康宣教:结合患者疾病了解程度、文化水平等进行合理、恰当的疾病宣教,改善宣教效果;于报刊、走廊放置宣传册,普及疾病知识,供患者查阅。②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年龄较大,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存在焦虑、不安、担忧等负性情绪,需要加强护患沟通,帮助患者克服负性心理,并鼓励其主动倾诉,宣泄不良情绪;引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护理工作,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保持愉悦心情,以平稳的心态面对疾病。③用药指导: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需长期口服药物,患者用药依从程度关系到整体疗效,所以必须加强用药指导,通过反复强调口服用药的重要性、治疗目的、用法用量等,提升服药依从性,并且需讲解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避免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随意增减药物用量;针对用药依从性较差者,还需制定服药单,列明全部药物用法用量。④运动干预:结合患者心功能情况,可鼓励其参与适宜运动,以便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针对长期卧床者,需协助其床边小坐或定时翻身,每次5~10 min,间隔2 h干预1次;若心肺情况允许,也可建议其逐渐进行下床、行走等运动,每日30 min左右即可。

1.3 观察指标 将血液流变学指标、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3]。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作为评估依据[4],评价因子为治疗、社会、心理、生理,分数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通过对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健康宣教等内容做出评价,分为不满意(0~55分)、基本满意(56~85分)、十分满意(86~100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 干预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组间干预前比较,a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bP<0.05。

2.2 生存质量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治疗、社会、心理、生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

注:组间干预前比较,a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b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可分为全心衰、右心衰、左心衰3种类型[6]。其中全心衰主要由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高心排血量疾病引起,患者同时存在左、右心受损;右心衰主要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因素所致[7],由于右心室负荷过重,所以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左心衰则主要是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因素致使心室舒张期回流血量增加所致[8]。此外,慢性心力衰竭兼具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受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折磨,可出现不良情绪,发生心理障碍,失去治疗信心,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影响预后[9]。基于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比常规护理更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赢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可,主要表现在试验组干预后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社会、心理、生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人文关怀护理是基于人文关怀理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中“人文”主要是指不同区域与国家的文化现象,“关怀”主要是指照护、爱护等[10]。人文关怀护理可在纳入患者个性需求的基础上,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实施针对性生理、心理支持。具体而言:通过健康宣教,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深刻的意识到治疗、护理工作对于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改善依从程度;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纾解患者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使其以平和、轻松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面对治疗[11],可稳定心率,减少疾病复发;通过用药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用药,改善用药依从性,发挥药物对病情控制的作用,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延缓病情进展;通过运动干预,能够让患者逐渐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并且适量运动也可增进食欲,从而促进营养状况的改善,稳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12]。

综上所述,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提升其生存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赢得患者信任与认可。

猜你喜欢
关怀黏度组间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