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综合护理与效果研究

2021-12-08 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贾 波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自发性气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肺大泡出现自发性破裂,采用胸腔插管水封瓶进行引流排气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能够愈合破裂的肺大泡,停止漏气,但有约1/3的人无法获取治疗效果。传统手术方法主要是切除肺大泡,给予开胸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出血量多、创伤大的劣势,不利于术后恢复,很多患者拒绝接受该手术方式[1]。胸腔镜治疗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损伤范围小的优势,能够有效减轻切口疼痛感,已经获得了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主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应用综合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观察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20岁,最小年龄73岁,平均年龄在(47.38±1.46)岁;17例右侧气胸、19例左侧气胸,2例双侧气胸。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22岁,最小年龄74岁;16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4例双侧气胸,平均年龄(48.21±1.35)岁。诊断标准:①存在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患者。②经CT检查后,有肺大泡存在肺泡中。③所有患者均明确本次试验内容,与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疾病患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③半年内存在自发性气胸手术史。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没有发现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开始手术时给予所有患者全身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健侧单肺通气。使患者取平卧位,对于手术前已经放置胸管的患者,在进行单肺通气后将其拔出。在胸腔镜中放入腋中线7、8肋间1.0 cm小切口。对胸腔是否存在病变与粘连情况进行探查,如胸膜腔粘连情况不明显,存在孤立病变,应给予胸腔镜手术,如广泛出现病变以及粘连紧密时,应在进行小切口手术时采取胸腔镜辅助治疗。之后在胸腔中放入胸腔镜,分离肺与壁层胸膜粘连,之后利用切割吻合器钳夹切除并缝扎肺大疱,最后对胸腔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并在确保胸腔没有漏气情况后,吸取干净胸腔内液体,完成手术,针对孔置胸腔引流管情况,于患者患侧第8 肋间进行观察,最后将观察孔缝合。

1.3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按照护理流程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并给予健康教育。综合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采取术前宣教。对于吸烟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戒烟,使病房能够保持清新空气,防止出现感冒情况。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呼吸训练,包括呼吸、咳嗽以及咳痰等,进行肺功能锻炼,增加患者肺活量。与此同时,还应告知患者引流管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翻身方法。②给予术前护理。应给予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检查患者肾功能、肝功能、大便常规、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并测定其电解质。分析动脉血气,术前进行配血、备皮以及心电图检查。患者若存在高血压情况,应合理控制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给予手术治疗,确保顺利进行手术治疗。③进行术后护理。对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术后,患者并没有彻底清醒,应关注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避免其发生低氧血症。患者在全身麻醉清醒状态下,应辅助患者头部向一侧偏,维持通畅的呼吸道,防止误吸分泌物或呕吐物。对患者动脉血气进行定时测定,保证患者在手术后的72 h内仍保持平稳。给予持续吸入氧气2~4 L/min,对引流管通畅情况进行检查,在患者平稳病情后,使其呈半坐卧位,便于排出引流液。④给予呼吸道护理。术后在患者昏迷至完全清醒状态下,应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促进患者患侧肺组织膨胀,术前,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将气管插管拔出后,采用鼻导管连续进行48 h吸氧,流量维持在2~4 L/min,对病房增强巡防,防止患者家属对氧气流量进行随意调节。从而引发意外。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清醒后,应使其采取深呼吸训练。很多高龄患者存在肺功能不全情况,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氧疗时间进行合理调整,促进患者排痰与咳嗽。患者若出现痰液黏稠情况,应按照医嘱,对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便于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将痰液排除。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会存在较多的呼吸道分泌物,若有患者发生无力咳痰、咳痰的情况,应通过针对性措施协助患者排痰、咳嗽。依据患者病情,每间隔2 h,辅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以适中力度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拍打患者背部,每天2次,每次维持15 min,间隔1 d指导患者进行吹瓶、吹气球等呼吸训练,促进肺扩张。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发症包括肺漏气、术后出血以及肺部感染,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差。②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包括住院时间、气体停止逸出时间以及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测评数据,术后恢复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用()和百分比表示,各自检验值为t与χ2,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对比观察组2.63%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2.2 对比对两组术后恢复时间 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气体停止逸出时间以及胸管留置时间更长(P<0.05)。见表2。

表2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

表2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症状中,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包括恢复快、创伤小以及痛苦轻的优势[1]。而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存在着很多劣势,包括恢复速度慢、发生并发症概率高、创伤大等情况。目前,科学水平已经取得了良好发展,通过有效结合精湛手术技术与所配备的精细手术器械,有效提升治疗效率[2]。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是治疗由肺大泡引发的自发性气胸,很大一部分患者获得治愈是因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情况,目前,复发后在发生气胸的概率能够达50%以上[3]。针对肺膨胀不全、连续性漏气以及反复发作的患者,应给予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若存在较差的心肺功能,并且体质较弱,无法承受常规的开胸手术[4]。可见,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价格比较高昂,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总而言之,针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治疗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还应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不良症状[5]。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式,如在开始手术之前,应给予功能训练与心理护理,术后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胸液引流与肺漏气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预防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保证安全治疗[6]。本次试验主要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显著高于观察组2.63%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7.36±1.23)d、气体停止逸出时间(59.32±7.64)h、胸管留置时间(64.39±10.08)h,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呼吸道管理、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都属于综合护理项目,在进行呼吸道护理时,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引导患者正确锻炼呼吸功能,如咳嗽训练、排痰训练以及深呼吸训练,并告知患者进行手术前,做好保暖工作,并戒烟,防止患者出现感冒情况,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术后6 h内遵医嘱镇痛,间隔2 h辅助患者坐起叩背进行1次排痰,之后给予雾化吸入治疗[7]。除此之外,护理重点还包括观察引流液、妥善固定引流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而言,术后功能锻炼也非常关键[8]。患者在锻炼中主要采取深呼吸与咳嗽等方法,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加患者肺活量,从而降低发生肺感染与肺不张的概率[9]。

综上所述,在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