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08 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评量射血舒适度

常 莎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对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护理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怀,以促进患者诊疗的发展。病情发作后,患者长期卧床期间血流量逐渐减慢,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士在诊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以推动患者诊疗的发展。舒适性护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护理形式,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调整,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研究基于此探析了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15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每组750例。舒适护理组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28±4.21)岁,男∶女为450∶300。对照组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8.61±4.78)岁,男∶女为454∶296。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生理舒适护理:①体位护理。老年患者在长期卧床期间会出现水肿、血液循环不畅、哮喘等症状。在日常休息期间,护士应帮助患者选择半坐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适当的坐位,以保证患者在日常休息中的舒适度。②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清洁、温暖的治疗环境,室内光线柔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经常更换床上用品,让患者好好休息。③饮食护理。向患者讲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保健知识,一方面营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劝患者戒烟戒酒。④吸氧护理。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吸氧流量。因为持续吸氧会使患者感觉口鼻干燥,可用甘油湿润,鼓励患者喝水。清楚告知患者及家属持续低流量吸氧的重要性,定期更换湿润瓶,避免感染。⑤输液护理。控制适当的输液速度,以免过快增加预负荷,加重病情;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静脉留置针,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如冬季可在输液管内使用热水袋,以降低温度刺激。⑥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用药剂量、频率、方法、时间等,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⑦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应体谅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和科室环境,介绍有能力的医师和负责的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对所处环境更加熟悉。对于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及时给予说明、安慰和支持,消除患者的不安、焦虑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且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治疗。患者应该体贴,帮助生活护理,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⑧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支持,让家属陪伴患者,引导家属在生活和精神方面更加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还能使他感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定期组织患者沟通,交流治疗的护理感受,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

2 结果

2.1 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P>0.05,护理之后,两组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之前,P<0.05。而护理后舒适护理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生理舒适度评分 舒适护理组的生理舒适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舒适护理组的生理舒适度评分(95.34±3.56)分,对照组的生理舒适度评分(80.12±2.21)分。

2.3 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 护理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比较,P>0.05,护理之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均优于护理之前,P<0.05。而护理后舒适护理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比较()

表2 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诊治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发病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较高,且这一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2-3]。老年人身体功能和免疫力逐渐下降,生病后常采用长期卧床休息的方式,减缓血流量的同时,增加了血黏度。这种情况易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的恢复缓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发病期间患者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4-5]。

近年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断优化其护理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到诊疗、医院现代化和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护理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当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需求[6]。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优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通过营造舒适护理模式,加强护患沟通,做好饮食管理,给予患者语言鼓励和情感支持,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并促使护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7-8]。

舒适性护理尊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相对完善的舒适性环境,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9]。舒适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的现代护理模式,它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和拓展护理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舒适性护理干预兼顾了患者的身心问题,深刻体现了护理事业的科学性[10]。以患者为核心的舒适护理模式,使整体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患者临床诊疗的舒适度得以渗透到整体护理中,其基本目标是使患者的身心处于稳定、舒适的状态,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减少痛苦,促进康复,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11-12]。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舒适护理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

猜你喜欢
评量射血舒适度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