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

2021-12-08 10:41施雯李丹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思政教育中职

施雯 李丹

【摘 要】本文将新冠疫情期间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作为教育素材进行整合、凝练进而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在把握中国精神价值认同的现状以及中职教育的关键性的基础上,提出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培养中职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者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精神 中职 思政教育 疫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6-0029-02

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职生获取知识、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在与新冠疫情的生死较量中,我国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中职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精神的价值认同,结合战“疫”中的鲜活事例,将战“疫”中的中国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职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者。

一、战“疫”精神是中职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呈现,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因而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展现出了诸如“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以及“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等中国精神。这些中国精神是非常具有感召力的思政教育素材。中职思政教育应该宣传、诠释中国精神内涵,将战“疫”中体现出的深刻、鲜活的中国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

中职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职教师应讲好中国战“疫”故事,用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武装中职生,使他们认同中国精神、践行中国精神、传播中国精神;用好当下抗击疫情这本鲜活的“教材”给中职生上爱国主义思政课,课中结合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中职生深刻理解运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抗击疫情的深刻内涵,传承实践中国精神,实现中职思政教育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中职教师要把握战“疫”精神的核心,收集整理战“疫”精神的相关教育素材,同时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岗位特点,统一确定好中职思政教育的内容。中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一是课堂教学模块,教师将富含战“疫”精神的思政教育内容设计成系列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等,通过微课、慕课、精品课程等的展示,渗透战“疫”精神,引导学生感悟、认同战“疫”精神;二是常规管理模块,学校应该挖掘和开发战“疫”精神的教育资源,将战“疫”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当中。例如,通过网络签到、线上升旗仪式、学校公众号管理或网站宣传等加强战“疫”精神的渗透;三是职业素养提升模块,结合职业学校的属性,针对不同学生专业化的特点和个性化的需求,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对战“疫”精神的渗透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平台多样化

我国的战“疫”实践,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剖析时代,立足校情学情,做到“显性育人”和“隐形育人”相结合,弘扬战“疫”精神,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准滴灌。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当中,他们受信息化影响最深,知识接受能力最强,对此教师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平台渗透战“疫”精神,精准开展思政教育。

1.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元化教学,渗透战“疫”精神。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是指“传统教育+互联网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基于“互联网+”平台可以开展多元化教学,例如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课堂考勤、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教学竞赛、实习指导等,教师将战“疫”精神有效融入这些教学环节,可改变枯燥的说教式思政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设计战“疫”精神主题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它可实现教学方式、手段、形式的多元化,方便开展拓展教学、主题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一个精品的线上课程可以重复使用,学习人数也不受限制,可以将教育教学的广度最大化,节约教学资源。设计战“疫”精神主题思政课程时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等出发,通过总结、凝练、整合等有效渗透战“疫”精神。

3.根据战“疫”精神主题拍摄系列微课。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中职思政教学中,教师应以战“疫”精神为主题,挖掘身边的战“疫”故事,并通过微课凝练生动地讲好中国战“疫”故事,从而弘扬践行战“疫”精神。

4.建立战“疫”精神主题的教学资源库。中职教师可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战“疫”精神主题的教学资源库。在建立战“疫”精神主题的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将战“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系统框架中,确定设置资源的功能与目的,从而确定具体的开发方式;(2)号召思政课教师编写资源、开发脚本,搜集有关战“疫”精神的素材(如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3)进行具体的开发,确定素材主题,进行单元整理,合理设计资源,对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实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4)在学校的官方资源平台上进行发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有效实现中职思政教育目标。

(三)教学评价立体化

将战“疫”精神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要实现“三回归”,即回归生活实践、回归价值理性和回归社会现实。在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应采用立体化的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的立体化。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专业、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等特点,构建差异性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比如,在开展思政教育前,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情,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施予不同的教学评价。评价时,也许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但只要他们进行了沉浸式学习,教师就应给予肯定,肯定他们“优秀”的表现。每一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成长,因此具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认知基础,教师的差异性评价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评价互动的立体化。中职生要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更需要培养一定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是考核评价的一部分,不但要通过学校的考核,而且需要面对企业和社会的检验。因此,中职教师要注重多维的评价互动,同时构建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学生、家长、企业专家、政府人员等都能成为评价人。评价互动应以战“疫”精神为核心,在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让学生深刻领会战“疫”精神的内涵。例如,利用防疫宣传常态化,将以战“疫”精神为主题的中职思政教育内容设置为单独的学习章节,融入学生实习手册中,实习企业在检验学生个人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进行考核评价。

3.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功利的奖惩,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思政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是由内而外产生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不能通过简单的打分来界定。因此,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全面,如可以通过组织小测试、学习汇报、抗“疫”志愿者服务、情景测试、日常思想作风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价中职生的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建立学生的考核档案,将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当中,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能够在档案中留下印记,按照积分计算累计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在学期结束时,班级开展评价会议,学生就考核档案进行自我总结,将档案积分累计情况进行评比,实现自我认知、经验总结和补足提升。

总之,战“疫”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疫情,一步步走向幸福安宁和繁荣昌盛,也为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例与素材。作为中职思政课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应该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灵活运用身边素材开展中职思政教育,上好别开生面、凝聚人心的育人课,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王梦星.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公关世界,2020(10).

[2]楊晓培.习近平青年学习观内涵的把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1).

[3]孙汉辰,张云洁,陶兆龙.把握时度效 提升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引导力:浙江卫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3).

[4]马福运,段婧婧.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我国制度优势的彰显和完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5]冯新平.大学生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

[6]杨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观点型小论文题解法》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9).

[7]周春香.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中),2017(11).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项目“基于中职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7A06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施 雯,女,汉族,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李 丹,女,汉族,助理讲师,现就职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法律事务教学。

(责编 陈 媛)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思政教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