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IP

2021-12-08 04:27周丽娜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湘江智能网汽车产业

周丽娜

长沙自动驾驶出租车進行测试

“通行红灯时间缩短17秒”,长沙智慧公交315线上传出实时播报。车内电子屏上显示:从燕联村站到终点雷锋汽车站,抵达终点还需18分钟。

除“芒果台”“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网红标签,“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长沙的一个新IP。

据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介绍,近年来,长沙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突破口,投资18.96亿元打造了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拥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等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吸引了华为、百度、腾讯、舍弗勒等20多家行业巨头、35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长沙。

现在看来,长沙是前瞻性布局,才为今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长沙在其中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深圳,互联网发展指数居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六位。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大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保持了领跑态势。特别是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探索了“新基建聚集新产业”“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国企和民营企业构建的“铁三角模式”培育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城市是出行的载体,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改善用户出行体验,更能够助力城市实现转型升级。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谭勇表示,湘江新区正全力推进智能网联产业新城等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工程机械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产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动能转化,从而力争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前瞻布局是关键

“现在看来,长沙是通过前瞻性布局,为今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先机。”湘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下半年,长沙市委提出发展以“三智一芯”(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交由湘江新区主导实施。

“今天的盛况在四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当时,长沙的智能网联状况可谓一穷二白。”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李焱在“全国智能网联峰会2021”上说。长沙并不是全国第一批智能网联的测试和示范区,在没有国家专项政策支持下,长沙市2016年开始建设封闭测试区。这些年来,封闭测试区充分发挥了智能网联技术创新研发测试平台的作用,先后吸引了一汽、中车、百度、华为等合作方,开展了4000余场次测试,封闭测试区业务已呈饱和状态。

“刚开始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时,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凌勤杰表示,“经过无数次论证和探讨,才逐渐找准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并非局限于单车智能,而是用技术赋能产业,让技术应用于解决民生、交通等城市智慧管理问题。而良好的城市新基建和城市管理也会反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转型创新,促使“智能驾驶之城” “工程机械之都”两张城市名片走向深度融合。

据凌勤杰介绍,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不仅与三一重工、湘江智能联合设立了智能网联与智慧工程机械融合创新应用平台,研发和打造了新一代智能重卡和混凝土搅拌车智能驾驶专线。李焱透露,今年湘江智能将与三一共同构建包括工程机械、物流重卡、矿车等专用车辆专用算法数据池。

“要想产业兴,必须人才兴。人才兴才能促进城市兴和产业兴。”凌勤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未来产业创新必须依靠在聚集人才方式上的创新,而吸引人才需要打造创业环境,特别是有应用场景。

2018年以来,长沙先后和华为、百度、德国大陆等合作伙伴建成了7.8公里的公交示范线。2021年,长沙进一步深化公交优先、打造定制公交线路,公交效率提高20%以上,目前,智慧公交已覆盖70余条公交线路,全市2000余台公交车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初步实现主动安全辅助驾驶、驾驶员安全监管、公交信号优先等重点功能。截至2020年,已在长沙市主城区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改造200余个交叉路口,包括对绕城高速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累计改造近400个C-V2X路侧单元。

测试场景的丰富吸引了更多行业人才奔赴长沙。3年前成立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目前已经吸引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海归人员近400人。华为研究院、腾讯研究院也分别带着几百名高科技人才落地长沙。长沙正在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的高度集聚和积淀培养。

“铁三角”驱动联合创新

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铁三角”模式,即政府、国企平台和科技企业合作创新的生态模式。凌勤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政府要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政府的职责是产业定位,认清这座城市未来要发展什么?长沙着眼的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政府需要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开放和扶持上发力,但不能去替代企业。虽然智能驾驶应用场景开放范围受限于现行法律,但本着先行先试原则,湘江新区为企业提供牌照、应用场景和技术产品优先应用权,为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搭建平台,不仅要有综合服务平台,还要搭建企业之间合作平台。

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关系,包括政府、平台、企业、用户各个环节,涉及政策法规、行业监管、基础设施、核心场景等要素。李焱说:“在打造产业生态的过程中,湘江智能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生态支持的长沙模式,扮演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综合服务商的角色。作为平台型综合服务商,我们承担了搭平台、统技术、建场景、促运营的使命和职责。”

“面对不同的企业需求,我们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打造生态关系。”凌勤杰表示,对于湘江智能这样的国企,虽然现在已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但政府依然会在新基建、技术创新和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华为公司中国区数字政府副总裁白卫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率先开放的测试应用场景、丰富的政策扶持、政府决策层对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支持,这是吸引华为在长沙落地新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长沙云平台数据服务

瞄准在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双智”试点下的融合应用,孵化创新领先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需要多类企业战略合作和优势互补。华为中国政企行业解决方案部部长徐建峰在“全国智能网联峰会2021”上表示,在长沙模式中,湘江智能负责构建平台、开展场景验证和业务运营,华为提供基于“车、路、云、网、图”解决方案的技术以及5G、AI等ICT技术的能力,还有超图、中车、长城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多方各自发挥专业能力,从而实现面向智能网联场景的联合创新。

科创企业最需要创业生态

创业土壤吸引了300多家企业落地长沙,有的消失有的存活,其中参与智慧公交打造的希迪智驾估值已超10亿美元,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2016年,长沙市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探讨长沙发展。李泽湘最广为人知的孵化项目是深圳大疆。这些年他不仅致力于机器与自动化研究,更是著名的硬科技项目创业导师,他为家乡指出的方向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长沙吸引我们并不是政府给了资金,而是他们培育了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希迪智驾联合创始人、CEO马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希迪智驾最开始只做智能重卡,但是政府提出能不能用技术解决城市公交难题,“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利用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主动式公交优先系统,最终打造了‘优行通,该系统通过公交车主动向交通灯发出优先通行请求,达到自适应的路权分配,降低了高峰出行的拥堵”。

技术研发并不是最大问题,最难的是体制上的突破。想要动态地改变红绿灯时间,这在全世界都很难突破。希迪智驾也遭遇了质疑,但长沙交警部门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积极配合,“优行通”终于在多条线路落地,取得了良好效果。凭借落地世界最大规模的主动式公交优先项目,长沙市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出行大奖”。

马潍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共同证明了牛刀是可以杀鸡的,而且经济有效益,最前沿的技术是可以踏踏实实地为民服务的。”

湖南省联创低碳发展中心曾做过一次测算,如果在长沙市全市铺开车路协同+主动式公交优先系统,预计全年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250.62万吨,对长沙市达峰相对减排量的达峰贡献率为12.9%,從碳金融的角度看,这在未来的碳交易体系中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勇闯“深水区”

“未来三年内能否将现有已落地的场景产业化商业化非常关键。”凌勤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长沙作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创新探索已到了深水区,当下热点探讨的是技术和商业化落地模式的创新,长远来看,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需法规、标准和安全等多维创新。虽然未来还可能面临重重困难,但为了发挥先导区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供先行先试经验、模式参考的价值,唯有继续创新才能前行。接下来,湘江新区将继续在自动泊车、智慧环卫车和智慧公交三个方面发力。

长沙Robotaxi 市民打车服务

“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国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体制机制需要创新。”湘江集团副总经理、湘江智能董事长谢国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企每年都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要求,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高科技产业本身具有投资高风险属性,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培育也需要时间,不一定能短期内盈利。此外,高科技产业需要高端人才,国企薪酬体制和人才的市场薪酬标准并不匹配。测试区的后续运营需要政策支持,智慧交通产品要想真正协助城市管理惠及百姓,政府采购上也需要创新。

猜你喜欢
湘江智能网汽车产业
湘江魂
湘江渡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为冬奥会添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北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美丽岳麓,我的家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