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 构建美丽浙江

2021-12-08 03:43胡侠
浙江林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省林业森林

胡侠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提升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5月,省政府同意并印发了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近期召开的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启动会,旨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参观和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做法,研究部署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启动会现场播放了建德市、金华市、淳安县、开化县、庆元县五地的经验交流视频,从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管”这几个方面给与会人员清晰直观的感受。这些典型发言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长期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浙江省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20年省政府启动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以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完成新增造林面积61.93万亩,超额完成年度50万亩任务目标,是2000年以来新造林最多的一年。

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省政府继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后的又一林业重大工程,浙江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将继续强化支持,协同推进。

充分认识新时期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

精准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质量提升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浙江抓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全省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自觉性。

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首次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全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储碳库”,是生态系统增汇“吸碳器”,也是实现碳中和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推进碳中和,林业大有可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都将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提升作为行动的重要举措,凸显了林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地位。近期,郑栅洁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国土绿化与碳中和密切相关,望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和韩正副总理讲话要求,把工作做实做出成效。浙江省正在谋划编制的《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森林质量提升作为重要内容。接下来,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森林质量提升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推进山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2021年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赋予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任务。近期,郑栅洁省长在丽水调研时指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山区,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致富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答题”。林业是山区发展和农民增收最重要的行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做大“林”的文章,通过战略储备林建设实现“藏富于山”,培育油茶等富民产业推进“藏富于民”,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推动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转化。各地要将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作为推进山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精品工程,扎实做好“两山”转化文章,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示范区。

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的具体行动。“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围绕“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目标,奋力打造林业现代化重要窗口,重点实施百万亩国土绿化美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名山公园发展、森林灾害防控保障等十大工程。其中,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承接百万亩国土绿化、提升名山公园建设、串联自然保护地、协同湿地保护修复、支撑森林灾害防控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覆盖林业管理全周期、体现林业发展新阶段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接下来,要把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作为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工作,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推进,着力打造“十四五”时期浙江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全面实施三大任务

奋力打造浙江林业先行示范窗口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提高林分蓄积、提升碳汇能力,美化自然景观、增强生态安全为目标,全力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1000万亩,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紧扣“提质增效”,以更实举措建设战略储备林,增强全省资源储备后劲。“十四五”期间,全省要建设战略储备林250万亩以上。围绕这一任务,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中幼林抚育。浙江省现有2600万亩乔木幼龄林、1800万亩乔木中龄林,加强抚育是全省森林蓄积量提升的关键。近年来全省森林抚育采伐的政策不断优化,国家对森林抚育补助的标准也有了明显提高,补助对象逐步放开到集体商品林,为全省实施中幼林抚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各地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林农开展中幼林抚育;要明确抚育重点,结合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大力推进森林抚育项目实施;要加强成效监测,切实反映抚育成效。二是重点加强珍贵树种和大径材林培育。优质大径材始终是市场稀缺的商品,是我们经营培育的方向。据悉,2021年庆元县杉木收购价格,每立方米普通杉木收购价为1100元,大径级材价格在1800—5000元,胸径每增加2厘米价格增加400元左右,特大径级材一株树的价格便超6000元。各地要着力转变当前用材林短周期、粗放式经营方式,拉长经营周期、减少成片采伐;要扩大培育范围,通过人工商品林基地认定等方式,认定一批珍贵树种和大径材林培育基地,将全省木材战略储备范围从国有林场扩大到集体商品林;要将采伐政策、采伐限额、补助资金、良种壮苗等要素集中到这些基地,灵活采取先建后补、以獎代补、阶段性周期性补助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林农培育发展珍贵优质木材储备资源。三是推进木本油料林经营。油茶、香榧、山核桃是浙江省林业传统特色产业。目前,全省油茶面积近240万亩,其中油茶良种造林面积76万亩,老油茶林面积164万亩。各地要加强对新发展良种油茶林的抚育管理,确保高产、丰产;要开展老油茶林提升,推进良种更新换代,扩大油茶高效经营规模;要推进新建香榧、山核桃林的生态化经营管护,加强土壤改良、林下植被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大做强全省木本粮油生产保障。

围绕“系统提升”,以更高品质建成美丽生态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重点围绕钱塘江、瓯江、京杭大运河3条河流,杭新景、龙丽温、常台高速3条道路和沿海海岸,建设美丽生态廊道150万亩,初步形成环绕浙江全域的生态廊道框架体系。一要突出整体联通。要强化整体意识,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整体保护、整体建设。要统筹山脉、河流、海岸、森林、湿地、农田、道路等要素,因地制宜确定廊道范围,依法依规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和景观单元,形成稳定的廊道生态系统。二要突出重点保护。要围绕廊道内及沿线重要生态资源和物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抓好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维护水资源安全和河流水域生态安全;要突出沿海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自然岸线、重要湿地、红树林以及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的保护。三要突出系统修复。要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基本原则,宜封则封、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要突出建设重点,河流生态廊道围绕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开展修复;道路生态廊道侧重沿线林相景观提升和防护功能强化;海岸生态廊道要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滩涂湿地修复和红树林建设。对沿线组合、串联的自然保护地、村落、绿色开敞空间,要加强整体提升,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

聚焦“科学防控”,以更大决心建设健康森林,筑牢全省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导致林木枯损已占森林整体消耗的一半以上,是森林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十四五”期间,要着力增强森林防灾御灾能力,建设健康森林600万亩,实施松林主动改造面积100万亩,实现全省病死木总量、疫点数量、疫情面积“三下降”。一要高标准开展疫情防治。牢固树立防控质量至上的意识,做好疫情监测、防治和监管,逐步控制压缩和消灭疫情。要实现疫情监测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全面清理所有病死树。要加大打孔注药保护力度,对景区周边、人流密集区域、村边路边的古松大树做到应保尽保。二要高水平推进主动改造。以松材线虫病发生重型疫区为重点,统筹疫情防控与生态修复,稳妥有序地开展松林主动改造,加强过程监管,伐除的松树严格按疫木处置,严防借“改造”之名行采伐之实,严防疫木流失、疫情扩散。三要高质量建成“健康森林”。健康森林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要通过常年除治、防治,综合各类技术措施予以实现。重点地区、重点区域要首先实现无疫情,建成健康森林。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复,实现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除治。

多措并举、加快行动

确保今年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取得开门红

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从森林质量提升的全过程综合施策,又需要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部门协调与考核评价机制。省局将把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纳入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和“林长制”考核,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要求,将千万亩工程纳入区域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完善组织体系、领导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推进力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将森林质量提升纳入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布局,发挥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作用,与绿委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大保护、共建大工程,共同推进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推进规划“落地”,以五年实施方案为重点加强工程建设顶层设计。2021年是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启动年,要重点做好五年实施方案的编制,为“十四五”期间森林质量提升打好基础。要迅速落实方案编制主体,落实资金、人员,省局在7月左右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千万亩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意见和检查办法等开展培训。要把握工作要求,县级五年实施方案在设区的市林业部门统筹指导下开展,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各地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五年实施方案的编制与论证,为年度任务完成打好基础。要统一应用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开展五年实施方案及年度建设任务“落地上图”,确保区域空间完整、标准统一。

强化要素统筹,多方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围绕工程建设,省里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方向,适时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情况纳入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2022年省级林业专项资金将切实加大对千万亩工程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各地要积极申报中央和省财政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加大储备林建设投入。要强化资源要素统筹,研究制定用地、用林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上山入林”,多方协同合力推进千万亩工程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以各类试点推动林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要根据区域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精神,积极申报开展国家林草局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省国乡合作经营改革创新试点、竹林生态修复试点,林业碳汇建设试点县,努力在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把点做亮,引领带动区域森林质量提升。要结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储备一批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加紧加快落实,确保2021年度千万亩工程任务顺利完成。2021年,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任务200万亩。省局将在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工作专班基础上,成立“百千万”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千万亩工程任务实施。各地要抓紧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分解落實任务,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做到闭环管理。要优化树种配置,提前谋划做好秋季抚育更新的种苗供应保障,加大乡土树种、林木良种和容器苗使用比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已经启动,年度任务已经下达,全省要以“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工作要求、“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进姿态,确保全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猜你喜欢
全省林业森林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哈Q森林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