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渐渍
——中国家风发展脉络

2021-12-09 08:15整理邓苗苗
廉政瞭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子弟家训家风

│文 整理 邓苗苗

“家风”一词,最早是与潘岳,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潘安,联系在一起的。《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作《周诗》,潘岳看后觉得此诗不仅温雅,还见“孝悌之性”,深受启发,遂作《家风诗》。

后来,北周的庾信说,“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但实际早在“家风”一词出现前,人们就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承着一个家族的文化道德氛围,起到约束规范家族成员行为的作用。

家风往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家风的内容、表征在整体稳定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时代特征。

从发轫到成型

先秦时期是家风的发轫期,出现了零散的家训,一般出现于王室、贵族、士人阶级。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有较大区别,也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

王室家训内容主要是治国方略的传授与君德的培养。《尚书》中的《无逸》《酒诰》《立政》等篇章,反映了周公的家训思想,如:“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告诫成王先祖创业不易,不可贪求安逸,要关心百姓疾苦。贵族、士人家训则主要围绕立身、处世、维护或取得地位等方面进行,孔子以诗礼传家,他对后代和弟子的教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魏晋时期大体经历了大一统的西汉、分裂的东汉末年、三国统一于晋。这一时期,儒学逐渐占据了独尊地位,家庭、家族形式更加稳固,家风相对成型化,家训、家学、门法、门风、家风等概念被提出。

这一时期家风往往以书信为载体,如刘向《戒子歆书》、刘邦《手敕太子》、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在内容上出现重儒的趋势,封建礼教进一步强化,同时也出现了提倡节俭的思想,如曹操下《内戒令》,规定家人、内宫乃至官吏百姓都不得铺张浪费。

由成熟到繁荣

隋唐时期大家族得到充分发展,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阶级间的流动,家庭教育蔚然成风,大量成体系的家训出现,家风概念得到丰富,被广泛使用,趋于成熟。

颜之推晚年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家学底蕴与长期进行家训的亲身体验,写成《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第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仕宦家训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方法目的,对后世家训家风产生深刻影响。清人王钺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而此时的帝王家训也产生了完整的著作,展示出帝王家风。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帝王如何修身、治家、理国的问题,影响了后世帝王家训。

这一时期,家训出现了新的形式,盛行“诗教”。文人往往通过诗歌的形式教育子弟、承载家风。李白有《赠从弟冽》《送外甥郑灌从军》等诗,展现爱国家风;杜甫有《宗武生日》《又示宗武》等诗,教导儿子努力读书。

宋元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理学兴起、宗族发展迅速的时期,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进入了一个更为稳定、繁荣的时期,并向社会化、普及化、大众化发展,出现汇集各家家训的总集和专著,如司马光《家范》《居家杂仪》、袁采《袁氏世范》、朱熹《家礼》等。

在时代特征影响下,宋元时期家风家训中爱国主义和气节教育明显加强,鼓励子孙读书求仕的内容也大幅增多,但同时也有开明之士认为“重科举”但不“唯科举”,以德教为先。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家训出现了专门论述谋生计的“治生”内容和专门论述管理家庭财务以节制用度的“制用”内容,反映了家训在择业观上的进步。自宋以后,相关内容的家训逐渐增多。

鼎盛之后的转向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不仅家训著作数量比以往各个时期更多,内容也更加丰富、领域也更为扩大,这与统治阶层的积极倡导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极为重视社会风俗教化,还编撰家训,有《祖训录》供皇家子弟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有《诫诸子书》训诫皇室子弟。清朝康熙皇帝也注重教育皇室子弟,雍正皇帝即位后,将父亲的训诫辑录整理成《庭训格言》。

不过,在清朝末年国家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西方势力侵略下、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破碎衰落的趋势,家风文化也是如此。此时清末洋务派开创了家风家训的“新风”,呈现出一定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曾国藩则将中国传统的仕宦家风推向了巅峰,在继承中国优秀家风传统的同时,在家训的内容和教化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如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等。

而维新派、革命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家风的藩篱,摒弃了一些糟粕。如郑观应家风重视对子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无论何种事业,何种族,若无道德而欲存在于世界,戛戛其难”;冯玉祥家风主张男女平等,在《冯氏族约》中告诫,“凡吾族人,无论如何困难,必须认定将自己子弟,不分男孩女孩,一体送入学校读书,斯为最重要之事”。

链接:古代家训撷英

—— 先秦——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尚书·无逸》)

—— 两汉魏晋——

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刘向《诫子歆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隋唐——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之推《颜氏家训》)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宗武生日》)

—— 宋元——

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司马光《家范》)

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欧阳修《与十二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陆游《示儿子》)

—— 明清——

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王守仁《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康熙帝)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张之洞《复儿子书》)

猜你喜欢
子弟家训家风
江东子弟多才俊
勤劳节俭传家风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家风伴我成长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