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诞夫人魏氏墓三彩器物赏析

2021-12-09 01:16宋国民
理财·收藏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四肢标本绿色

宋国民

洛阳凯瑞集团于2011年在310国道与洛阳市华山北路交叉口西南角建设国花宝居小区,发现古墓80余座,其中编号为FM56(图1)的墓葬规模宏大,地面还有零星封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历时3个多月。由于墓葬破坏严重,墓室内仅有石墓志一方及残碎三彩片。墓主为王雄诞夫人魏氏,魏氏不显,其夫王雄诞乃杜伏威旧将。王雄诞在《旧唐书》中有传,太宗李世民嘉其忠,追赠其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其子果袭封宜春郡公,其夫人魏氏也得封信都郡太君、钜鹿郡太夫人,故墓葬超越常制。从墓志内容来看,此墓应为魏氏的墓葬,其夫并不在墓中。墓葬位于隋唐洛阳城城外西北角,北依邙山,南望涧水,西有涧水支流金水河流过,俨然风水宝地。墓中所出三彩器物在唐墓中实属上品,尤其墓葬年代较早,有必要于此重点介绍。

墓葬形制

FM56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六部分组成,通长26.5米。

墓道 长方形,南端稍宽。长13.3米,宽0.9—1.36米。

过洞 位于墓道北端,长方形,由于北部被现代盗洞打破,长度不详。宽1.1米。

天井 位于过洞与甬道之间,根据位置,应该只有一个,被现代盗洞完全破坏,尺寸不详。

甬道 位于天井之北,南部被现代盗洞打破。长方形,残长2.5米,宽1米,顶高1.4米。

壁龛 4个,位于过洞至甬道之间的壁面上。平面呈倒“凸”字形,顶部均塌。口宽0.8—1米,进深2.2—2.65米,宽1.26—145米。4个壁龛中放置有男女侍俑、男女骑俑、马、牛、羊、猪、狗、鸡、鹅、灶、仓等。

墓室 自地面挖坑砌砖而成,原为穹窿顶,已坍塌,仅余壁砖三层。坑长5.3米,宽4.9米,深5米。中部有现代盗洞贯穿至底。填土中见镇墓兽、文官俑残片、塑料、竹筐等。南壁附近放一墓志,无盖。墓室顶覆盖有直径17米的封土层,厚1.2米。

出土器物

4个壁龛共出土器物222件,分男女侍俑、男女骑俑、动物俑、器皿等,下面依次介绍。

1.男侍俑,主要有幞头俑、风帽俑、侏儒俑、牵马俑等。

幞头俑 选介1件。标本FM56:14,头戴黑色幞头,方脸,凸眉相连,小眼,大鼻,高颧骨,唇紧抿,下巴较宽,身穿黄色团领窄袖袍,腰束黄带,下着裤、黄靴,拱手立于地。高22.5厘米(图2)。

风帽俑 选介3件。容貌举止相同,服飾亦同,唯色不同。头戴风帽,短方脸,眯着眼睛,直鼻,八字须飘起,唇紧抿,外披翻领长袖大衣,内着团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裙、靴,拱手立于地。标本FM56:116(图3),白色风帽,白色大衣,黄袍,黄裙,白靴。高24厘米。标本FM56:170(图4),红色风帽,白色大衣,绿袍,绿裙,白靴。高24.3厘米。标本FM56:222(图5),白色风帽,黄色大衣,绿袍,白裙,白靴。高23.8厘米。

侏儒俑 选介1件。标本FM56:16(图6),头戴黑色幞头,胖脸,眯着眼睛,大鼻头,抿嘴微笑,身穿绿色团领窄袖袍,腰束绿带,下着裤、黑靴,左手下垂,右手插于怀中。高27厘米。

牵马俑 选介1件。标本FM56:143(图7),头皮、下巴皆凸起,应为卷发与络腮胡须,宽扁脸,小眼,塌鼻梁,嘴微张,身穿黄色翻领窄袖袍,腰束黄带,下着裤、酱色高靿儿靴,左手握拳于腰侧,右手握拳半伸,右腿略屈,做牵缰状,双足立于方形底板上。高21厘米。

2.女侍俑,主要有小冠俑、双环髻俑、高髻俑等。

小冠俑 选介2件。容貌、举止相同,服饰亦相同,唯色不同。发上拢,头戴小冠,眯着眼睛,鼻直口方,脸圆润,内着团领窄袖长襦,外着交领阔袖襦,腰束大带,下着曳地长裙,足着履,拱手立于地。标本FM56:138(图8),白色长襦,绿色阔袖襦,黄裙,黄履。高26厘米。标本FM56:141(图9),绿色长襦,黄色阔袖襦,白裙,白履。高23.3厘米。

双环髻俑 选介2件。容貌、举止相同,服饰亦相同,唯色不同。头梳双环髻,圆胖脸,眉目不太清晰,鼻梁挺直,秀唇紧抿,身穿交领窄袖襦,肩披长帛,下着曳地长裙,足尖微露,拱手立于地。标本FM56:1(图10),白色长帛,黄襦,绿裙。高25厘米。标本FM56:191(图11),绿色长帛,白襦,黄裙。高24.8厘米。

高髻俑 选介5件。标本FM56:12(图12),头梳高髻,圆脸,秀眉直鼻,小嘴紧抿,身穿淡黄色低胸窄袖襦,肩披绿色长帛,腋下高束黄色曳地长裙,足着绿靴,袖手拢于腹前,双足立于地,直视前方。高28厘米。标本FM56:96(图13),头梳高髻,容貌同前,身穿白、黄、绿三色低胸窄袖襦,身披黄色长帛,腋下高束绿色曳地长裙,足着酱色靴,右手袖手捂于腹前,左手握拳中空掩于其上,似持有物,双足立于地,目视右前方。高28厘米。标本FM56:206(图14),容貌、服饰同前,右手袖手捂于腹前,左臂挟一黄色束腰圆墩,目视右前下方,似在边走边思。高28厘米。标本FM56:190(图15),头梳高髻,容貌端庄大气,身穿绿色团领窄袖袍,腰束绿带,下着裤、白靴,拱手立于地。高24.3厘米。

3.男骑俑,主要有幞头男骑俑、风帽男骑俑两种。

幞头男骑俑 选介2件。标本FM56:65(图16),三彩马首略抬,小耳,大眼,抿嘴,分缨,剪鬣,背置三彩鞍鞯,束尾,四肢立于地。骑者頭戴黑色幞头,方脸,鼻直口方,身穿黄色翻领窄袖袍,腰束黄带,下着黄裤、三彩靴,双手握拳举于胸前,做握缰状,头略扬,前视。长37厘米,高41厘米。标本FM56:72(图17),马略勾首,小耳,大眼,张嘴,飞缨,披鬣甚浓,背置黑鞍、虎纹绿鞯,束尾,四肢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马面、披鬣、尾、踝施白釉,余施黄釉。骑者头戴幞头,身穿绿色翻领窄袖袍,腰束绿带,下着白裤、黄靴,双手握拳置于胸前,右拳略高,做握缰状,目视前方。长35厘米,高41厘米。

风帽男骑俑 选介2件。标本FM56:204(图18),黄马勾首,小耳,大眼,张嘴,分缨,剪鬣,背置绿鞍、黄鞯,束尾,四肢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骑者头戴粉红色风帽,短方脸,八字须飘扬,缩颈,身穿绿色团领窄袖袍,腰束绿带,下着绿裤、黄靴,双手握拳举于胸前,做握缰状,头左倾。长32厘米,高36厘米。标本FM56:87(图19),马略勾首,小耳,大眼,抿嘴,分缨,剪鬣,背置黄鞍、绿鞯,鞍左前侧悬置黄色小鼓,束尾,四肢立于地。马面、踝施白釉,余施黄釉。骑者头戴白色风帽,小眼,疙瘩鼻,八字须飞扬,身穿黄色翻领窄袖袍,腰束黄带,下着黄裤、酱色靴,双手举鼓槌,身略左倾,奋力敲鼓。长35厘米,高40厘米。

4.女骑俑,主要有小冠女骑俑、笼冠女骑俑、椎髻女骑俑等。

小冠女骑俑 选介2件。标本FM56:83(图20),马略勾首,小耳,大眼,抿嘴,分缨,剪鬣,背置绿鞍、白鞯,束尾,四肢立于地。马面、踝施白釉,余施黄釉。骑者头戴黑色小冠,丰眉,细眼,低矮鼻梁,小嘴,身穿绿色交领窄袖袍,腰束绿带,下着黑裤、黑靴,双手半握拳于胸前,做牵缰状,目视前方。长35厘米,高41厘米。标本FM56:181(图21),马姿势、釉色同前马,背置绿鞍、三彩鞯。骑者装束亦大体同前,唯裤为绿色,双手握拳稍高。长37厘米,高46厘米。

笼冠女骑俑 选介1件。标本FM56:205(图22),三彩马勾首,小耳,大眼,抿嘴,分缨,剪鬣,束尾较短,四肢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骑者头戴笼冠,方脸,神情庄重,身穿黄色翻领窄袖袍,腰束大带,下着黄裤、黄靴,双手举于胸前做吹奏状,似执筚篥而吹。长33厘米,高37厘米。

椎髻女骑俑 选介2件。标本FM56:56(图23),马低首,小耳,大眼,抿嘴,飞缨,披鬣,背置黑鞍、三彩鞯,束尾残,四肢立于地。马大部施黄釉,嘴、胯、臀、踝施白釉。骑者头梳椎髻,秀眉高挑,细眼微眯,直鼻红唇,身穿红色低胸窄袖襦,肩披白色长帛,绿色长裙高束腋下,足着黑靴,双手袖手置体侧,做执缰状,目视前方,神情自若。长36厘米,高41厘米。标本FM56:92(图24),马勾首,小耳,大眼,嘴大张,飞缨,剪鬣,背置黑鞍、方形三彩鞯,束尾,四肢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马施白、酱二彩,对比强烈,十分美观。骑者容貌同前,上穿绿色低胸窄袖襦,外罩黄色半袖,肩披白色长帛,绿色长裙高束腋下,足着黑靴,袖手握缰,目视前方。长36厘米,高42厘米。

5.动物俑,主要介绍三彩动物俑,有马、牛、猪、羊、狗、鸡、鹅等。

马 选介1件。标本FM56:195(图25),马昂首,扬脖,小耳,大眼,抿嘴,分缨,剪鬣,背无鞍鞯,束尾较短,四肢立于地。马宽胸大背,四肢粗壮,看上去十分彪悍。除蹄无釉外,通体施黄釉。长26厘米,高23厘米。

牛 选介1件。标本FM56:215(图26),平头,牛角斜竖,小耳两边,铃铛眼,大鼻孔,嘴紧抿,凸肩,平背,粗尾扬于右臀,四肢立地。牛腹浑厚,四肢粗壮,不怒自威。面部施黄白釉,余施黄釉。长22厘米,高15.5厘米。

猪 选介1件。标本FM56:41(图27),大头,嘴尤长,猪拱甚大,大耳,小眼,凸肩,肩部刻画鬃毛,肥臀,四肢曲卧于地。除腿、蹄外,周身施黑釉。长17.5厘米,高6.5厘米。

羊 选介1件。标本FM56:23(图28),昂首,弯角绕耳,圆眼,嘴微张,平背,圆臀,四肢曲卧于地。角施绿釉,余施白釉。长14厘米,高10厘米。

狗 选介1件。标本FM56:102(图29),昂首前视,尖嘴,杏眼,耷耳,颈戴项圈,拱背,前肢直立,后肢蹲于方形底板上,无尾。通体施黄釉。高14.5厘米。

鸡 选介1件。标本FM56:32(图30),昂首,高冠,尖喙,小眼,长尾下垂,腿直立于地。颈、胸、尾施绿釉,余施黄釉。高13厘米。

鹅 选介1件。标本FM56:107(图31),昂首,扁喙,额前有肉瘤,小眼,羽翅丰满,体肥硕,短尾,双腿立于圆形底板上。除腿外,通身施绿釉。高8.4厘米。

根据墓志,墓主为王雄诞夫人魏氏,有姓无名,应是当时的风俗,如金乡县主贵为李渊孙女,墓志上亦无名讳。魏氏生于596年,享年90,可谓高寿。王雄诞被缢杀时年方27岁,魏氏风华正茂,独力抚养两岁的儿子,守寡60余载,着实不易,堪称古代妇女的典范,故在63岁、80岁时分别被授予太君和太夫人称号。墓中随葬三彩器物丰伟,理所当然。

魏氏墓随葬品绝大部分是三彩器物(包括单彩器、复彩器),只有数件是粉彩器物。三彩器物比例之高,造型之精美,令人吃惊,大有横空出世之感,因为在此墓之前(葬于687年),东都洛阳并无任何一墓的三彩器超越此墓。器物端庄大方,精雕细琢,如俑脸饱满丰润,身形健硕,抑或婀娜多姿,马则头小胸大,披鬣飘逸,体形干练。施釉整体来说比较规范,搭配合理,釉色光明正丽,三彩繁复而美,或化为惊鸿,让人叹为观止。即便是单彩器,也色泽纯厚,体静神庄,犹如凝固的活物。

总之,魏氏墓的三彩器达到了成熟程度,甚至可以称为唐三彩的第一次高峰,髻式、冠饰、服饰繁缛,既能看到初唐俑的多样性,又能看到盛唐俑的中坚承绪,对于了解初唐三彩器的发展情况大有裨益。深以为此墓是唐代早期第一墓。

猜你喜欢
四肢标本绿色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蝴蝶标本飞了
跟踪导练(四)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追踪绿色的秘密
没有四肢的生命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