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管理:极致员工体验创佳绩

2021-12-09 01:44贾昌荣
清华管理评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客户企业

贾昌荣

企业界一直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股东、客户与员工,哪一个最重要?

狭隘的企业坚持“股东第一”,更多企业选择“员工第一”或“客户第一”。

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等品牌的百胜餐饮集团坚持“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公司也以“员工第一”为纲,把为员工创造幸福视为企业至高目标。

毫无疑问,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把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董事局成员、总裁室及各职能部门第一负责人、公司干部及员工皆视为客户。

包括在薪酬、福利、培训、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感觉”,即员工体验!员工体验是员工的一段职业与生活旅程,从员工接触企业招聘信息开始到员工离职的全过程,它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整体认知与感觉(见图1)。

图1 员工体验全过程

美国奥辛顿公司总裁罗布特·后金特(Lonbecty Hoginet)指出,关爱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员工,市场会对企业加倍关爱。2018年,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针对79个国家、10多个行业的1246位企业高管开展调研,以了解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人力资源问题。结果显示,员工体验可给企业带来巨大红利,但目前大量公司尚未捕获这些红利。管理专家雅各·布摩(Jacob Morgan)根研究证实,投資于员工体验的公司表现优于不投资员工体验的竞争对手,企业增长要快1.5倍,利润会增长4倍,员工收入也会翻番。

2021年7月,员工体验研究院发布的2021员工体验中国指数为73.4,这一数字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员工体验的认知度:中!和良好、优秀还有很大差距!这是企业亟待补上的一堂课!员工体验是时尚热词,绝非旧概念新名词。作为管理新物种、新工程,会掀起一场颠覆传统管理理念的思维革命。这并非人力资源层面的操作,而是管理思维的新场景、新挑战,只有战略化、系统化、全局化操作方可制胜体验经济时代。

迎接员工体验时代

早在1998年,体验经济专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就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来临。体验是一种创造难忘感受与经验的过程,并在此后记忆中长存!体验结果或愉悦,或痛苦,或惊讶,或平淡……然而,管理者大脑长期被外部客户体验充斥,聚焦内部客户——员工体验尚不习惯。汉堡连锁店CEO阿拉斯代尔·默多克将客户体验与员工体验置于同一位置,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正确!体验经济时代竞争法是“感觉至上”:“员工体验(EX)+客户体验(CX)=核心竞争力”!埃森哲公司研究显示,如果员工体验与客户体验兼备,企业利润率将提高21%。如果仅有客户体验,利润仅提高11%。

员工体验是一段职业生活旅程,即员工在企业内部或外出工作时,因工作关系会产生各种互动性接触,接触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及感觉。员工体验管理就是帮员工找感觉!每次互动接触都立足于一个场景、若干触点,如商务会议、拓展训练、销售服务等场景及细化触点。总体来说,对员工体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关键项目有五个:文化体验、环境体验、关系体验、业务体验与关键体验(见图2)。

图2 员工体验关键项目

一、员工忠诚度离企业越来越远

据2017年商业内幕网(Business Insider)发布的一组硅谷科技巨头的员工平均任职周期数据,思科员工坚持最久,长达7.8年,而被滴滴兼并的Uber员工不到2年就会离职,平均司龄只有1.8年。在13家公司中,员工司龄的中位数为2.7年。中国企业亦如此,根据领英(Linkedin)调研数据,互联网行业平均在职时间仅有1.47年,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为2.33年,电信行业仅有2.6年。2018年5月,界面新闻职场频道与脉脉数据研究院共同调研了31家中国顶尖科技公司的员工忠诚度问题,发现31家公司里没有一家员工平均在职时间超过5年。如果去除移动电信类电子通讯类企业,互联网公司员工甚至没有一家超过3年。最短的共享单车企业ofo、摩拜还不到1年,今日头条也仅仅1年左右。

在上述背景下,企业用人首选能力,忠诚度次之。恪守“忠诚第一”已不合时宜,为忠诚度做更多资源投入显得愚蠢,故更多企业选择稳住“四梁八柱”:高管、中层干部、业务骨干与核心技术人员,这也是2021年格力电器、小米公司愿意拿出股份激励核心员工的主因,通过金钱、地位、关系等员工体验固化劳资关系。领英发布的《2020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指出,94%的HR认为员工体验对未来人才招聘与管理工作很重要,77%的HR认为可有效提升员工留职率。

二、客户体验至上源于员工体验至佳

客户体验目标与指标追求倒逼企业提升员工体验,没有优秀员工哪有卓越的客户服务,员工是客户体验的设计者或交付者。员工体验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员工满意度达75%,客户的满意度就会翻倍。不过分强调员工忠诚度并不意味不存在员工忠诚度,员工体验对提升忠诚度确有价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员工体验因素排名前25%的企业,其客户忠诚度是员工体验排名处于后25%的两倍。IBM公司实践证明,员工体验出色,只有21%的员工会考虑离开。若员工体验平淡无奇,则意欲离职者高达50%。提及员工忠诚度,是因为员工敬业度与外部客户体验密切相关。虽然客户体验交付时,员工未必在现场。但客户体验设计、交付离不开员工的敬业与胜任。《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员工敬业度每提升3%,客户满意度会提升5%。

三、企业打造雇主品牌成为发展必然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首先要经营人才,经营人才就要强化员工体验。员工体验是重大的管理思维转变,立足未来,员工体验管理将产生超乎想象的影响力。员工体验对打造雇主品牌(人才品牌),也是极佳的价值化卖点。翰威特公司提出了一个等式:最佳雇主=最佳员工=最佳绩效,即最佳雇主拥有最敬业的员工,而员工敬业可为企业创造最佳业绩。调查显示,有雇主品牌的公司员工敬业度高达80%,而一般企业为49%。因此,企业在重视打造产品、服务或技术品牌时,要加强雇主品牌、员工品牌建设,积极参与“最受尊敬的企业”“最佳雇主”“最具可持续发展力雇主”等评选,对标落实员工体验项目。vivo公司多次获评最佳雇主,设有专业雇主品牌团队,以员工、消费者、股东及上下游商业合作伙伴快乐为目标,并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同时,把员工界定为内部员工与外部潜在员工,争取他们的认同并持续营造好的工作体验与氛围。

四、员工促使企业主动求变要绩效

工作目标与工作压力已不再是达成组织绩效的砝码,影响员工绩效因素已多元化。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密切相关,员工体验与员工敬业度之间也存在密切关联。《哈佛商业评论》数据显示,与员工敬业度度低的企业相比,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增加52%,利润率将高出44%。员工体验与员工敬业度之间密切相关,高敬业度可使销售业绩普遍增长5%以上。然而,“Z世代”的95后员工及“千禧一代”的80后员工,从进入企业起就不是好伺候的主儿,甚至进入企业第一天就敢干倒老板!他们具有明显的且前所未有的集体性格特征,如消费主义观念盛行、强调体验与个性化展现、习惯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2021年,互联网大厂“995”“996”“大小周”等工作制被炒得发烫,都是关于员工情绪、态度与工作积极性的,即员工体验,而“千禧一代”与“Z世代”恰是其中主角。企业应采取基于员工体验的人才观,从洞察员工需求、期待与不满出发,打造员工体验职场生态,让他们收获尊重、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翰威特公司提出了一個等式:最佳雇主=最佳员工=最佳绩效,有雇主品牌的公司员工敬业度高达80%,而一般企业为49%。

极致化员工体验内涵

在80后“千禧一代”员工粉墨登场后,员工流失成为常态,而95后“Z世代”就业新军更是加剧了企业人才动荡。员工再就业有转换成本,而企业也有新员工招聘培训成本。华信惠悦研究发现,初中级员工流失成本是其年薪的0.5-1.5倍,而高级员工流失成本是其年薪的2.5倍。不确定性加剧,越发要求高潜人才、核心业务骨干、关键技术先锋、中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或者说相对忠诚。想做到这一点,并非单纯的高薪、高福利所能解决的,企业里的“头部人才”需要的是“整体感觉”,即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员工体验。

虽然努力结果未必完美,但可以无限地接近极致化结果。极致是一种巅峰状态,可为员工带来最大化幸福感。极致员工体验可以分解为“八大关键词”(见图3)。企业可以此为理念,使员工体验极致化。

图3 极致化体验“八大关键词”

一、极致体验是精细化服务。管理是支持性服务,管理者可以发号施令,但更应做好服务员角色。杰克·韦尔奇把通用电气(GE)带入辉煌,他认为“管理者要把自己视为员工的服务员,服务是管理者必备观念”。同基层员工为客户服务一样,管理者除了把握大局与方向以及提供能力与资源支持外,还要为员工生活服务。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小细节也可酿成员工体验苦酒。笔者曾在一家私企做高管。一天,董事长拿了一瓶他喝了一半的饮料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尽管他是倒在自己的杯子里饮用,但还是让人产生了一种不尊重人的感觉,带来的是负面体验。如果他把饮料倒到杯子里,他一杯我一杯,我会欣然接受且充满感激。管理者与下属间矛盾是组织内核心冲突,容易造成员工体验不佳:茫然、纠结、斗争、失去目标甚至痛苦。

二、极致体验是生动化触点。员工在企业里,一切皆体验!员工在职业生命周期(ELV)内,体验触点无处不在且天天见(见图4)。如果员工感觉对,情绪正面且正确处理,负效应为零甚至产生正效应,否则会为员工与企业合作增加嫌隙。生动化触点可带来轻松、新奇、愉悦、自豪、满足……可愉悦员工“六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与知觉。职业生命周期第一步是应聘,从人才市场接触招聘人员,或从专业招聘网站看到招聘信息,便开启了员工体验之旅。第一印象尤为重要,首因效应、刻板效应会作用于员工,并对企业做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可见,信息会对应聘员工产生正面或负面投射效应。招聘人员的一言一行,招聘信息的一字一图一视频,皆事关员工体验,影响员工的“感觉”与判断。

图4 员工职业周期主要接触点

三、极致体验是代入式观感。职场就是体验场,无论是工作还是公司生活,员工融入才能获得最佳体验,否则,“碰壁”会带来不良感觉!不能充分融入并非只发生在职场菜鸟身上,职场老手也同样会遭遇融入困境。新员工难以融入的原因更多:逞能,个人英雄主义;怯场,社交恐惧,不敢主动沟通接触;排外,老员工抱团欺新;模式,特殊合作关系,如兼职、居家办公等。对此笔者深有感触。进入某企业第一天,还差5分钟到午餐时间,办公室里的同事就先后不见了,只有我一个人静待午休时间。原来,他们都跑到餐厅就餐去了。可餐厅在哪里,没人告诉我,也没人引领我!这让我想起“师徒制”,新员工入职,如果有老员工带着熟悉办公环境、业务联系人、规章制度、餐厅甚至卫生间位置,是不是可让新员工更快融入?管理者是下属的榜样,也是下属导师。离员工越近,员工越容易融入,且富有仪式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管理学院研究认为,40%居家办公者感觉与公司战略脱节,超过30%的受访者感觉自己没有得到老板的支持,不融入环境会带来落差感。

四、极致体验是无摩擦互动。“内卷”与“躺平”是当下的两个流行词,员工体验就是追求员工关系零摩擦、零内耗,最大化割除“内卷毒瘤”。员工不喜欢被折磨得身心俱疲,而是喜欢“躺赢”。和谐的工作环境、关系与氛围对员工体验至关重要,否则组织注定腐败、腐化与堕落。上级是下级员工体验的“触发器”。在上下级矛盾中,上司是矛盾的主要面,主动让下属感到舒服至关重要。人才稀缺时代,优秀人才对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更加挑剔难管,只有令人满意的员工体验才能摆平。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认为,位列企业第一位的应该是员工,管理者只要照顾好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你的客户。照顾即支持、支援与服务,让员工事业蓬勃发展,而不是设置障碍或扯员工后腿。

五、极致体验是个性化赋能。以人性化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太虚无缥缈,个性化管理才是王道。员工管理应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企业推行“骨干员工计划”“重点培养”就是對员工的最大关爱,采取“师徒制”老带新亦是如此,被重视与获得支持是最个性、最有效的激励体验。个性化赋能包括针对特定或骨干员工进行培训、晋升、授权、工作辅助技术与设备支持,或者提供特别的工作环境、资源。2019年6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宣布启动“天才少年计划”,截至2021年7月,华为已引进高尖少年人才17名。华为积极为“天才少年”赋能:提供世界级挑战性课题;大牛导师,全球化事业和平台;5倍以上薪酬……让“天才少年”接受新挑战,并获得量身培养,实现人生价值。

六、极致体验是超预期红利。“超预期”应这样理解:员工没有寄予过高期望,或员工根本没有想到。这需要洞察与理解员工,并对员工进行人才画像,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包括弱需求与强需求,强需求为痛点、刚需与高频,更容易触动员工体验神经。管理专家莱昂纳多·因基莱里指出:体验决定成败,只有超预期才有体验与口碑。超预期体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验产品迭代。员工体验产品需要创新,但要有节制。体验产品过多、体验接触点过多,会造成体验疲劳。如果缺乏创新,员工会对体验无感,也会造成体验疲劳。要追求新体验效果好于原有体验,且成本小于原体验。如企业为员工提供更高配置、更优化的办公设备会增强员工愉悦感及工作效率。二是意外体验产品。这应是能带来惊喜甚至尖叫的体验!为基层销售系统员工配发工作手机并报销话费,享受原来只有销售经理才能享受的待遇,这就是意外体验。三是意外帮助。帮助员工解决非企业责任内问题,或得到意想不到的关注与关照。

七、极致体验是场景化关怀。工作即生活,通过工作与生活场景化关怀,为员工增添兴奋、激情与快乐,这是员工体验的巅峰境界。体验场景包括办公场景,如在公司办公、嵌入客户内部办公及在家办公,以及生活场景,如订餐(外卖)、食堂就餐、外出包餐等。员工福利针对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点,为员工定制具有节令文化特色的礼品,增强员工的仪式感。客户关怀是热门话题,营销专家彼得斯和奥斯汀指出,客户关怀的本质是为客户所感知、体会到和以一致的方式交付的服务和质量。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在恰当时间点与接触点上,为员工提供切身情感关怀。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社交媒体Facebook采取弹性工作制,允许95%的员工远程办公。公司CEO扎克伯格表示,即便疫情结束了,未来5-10年可能会有50%员工远程在家办公,这有利于招聘并挽留那些不准备到大城市工作的人才,提高人才留职率。

八、极致体验是沉浸式情境。沉浸式体验即当员工在进行体验活动时,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利用员工的感官体验与认知体验,为员工创造最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氛围,让员工乐在其中,进而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忘我地工作。沉浸式体验利用VR/AR以及灯光音响效果制造虚拟场景或超现实场景,员工完全身处其中,达到身心完全投入,促进企业组织预期目标或绩效达成。英国石油公司(BP)借助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IVR)开展员工整合教育训练,让团队快速建立VR场景和培训内容,通过收集员工培训详细信息与报告,以崭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有效提升员工技能及工作绩效。

创造极致化员工体验

德勤公司调查显示,80%的企业高管认为员工体验对公司至关重要,但只有20%的高管认为公司的员工体验很棒。从员工角度亦如此,鹰山咨询公司调查发现,只有38%的员工认为他们的组织非常重视员工体验。可见,企业在员工体验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理念与现实相距甚远。最好的员工体验管理(EXM)应是系统制胜、关键点突破。任何企业都做不到面面俱到,也不宜如此,立足于现实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打造员工体验型组织,建立组织战略愿景,制定员工体验战术路线并予以践行。

一、打造员工体验型组织

埃森哲公司指出,只有触点驱动的体验还不够,还必须围绕卓越体验来规划整个企业,这就是价值引领企业。很多企业倡导打造价值型组织,但价值锁定的是客户体验,员工体验并不在视野之内。基于此,员工体验型组织呼之欲出。顶层设计很重要,没有企业高层的认同,就可能会产生“涓滴效应”,也难以得到其他下属团队领导及相对弱势的基层员工认同。为此,员工体验型组织必须实施企业级专业化管理,首席体验官须“横空出世”。巴克莱银行客户体验总监克莱夫·格里耶认为,设置首席体验官优势很多,可激发整个组织的服务热情,并能为组织设定客户体验的指标。民宿行业共享经济的楷模爱彼迎(Airbnb)公司任命了一位高管担任员工体验全球负责人,耐克设置了首席员工体验官,推动员工体验工作开展。

二、建设员工中心型文化

企业创始人、CEO常以“非我莫属”心态自居,甚至认为没有“我”就没有企业。一切以“我”为中心,企业文化成了老板文化,即“太阳式企业文化”,老板就如“太阳”。特斯拉品牌创始人马斯克就曾表示“企业不能没有我”。美国媒体及企业界也证实他就是这样的人:工作事无巨细且不愿意承认个人错误,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结果导致高管人员离职率超高。马斯克式文化饱受争议,必须赋予员工地位。员工体验至上体现了对员工的最大尊重,中国企业需要来个“脑筋急转弯”,建立以员工体验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也要转换思维,视员工为内部客户,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关注人才的进、管、出转向进、管、出过程中的员工体验。

员工体验至上体现了对员工的最大尊重,人力资源管理也要转换思维,视员工为内部客户,并转换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关注人才的进、管、出转向进、管、出过程中的员工体验。

三、战略性规划设计员工体验

企业应按战略思维来全视角、全过程、全方位、多环节打造“客户体验链”,由员工延伸至外部客户(见图5)。

图5 客户体验链构成

要按照产品思维、用户思维来设计体验接触点,围绕每一个体验接触点打造标准化體验产品,以适用于全体员工或者职能、职责、岗位相近的业务单位(BU)员工。同时,还可针对特岗员工规划设计个性化员工体验包。2021年7月,字节跳动公司取消“大小周工作制”,因导致部分员工一年少赚10万元而引起不满。该公司为加班员工提供工作餐、水果、加班费等一揽子待遇,就是个性化员工体验包。其实,“员工体验产品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工作场景,让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心”,管理专家约翰·普拉斯科夫如是说。员工体验设计场景化思维,要洞察员工、理解员工、贴近员工,针对员工体验关键要素,以及员工画像的“需求特征”(需求、期望、顾虑、痛点、经历等)来展开,并提供体验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平衡三方利益的工作,满足员工情感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与客户价值目标,实现内外“三赢”。

四、建立员工体验测试机制

员工体验全员化并不是要把顶层设计者排除在外,高管也位列其中。管理团队必须统一观念,凝心聚力,把员工体验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经验聚拢到一起。员工体验规划与设计也要像产品研发一样,在正式投入员工体验环境之前,进行必要的体验测试、改进与提升,以实现员工体验最优化。在实践中,两项测试至关重要。一是面向管理人员开展员工体验认知调查,即员工体验指数(EXI)调查,用于摸底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员工体验的认知情况。通过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地培训充电,补上员工体验原理这堂必修课,指导员工体验落地并提升组织绩效。二是员工体验产品落地测试。可优选相对忠诚的核心骨干员工先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不良体验改进提升,然后再在员工中大范围推行。

五、代入式员工体验交付

管理者或以身作则,示范并带领员工一起干,或立足于组织协调,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引导。这对员工来说都是鞭策,身先士卒是榜样式激励。然而,员工自动自发也是一种境界。打造员工体验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代入式体验,即通过引导体验、示范体验、模拟体验、激励体验等措施让员工主动体验,接受体验产品或个性化体验包,提高工作效率并愉悦身心。2021年6月,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落地。针对高管、中层管理者、业务骨干定向持股,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个性化体验产品。这会让核心员工理解、接受并积极投身其中。企业要进行引导,让持股员工以股东身份、角色开展工作,从“为他人打工”转为“为自己工作”。笔者曾在某非上市企业集团工作,企业为挽留核心管理技术人员,推出员工出资持股计划,方案一出便反对声一片,方案给员工带来了“花钱买虚股”的困惑,给员工带来了挫折感。

六、体验反馈与再优化

员工体验不佳,怎么办?让其做“闷葫芦”闭口不言,还是开放渠道准许其倒出来?开放渠道是唯一选择!定期询问员工体验认知和感受,对消灭员工抱怨、提升敬业度具有重要意义。员工满意度至关重要,员工预期与实际所得决定体验结果。员工不满对组织有危害。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员工对本组织管理与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酬福利等方面异常关注,若体验不佳就会不满意。因此,上述因素也是组织“保健因素”。可见,员工满意度调查至关重要,其本质是员工体验满意度调查,会反馈员工体验不足之处。同样,过度体验同样有损组织健康,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最终会让企业无以应对。不过,员工忠诚度调查意义不大,得到的常常是虚伪且虚假的数字,会蒙蔽管理者双眼并忽略员工的真实需求。注重“红利”的时代,一件小事就可能让员工翻脸。

七、数智化武装员工体验

生于1980-1994年的“千禧一代”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而生于1995-2009年的“Z世代”被称为“网络世代”。这两大群体伴随着互联网长大成才,教育程度良好,对工作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要求较高。“千禧一代”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生活与工作方式,对数字世界洞察度高且应用能力强。“Z世代”以社交、悦己、人设为导向,热衷于社交、娱乐与购物,工作时间如果严苛到不能做购物、社交、聊天等“课外作业”,恐将无“Z世代”存在。因此,与科技相关的数字应用、智能应用与IT服务平台关系员工体验。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Forrester)研究证实,科技要素是日常工作中对员工体验影响最大的要素,而自动化流程、手机端应用及协同办公软件是提高员工体验的最佳着手点。目前,中国企业数字化率还不够高,更不用说智能化。做得好的企业也大都停留在信息化基础应用阶段,诸如CRM、e-HR、ERP、SAAS(软件即服务)等工具及平台。因此,通过数智化改造与武装,建立PC、WAP、APP、小程序、微信等多端工作平台,并广泛采用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协同办公软件,提升员工科技体验。

猜你喜欢
客户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机会
机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