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龄山楂树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1-12-10 12:01李朝阳
河北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坐果山楂病斑

李朝阳,田 梅,蔡 荣

(山东省费县果茶服务中心 273400)

费县地处沂蒙山腹地,总面积1 660 多km2,山区面积占76%,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山楂种植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是重要“果属”之一。截至2019 年底,山楂面积7 000 hm2,产量12.6 万t,产值2.9 亿元,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费县山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 800 hm2,产量5.5 万t,并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山楂之乡”荣誉称号,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出现成龄山楂树在生长季死亡的现象,给广大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连续3 年调查,初步总结出死树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1 成龄山楂死树原因分析

1.1 砧木选择不当 调查发现死亡严重的部分山楂树为八十年代末山楂大面积发展时期栽植的,当时因苗木用量大,致使野生山里红种子价格高,有些不法育苗户就用加工厂中的大绵球山楂种子做砧木育苗,这种苗木根系不发达,抗性差,易致病,所以造成死树。

1.2 树体病害严重

1.2.1 山楂茎腐病 该病发生在山楂的根颈处,感病部位的树体皮层死亡,失去运输功能。发病初期树体上部症状不明显,开花、坐果、果实大小和产量无明显异常,一般侵染2~3 年后,树势明显衰弱,发芽晚,叶片变小、发黄。5 月中旬后,部分挂果的枝条开始萎蔫,果实明显偏小。此时用刀子划开根颈部位,可见树皮褐色、腐烂,韧皮部和木质部腐烂变褐,如果病斑进一步扩大,就将造成整树死亡。

1.2.2 山楂根腐病 发病时须根先变褐枯死,围绕须根基部产生红褐色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融合,腐烂深达木质部,致整个根变黑死亡。树上表现为病株局部或全株叶片黄化,叶小而薄,高温大风天气出现萎蔫、卷缩,个别叶片失水青干。

1.2.3 山楂溃疡型腐烂病 发病初期,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形状不规则,后病部皮层逐渐腐烂,颜色加深,病皮易剥离,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雨后或天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橙红色卷须状孢子角。开始发病时树体衰弱,当病斑扩大到接近主干一周时,树体死亡。

1.3 土、肥、水管理粗放

1.3.1 施肥管理调查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不使用或者使用未腐熟有机肥、不补充中微量元素的山楂园死树严重。原因为土壤有机质匮乏,致使果园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通气性不良,肥力下降,土壤自身的缓冲调节能力下降,有益生物菌失去生存环境大量死亡,有害病菌繁衍成灾,土壤病害严重,致使树体贮存营养严重不足。

1.3.2 土壤、水分管理调查 平原低洼地发生重,山地发生较轻,黏土地比沙壤土发生重,夏秋雨水大,冬季寒冷,第2 年死树发生严重。主要原因为果园排水不畅,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根系呼吸能力下降,加之高温蒸发,导致部分根系死亡。

1.4 修剪不合理 部分山楂园为密植园,树体郁闭,为使果园通风透光,夏季修剪时剪除所有长枝,只留结果枝结果,致使回流到根部的营养较少,储藏营养不足,根部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抗逆性较差,山楂冻害严重,导致腐烂病发生。

1.5 过量使用激素,负载量过大 为提高山楂坐果率,正常管理为盛花期喷一遍30~50 ppm 赤霉素,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个别果农为提高产量和外观质量,花期隔5~7 d 连续喷2 次高浓度赤霉素,到山楂成熟时再喷1 次能够促进上色的含有激素的营养液,导致山楂坐果过多,负载量过大,树体储藏营养缺乏,造成病害发生严重。

2 防治对策

2.1 土壤改良,壮苗建园 采用2 年生山里红种子做砧木的健壮苗木。挖宽深各0.8~1.0 m 定植沟,沟底施入切碎的作物秸秆约20 cm,然后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500~6 000 kg,与表土混合后回填、灌水,土壤沉实后栽植。栽后踏实、浇水,树盘铺1 m 宽的园艺地布,有条件的可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膜下滴灌。果园行间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如黑麦草、毛叶苕子等,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透气性。

2.2 精准施肥浇水

2.2.1 深翻改土,秋施基肥 一般在9-10 月结合改土一起进行,沿定植穴边缘向外挖宽60 cm,深60 cm的环状或条状沟,注意避免伤根太多,同时刨除根部萌蘖,粘质土园地客土压沙,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施肥量按0.5 kg果1 kg有机肥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速效化肥。

2.2.2 适时追肥 全年追肥3~4次,即萌芽至开花前,以氮肥为主,补充树体营养不足,促进枝叶生长、开花坐果和幼果发育;6 月中下旬追施果实膨大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比例为2∶1∶2,促进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果实第2 次速长期(8 月下旬)追施果实增重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单果重。

叶面喷肥全年3~5 次。6-7 月可结合喷药喷施0.3%~0.4%的尿素,果实膨大着色期叶面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2 次,喷施间隔20 d。

2.2.3 合理浇水和排涝 正常年份,一般在开花前、花谢后、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和土壤封冻前各浇水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集中分布层土壤为宜。实施水肥一体化的果园在正常年份,每次滴灌不要超过5 h,砂土滴灌不要超过2 h。无灌水条件的果园,可通过树盘覆草、覆膜、穴贮肥水、使用保水剂等措施抗旱保墒,解决缺水问题。夏季多雨季节,及时排除果园内涝,防止因积水造成根系死亡。

2.3 合理整形修剪 对大金星、大五棱等干性较强的品种宜采用二层延迟开心形。对大绵球等干性较弱、层性不明显的品种,采用多主枝丛状形或开心形。幼树期采用开角、刻芽、摘心、环割、环剥等缓和树势的措施,促进发枝。进入结果期后,修剪注意抑前促后、合理留枝、立体结果;对成龄山楂树修剪要及时调整枝类,疏除树冠外围过密的强枝,疏除弱枝组,保留壮枝组,维持枝组长势,对连续结果2~3 年的枝组回缩。使留枝量控制在树冠投影面积120~140 个/m2为宜。对花量多的树株,疏除小枝组上的细弱母枝,对有2~3个饱满混合芽的结果母枝,可从顶部剪掉1~2 个混合芽,从而使全树花量适当,合理负载。

2.4 精细花果管理

2.4.1 花前复剪 混合芽萌发后,依据当年花芽数量重新确定负载量,成龄山楂园667 m2产量可以控制在2 000~2 500 kg。

2.4.2 疏花 在花序分离前至花期进行,越早越好,疏除时留前端花序,疏后部花序,留壮花序,疏弱花序。

2.4.3 提高坐果率 在花期,10:00 前或16:00 后喷0.3%硼砂水溶液或30~50 ppm 赤霉素或山楂丰收素(30 g/袋对水15 kg)或稀土微肥,以提高坐果率。

2.5 综合防治病虫害 早春萌芽前全园喷布5 波美度石硫合剂,刮除腐烂病、干腐病病斑,涂抹溃腐灵、敌腐等药剂防治。萌芽后可用12.5%腈菌唑1 500 倍,10%氟硅唑(水剂)1 000~1 5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2 000 倍或20%戊唑醇1 500 倍防治白粉病、锈病、霉污病、轮纹病等病害。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1 500 倍,25%灭幼脲1 500 倍,5%虫螨腈1 000~1 500 倍,20%三唑锡·四螨嗪1 000~1 500 倍液或5%虫螨腈1 000~1 500倍液防治卷叶蛾、食心虫、叶螨等害虫。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山楂根部病害防治:发现病株后,立刻刨开表土层晾根,使用25%络氨铜水剂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600 倍液+98%恶霉灵原药1 500~3 000 倍液灌根,混加适量的生根剂或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更好。一般每株成龄树用药液15~20 kg,灌根灌透。药液将树盘周围灌透以后,再覆盖新鲜土壤。

2.6 科学补栽幼树 对烂根死亡的树,根据树体大小,挖穴(深0.8~1.2 m,底面积1.0~1.5 m2),清除所有烂根,中、下部填表土和杂草、秸秆等,创造一个疏松的活土层,上部使用腐熟的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客来新土混合浇水踏实,再栽植3~5 年生幼树或大苗。

猜你喜欢
坐果山楂病斑
La acerola: el fruto de un amor romántico
苹果树坐果率提高六法
提高平欧大榛子坐果率技术要点
山楂花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闻喜植保站:查治山楂叶螨
五招促枣树多坐果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