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21-12-10 23:23林猤祁燕苹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教学技能教学体系

林猤 祁燕苹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就业指导+”教学理念的实践,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即改革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切实提高课程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实效性 教学体系 教学技能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158-0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各大高校开设,其教学实效性一直是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关注的重点。由于课程建设刚刚起步,尚存在一些问题,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无法提升,导致教师及学生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围绕就业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解决,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缺失

教学体系科学性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安排上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就业指导课开设前期,大多数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四学年,有的甚至安排在下学期。而企业招聘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秋季,即每年的9月至12月。这种在大四学年才开展的“临时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对忙碌于毕业与就业事宜的学生而言,成效并不显著。

其次,教学内容更注重技巧教学。就业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是求职技巧,因而对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价值仅仅是求职技巧层面的提高,无法将学生的职业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最后,高校在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上将就业指导课边缘化。高校在教学安排与设置课程时,都优先考虑专业课程的安排,然后才开始计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安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教学系统性的缺失则主要体现在缺乏严谨的教学体系。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就业形势与政策以及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较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兴趣及能力测试、就业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就业指导教学理论与技能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是由辅导员担任的。多元专业背景出身的辅导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以及课程教学体系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其教学理论与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指导课的要求。而且大多数辅导员在硕士毕业之后就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学校,并没有体验或经历过企业的招聘流程,更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而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是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任职,没有企业招聘经验或是工作經历的辅导员在讲授企业的招聘流程或是面试技巧时,也只能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使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辅导员日常工作事务烦琐、工作内容复杂,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导致其就业指导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一些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教学理论与技能的不足,组织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教学培训,但是由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消耗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加之这种培训时间短暂,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此类培训主要是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高的仅仅是教师对教材体系的理解,而就业指导课所需要的教学理论与技能不能在短期内建构完成,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学体系的熟悉程度仍无法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此类培训只能起到“知其然”的作用,而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兴趣与职业技能,了解企业需求以及相关职位的任职条件与资格,提升能力以满足岗位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自身价值。基于这样的课程目的,任课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与自己所拥有的职业技能,了解企业招聘流程与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从而形成求职意识,做好求职准备,产生求职行动。但是,因为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教学技能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根据教材体系制作PPT或是照本宣科,缺乏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乏味的课堂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时注意引入视频教学的教学方式,但因为教学技能有限,观看视频就只是为了充实课堂,而不能引发学生对职业或是生涯规划的思考。甚至有些教师以播放视频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更不可取。

二、“就业指导+”教学理念的实践

(一)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的就业指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探索职业兴趣及职能技能,促使自己的能力与所应聘岗位的要求相吻合,最终实现学生顺利就业而进行的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以及连续的动态过程。其现实意义和价值体现绝非某一学年开设的某门课程所能涵盖。在没有将就业指导看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以及没有将其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背景下而进行的就业指导是空泛并且程式化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而言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因此,就业指导应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同时通过专门的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某一理论分析工具或者实用技巧,激发其求职意识,促使其做好求职准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大一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让学生在大学伊始就学会运用生涯规划理论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发现自己的职业技能,并在整个大学时期为实现最终的职业目标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涯规划。大二学年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认知实习,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及思维方式有大概的了解,为今后求职奠定基础。大三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详细介绍企业的招聘流程与选拔人才的理念,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简历制作以及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在大三升入大四的暑假,尽量地发动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之符合企业的要求。大四则更侧重教会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均衡毕业事宜与就业或考研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适,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不管这份工作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在此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将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单纯地定义为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忽视了自主创业。事实上,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以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要结合自身能力,把握好机会,自主创业。并且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在校生的首选。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应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在就业指导课上导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或单独开设创业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并形成创业意识,选择创业项目。学会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了解国家与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与扶持政策,为毕业生及在校生“创对业”以及“创好业”奠定基础。而学校也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加强校内创业基地的建设,举行创业计划大赛,对好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等。通过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以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三)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必修课程,课程目的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以应对未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或障碍,并学会自我调适。同时,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或者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健康心态以及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例如,如何正确应对就业压力,如何看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如何,调适面试前的紧张心理等。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在求职过程中克服消极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应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在就业指导课上就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简单的解释与分析,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预见未来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增强战胜挫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改革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

为了确保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有必要对现有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进行变革。首先,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就业指导课应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为宜。通过就业指导课的讲授,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简历与面试的技巧,在大三升入大四的暑假中能够学以致用,找到企业进行实习,为大四正式的求职奠定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技巧性教学,还应该进行价值性教学,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具体操作是教会学生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选择职业,用科学的测试手段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技能,学会在求职不顺利的时候调适自己的心理。最后,高校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与明确开设课程的时间。

对确保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科学性而言,应该认识到就业指导课不应该被看作一门孤立的或阶段性的课程,而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或课程,进而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并且通过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各种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需要任课教师队伍的专门化以及专业化发展。而教师队伍的专门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大力培养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技能。为此,首先应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队伍。高校应建立就业指导课教研中心,吸纳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辅导员,以及其他熟悉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教师加入课程教研中心。进入教研中心的教师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与学习,考取就业指导资格证书后,方能任教。其次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与投入,一方面,为教研中心的教师创造更多的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以及用人标准等,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组织教研中心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培训与学习,提升授课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就业指导课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主要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体验式教学

该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自己体验求职过程的一系列环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十人左右一组成立公司,并模拟企业召开宣讲会并发布岗位与任职条件。其次,根据各公司发布的岗位需求,学生自制简历前往心仪的公司进行简历投递。最后,各公司进行简历筛选并通知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面试。各公司进行面试主要采取压力面试的形式进行,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录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效果。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提前感知职场面试流程,方便他们做好求职准备。

2.观摩式教学

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与一些目标企业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队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与前景、企业运行流程等内容。在实地观摩过程中帮助学生近距离了解未来工作,树立就业目標。对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企业宣传方式,也利于他们在人才竞争过程中建立首轮效应。此外,观摩式教学不仅局限于实地考察,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对目标公司作介绍。

3.视频教学

视频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会通过问什么样的问题判断求职者是否与职位要求相符合等。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也容易进行角色代入,思考“如果我是该名求职者,我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较有影响力的求职节目有《非你莫属》《职来职往》。当然,观看求职节目只是一种辅助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手段,其本身不能代替正常的课堂教学。

注:2019年宁德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语言与文化学院为例”(JG2019024);2018年宁德师范学院校级专项资助计划科研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建构研究”(2018ZX104)

【作者简介】林 猤(1990— ),男,福建福安人,硕士,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祁燕苹(1988— ),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宁德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教学技能教学体系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