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媒体背景下的地方交通广播发展之路

2021-12-10 22:01王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2期
关键词:梅州广播受众

王丹

【摘要】讯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在网络客户端及各类音视频软件等资讯获取方式的广泛应用下,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愈发剧烈,在信息技术发展下,网约车等平台的出现更是让地方交通广播处境更忧,寻转型求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交通广播为例,通过对爱心护考、暖心回家路、客家学堂、客家少年说等活动实践,发现加强社会服务、立足地方特色、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善用“1+N”产业衍生拓展等策略能有效地增加社会公信力,加强受众黏度,同时促进创收,是一条充分适用于地方交通广播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交通广播;音频软件;地方特色;产业衍生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2.047

1. 地方交通广播现况和转型的紧迫性

新媒体的强势对于地方传统交通广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于信息接收方式上的转变,网络时代讯息万变,人们通过手机便能随时随地获取及时资讯,对比广播电台传递信息而言,新媒体的优势尤其明显,人们的习惯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广播听众的流失。但广播所面临的竞争远不仅如此,市场还有着各类网络电台及音频软件的冲击,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熊猫读书、懒人听书等,这些优秀的可听软件有着覆盖范围广、输出内容种类多样、节目制作精良、可随时选播回听等优势,这类软件对交通广播甚至整个传统广播行业都带来较大的影响。

除了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改变让广播的受众范围受到挤压外,这几年兴起的滴滴、嘀嗒等打车软件也影响着交通广播的发展。过去交通广播一直是出租车司机们锁定收听的频率,他们可谓是与交通广播黏度最高的受众群体,但当打车软件拥有接单抢单、定位导航、实时路况、节目收听等功能于一身,出租车司机无疑是会选择打车软件。而打车软件让交通广播流失的不仅仅是出租车司机群体,连私家车受众也在不断流失,因为打车软件开放了针对私家车的网约车平台认证接单,意味着有部分原是交通广播受众的私家车司机也成为了打车软件的“拥趸”,打车软件让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一再遭到挤压。

新媒体的种种强大便捷功能对传统的交通广播带来巨大冲击,面对受众流失、广告收益锐减的困境,地方交通广播应该走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2. 地方交通广播的发展实践经验

2.1 “服务”是交通广播的工作重心

加强为市民提供“帮忙”的服务化工作。交通广播作为每个城市的都具备的广播平台,随着社会发展及市民需求的变化,已经从信息发布平台向“服务型”平台转变。以广东省梅州市交通广播电台为例,梅州交通广播自2011年改版成立以来,一直将“服务”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通过创设《爱心护考》、《温暖回家路》等公益活动,为市民提供“服务”,因而带来收听率及商业价值的双赢局面。

《红丝带爱心护考》是持续多年以来一直广受考生、家长乃至社会好评的一项公益活动,通过地方交通广播的实时指导、合理串联以及服务针对性,每年的爱心护考活动都能帮学生提供緊急帮助,为维护考场及周围交通秩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梅州交通广播的《红丝带爱心护考》活动自从2014年启动以来至今有7个年头,梅州市交通广播在这7年来,从最初的车队仅以交警提供支持为主,到现在形成了由出租车、各类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以及私家车车主加入其中的庞大队伍,打响了梅州交通广播一年一度的“红丝带”品牌,梅州交广以爱心护考为载体,为社会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及时报道先进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受众的信任度和粘合度,也加强了媒体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每年的春运开启时,梅州交通广播便会联合市公安交警开展《温暖回家路》活动,该活动会在全市设置了多处“返乡摩托车便民服务站”,以便于为过境梅州地区的骑乘摩托的返乡人员提供服务,包括提供食物、热饮、水的供应及应急药品、御寒衣服和车辆检查维修等服务,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补充体力,缓解疲劳和御寒,更加安全地踏上返乡路。

《温暖回家路》活动从2013年开始一直举办至今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影响,也吸引了众多热心商家和志愿者的参与,无偿地为春运返乡人员提供各种食品商品和服务,与此同时,驻守服务站的主持人、在交警指挥中心密切关注交通视频的主持人也会随时与直播间的主持人进行直播连线,将交通状况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广大听众,给春运期间市民的出行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舒适。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虽然很多愿意为社会积极奉献爱心的市民也将很多关注力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但我们身边的公益活动仍然有着颇高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更需要发挥的是牵线搭桥的作用,让社会各界的爱心意愿与切实需求无缝连接,也需要媒体的力量将爱心资源放大,将爱心影响扩大。

2.2 “特色”是提高收听率的有效保证

重视广播节目的本土化,这也是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传递价值导向的必然选择。让广播节目更好地立足本地、服务本地,根据本地听众需求设置节目板块,用传递政声、关注民声、弘扬风俗文化等极具鲜明地方特色的节目,赋予广播频率更多的亲切感和亲和力。

梅州交通广播也针对梅州的地方特色制作了一系列精品节目,如《客家学堂》,每期节目时长在3分钟内,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介绍客家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方言谚语、历史故事等各类客家知识,让听众从节目中了解客家,将许多常见的身边事、常听的耳边话的渊源讲诉给梅州人听。这档节目老少咸宜,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颇高的赞誉。

音频APP也好,微平台也好,亦或是第三方数字移动平台,都将是广播节目今后传播的“必选项”。而具有特色的精品节目是特别具备竞争优势的,在传播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各类渠道进行分发,但却切忌直接将节目镜像复制,应该针对各个分发平台的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节目进行精选制作与重新包装,再以付费收听的形式在平台售卖,以达到既能实现网络聚合又能打开新的创收的双赢局面。

2.3 “科技”是增加受众粘合度的技术手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的传统媒体仍然习惯将自身设定为传播内容的生产部门,但实质上,我们处在信息传播时代,拥有强大而精准算法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媒体掌握新技术往往比单纯依靠内容能够获得更强大的传播驱动力,通过“智慧+”的人工智能算法,更利于信息的整合及精准推送,其优势和效率也是传统的传播方式在现阶段所无法比拟。

5G智能让广播能够准确定位受众,通过利用全媒体技术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判断不同时段的受众年龄及行为轨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天内不同时段的节目板块,如在通勤高峰期提供交通出行及生活服务类资讯给上班族;在晚上则侧重于音乐休闲类节目,给散步夜跑运动或居家做家务的年轻人一个放松的选择,而上午或下午的其他时段则提供一些新闻资讯。

传统交通广播还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合作,积极拥抱信息网络时代的新技术变革,在满足受众的收音机、车载收听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多方位推送在线节目,甚至可以将节目通过精细化的策划制作与加工,打包成系列节目,通过与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等网络音频平台的合作,利用各大音频APP的网络聚合效应,一能方便受众随时随地选择收听,二能扩大自身广播频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4 发展需要“1+N”的产业衍生

在全国各地的广播节目中有着一大批口碑高、影响大的儿童栏目,如央广的《小喇叭》、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听听糖耳朵》、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月光宝盒》、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播播龙的故事口袋》等。广播类的少儿节目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及家长们,一直担当着为孩子造梦,助力国家培养一代代栋梁之材的任务,而今,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看动画、看视频、打游戏几乎成了孩子的主要娱乐活动,甚至让孩子沉迷上瘾,每天都想看看手机、玩玩平板,从而导致近视的孩子越來越多,也导致学龄儿童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这无疑对于下一代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虽然国内广播类少儿节目的效果和影响力每况日下,但我们需要看到广播对于少儿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提供精品内容服务、推广儿童文化产业传播的同时,努力实现“1+N”的项目跨越,以撬动少儿教育、儿童摄影、科普拓展等系列产业衍生发展,这样的发展便是传统广播以服务和职责为己任的回归,同时也是广播自身发展的螺旋上升。梅州交通广播在近几年通过与梅州市朗诵协会及少儿口才培训机构的合作,成功地实践开展了《客家少年说》《闪闪红星故事会》《客都小主播》等系列活动,活动依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吸引了大批孩子及家长的参与,这些依托广播衍生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也给孩子提供了更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孩子也通过活动获得了了解广播电台的机会,给孩子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3. 结语

广播媒体的优势告诉我们:广播在新媒体时代不会“死去”。而地方交通广播未来的发展路该如何走下去,实践和经验显示,地方交广只需要回归到“服务”本位,在尊重自身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当地特色,以服务当地受众为根基,积极拥抱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就能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媒体融合,从而让地方交通广播以健康的态势持续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承煜.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及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14).

[2]杨红彬.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守正创新[J].新闻爱好者,2020(7).

猜你喜欢
梅州广播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梅州红十景”公布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寸寸山河寸寸金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梅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