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如何建设教师职业道德以培养师生关系提高师生幸福感

2021-12-10 02:59刘群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幸福师生关系

刘群

摘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师生关系、师生幸福感的建设和培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基础,本文从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比较作为出发点,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依据和方向,简单阐述了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提高师生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学生、教师职业道德、师生关系、幸福

一、新时期下的教师与学生

(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理解老师为他们的付出,个别学生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整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管批评他、表扬他,都无动于衷,提起这些学生,老师们显得既痛心又无奈,同时也会对学生转变态度,师生关系不融洽,师生体会不到幸福感。

(二)新时代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教师: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理念。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十九大正确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师心、牢记师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把教育改革推向新的高潮,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学生: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关键时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思想也出现了与以往时期不一样的特点。而影响他们思想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中学生思想的变化给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正确的策略来对中学生进行教育。

(三)新时代下的教师与学生

通过以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特点的阐述,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歧视差生。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在做良师的时候,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这才能消除和学生间的隔阂。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1]与师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直接原因,又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和校外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幸福感。

1.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教育幸福是教师的执着追求,也是教师提升道德品性的动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2.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3.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往往来自教学中的成就,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长、社会对自己的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时,教师履行职责的行为也将会获得强化,并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蘊和教师职业的价值。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2]

首先,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热爱学生。

第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逸事等。

第二,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三,要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我们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学习别人的经验,借用别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自己教学上的进步。

第四,要有执着的精神。教师应把教学堪称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奋斗。虽然初登讲台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会一步一步地提高。

(三)新时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提高师生幸福感

师生关系要讲究方法技巧。教育学生,光有热情,光有爱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技巧。在学生犯错误进行教育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正确观点,还要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启发引导,纠正其错误,不能以惩代说。

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应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他们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在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时候,与学生产生分歧时,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不服气,教师应切忌以势压人。

要理性的去判断,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时教师要耐心开导,允许学生有个思想消化和思想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要一天、两天、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2]《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的关系浅谈》王文惠.中国知网

猜你喜欢
幸福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露潼的“幸福”
幸福、德行与至善——康德至善学说探析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为了“幸福”的母亲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