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细读中提升阅读素养

2021-12-10 15:48祝响响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园子祖父文本

祝响响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文本细读是相较于文本粗读、泛读而言的,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以及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等等。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粗读、泛读现象的存在,这样的阅读如蜻蜓点水,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是实现文本深层阅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呢?

一、于文本陌生处细读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能力的增强,再加上课前预习阅读等等,许多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形式阅读课文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文本的陌生处,挖掘出文本中的陌生化资源,引导学生驻足品味感受,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探寻中真正细读文本,讓学生的阅读更进一层。

在《白鹅》(四年级下册)一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来表现鹅的高傲这一特点的。在学生通过阅读对鹅的高傲的特点有了一定体悟之后,教师聚焦“侍候”一词来让学生想象鹅吃食时的样态,学生们虽然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鹅从容不迫吃饭,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的画面,但还是很难把鹅让人侍候的感觉表达清楚。为此教师可把这部分当作陌生化资源处理,引导学生细读。(1)结合影视作品中“侍候”人的场景,让学生想象鹅吃食的样子,把文字还原成为鲜活的画面。(2)从生活经验入手,问问哪位同学学生喂过鹅吃饭,以移情的方式说说自己对鹅吃饭的感受。有了这样的引导与点拨,学生们对鹅吃饭需要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已经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阅读体验,并形成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知。有的学生会以夸张的动作表演出饭店服务人员侍候人吃饭的样子,有的会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侍候一词的理解,凸显出鹅的高傲……这样的描述演绎源于学生对生活的各种关注,丰富了学生对鹅吃食时高傲姿态的认知,更好地诠释了“侍候”一词的意思。

《白鹅》一文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中“侍候”一词多是用在人的身上,这儿用在鹅身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陌生化的认知体验。教师从“侍候”一词引领学生多维品析与辨析,让学生获得了鲜活的画面感,丰富了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认知体验,促进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于作者用意处细读

统编本教材选编的课文类型丰富,不同文体的课文在教材中均有编排。这些文章蕴含着编者的用意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从文体样式出发,引导学生挖掘出最能体现出文本意蕴的内容进行细读、品味、鉴赏等,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涵,感受到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解读。

《祖父的园子》(五年级下册)一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祖父的园子里,“我”与祖父一起劳作,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即使把园子里的植物铲坏了,祖父也不会批评“我”。从表面来看,学生们通过阅读感知到的是园子里植物生长的自由以及“我”在园子里嬉戏玩耍的自由,其实细读文本你就会发现隐藏在这自由下面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回到“我”与祖父在园子里相处的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之中,如“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反而把它踢飞了”。这些句子中描写的祖父对自己的溺爱及自己在园子里的种种胡闹对作者来说是多么难以磨灭的回忆。随着细读的深入,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父的追忆与怀念。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细读,文本所流露出的表达意蕴学生也就很难有深刻的感受,也是学生在粗读状态下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作者看似毫不在意或者漫不经心之处细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于凸显主旨处细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分享、交流与研讨等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文,教师提出话题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对学生触发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教师针对文本特点,对话题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细读文本的方向,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凸显出文本主旨,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

《景阳冈》(五年级下册)一文主要通过对武松打虎行为的描写,把武松这个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学生们围绕着课文提出了许多具有含金量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以后,让学生对武松这个人物评价后进行交流,并把它作为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回归文本,抓住文中描写武松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进行细读。在学生的细读中,有学生从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武松的多疑,有学生从武松打虎的“三闪”中感受到了武松智勇双全等特点,尤其是关于武松打虎中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把武松武艺高超的特点形象地展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意欲表达的中心与方向一般都不会和盘托出,也不会直接告诉读者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是会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去感知、去思考、去品评,这样才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于思维提升处细读

阅读行为与阅读思维是分不开的。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而忽视了理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从文本的内在价值出发,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脉络等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逐步由感性的思维层面走向理性的思维层面,形成对课文的独特感受体验。

《夜间飞行的秘密》(四年级上册)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对于一篇科普说明文来说,作者是怎样把要告诉学生的科学道理有条不紊地布局在文中呢?经过细读,学生就会发现作者在文章的布局上可谓是环环相扣、独具匠心。文章一开始先交代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怎样被探索出来的,然后又通过三次具体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最后又介绍了科学家从揭秘到创造发明出雷达的过程,以及雷达的发明对飞机夜间飞行的贡献。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布局就是从读者的好奇心出发,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文本内容之间逻辑性特别强。这样从表达视角引导学生细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与思维意识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以细读的视角去梳理文章的脉络、内容、结构等,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行文思路。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文本细读,学生的阅读也逐步走向了深刻。

在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阅读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值得探寻处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感受等,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粗读所未能发现的精彩,真正彰显文本的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园子祖父文本
小小的园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祖父瓷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