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帖化碑

2021-12-11 06:01
中国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款识纸本行书

“余束发受书,先学执笔、悬腕,次学磨墨,必期平正;磨墨之功,可以兼习运腕,使能圆转。师又命在纸悬腕画圆圈,提笔细画,习之既久,自能圆转,书谱所谓使转也。”这是溥心畬对学书经历的一段自述。虽然出身皇族的书家,但4岁开始习字的溥心畬却接受着十分严苛的训练。

一方面是非凡的历练,另一方面还有恭王府丰厚的藏品为溥心畬提供了诸多一手的学习资料。从他师法的对象来看,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唐摹王羲之《游目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怀素《苦笋帖》,另外还有宋代米芾书法五札、吴说游丝书等等。可以说,他对书法的涉猎相对宽泛,涉及篆书、隶书、魏碑、唐楷、行草等,所以其习书最初采取碑帖兼容的方法,但理解上是倾向于帖学的。

《行书四屏》

1962年作

水墨纸本 立轴

122厘米×26厘米×4

题识:壬寅夏五月录旧作诸篇,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展览:“明月入怀·纪念溥心畬诞辰125周年展”,天津美术馆,2021年5月9日至25日。

《行书自作诗》

水墨纸本 立轴

115厘米×37厘米

款识:梧轩先生属写近作,西山逸士溥儒。

钤印:旧王孙、溥儒

《行书五言联》

水墨纸本 镜心

69厘米×20厘米×2

款识: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溥心畬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大,读其书作能感觉到他那满腹学问和涵养孕育其中,使看似刻板的帖学书风重新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活力。而作为清代宫廷书法的传承者,从其书法中也能领略到旗人从以武功得天下到清末民初转变为传统士人的过程。

学者钱今凡曾分析“溥心畬主于帖途而化取碑,异貌同理,俱为得之。”显然,溥心畬始终以帖学眼光审视碑学,虽对碑派书法有所涉猎,但却是以帖学的线质诠释碑学,终生践行“师笔不师刀”的艺术理念。

《行书诗四首》

1947年作

水墨纸本 镜心

19厘米×65厘米

《行书七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01厘米×21厘米×2

款识:琴舫先生属,心畬。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翰墨

出版:北京市文物局《收藏家》杂志第283期,第97页。

展览:“明月入怀·纪念溥心畬诞辰125周年展”,天津美术馆,2021年5月9日至25日。

说明:

上款人郭琴舫(1913年至1999年),近代著名新闻摄影记者,台湾师大教授。祖籍广东中山县,从事新闻摄影工作30余年,曾获瑞士国际摄影艺术联盟颁给“硕学”荣誉称号。曾师从黄君璧、郑曼青学习国画、拳艺等。

《行书秣陵遇雨诗》

水墨纸本 镜心

95厘米×36厘米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翰墨、荒寒

题识:秣陵遇雨诗,心畬。

展览:“明月入怀·纪念溥心畬诞辰125周年展”,天津美术馆,2021年5月9日至25日。

左《楷書七言联》

1952年作

水墨纸本 镜心

65.5厘米×13厘米×2

款识:壬辰春正月,浮海客此三年,乐志琴书,犹似山居时也。人生寄也,得所寄而寄焉,孟子所谓居天下之广居也,虽书诸绅不亦可乎,西山逸士溥儒并识。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

右《楷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镜心

69厘米×9厘米×2

款识:西山逸士溥儒

钤印:溥儒、心畬、一朵红云

左《行书七言联》

纸本 镜心

113厘米×20厘米×2

款识:博文先生正字,溥儒。

钤印:心畬

右《行书七言联》

纸本 立轴

119厘米×22厘米×2

款识 :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猜你喜欢
款识纸本行书
《岩高千尺虎》
柳佳玮作品
潘池勇行书作品
自撰联(行书)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张顺琦作品
书画名人汇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