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暖一炉火

2021-12-12 15:52李风玲
保健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炉具炉膛炉火

李风玲

冬天,天冷了。大多家庭开始了供暖,或者空调,或者地暖。屋子里热烘烘的,怎么也有二十几摄氏度。热量是有了,可我总觉得,这热看不见、摸不着,总不如从前的那一炉火,来得生动、立体、有味道。

记忆中的第一炉火,燃在小学三年级。

那个冬天的下午,正在教室里看着我们读课文的老师,似乎是突发奇想,又像是早有预谋,他说: “天冷了,我们砌个炉子怎么样?”

班里有十几个人,都是同村的伙伴。只有十多岁的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砌炉子,但觉得这是件幸福的事,比看书、写字更有意思,便异口同声地说好,语气里带着满满的兴奋。

老师其实是同村的长辈,他一个人守着这个学校。他不但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还要敲钟、打锣等。

于是,那个冬日的下午,心灵手巧的老師说干就干。年幼的我们根本帮不上忙,只是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一个人在那里摆弄、忙活。

他先是在教室里端详了半天,然后决定将炉子砌在教室的正前方。那里的空场比较大。

选好了位置,老师便开始和泥、搬砖、砌炉子。也就半个下午吧,一个又高又粗的炉子便砌成了。老师去教室外面拾了点干柴、树叶,火柴一擦,那火苗便起来了。只听得偌大的炉膛里呼呼作响,那声音就是炉火熊熊的“歌声”。

老师说,从明天开始,同学们轮番从家里带柴火,好点火生炉子。我们都痛快地答应着。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谁家会舍得生炉子。天冷了,也就是往锅底或者炕洞里多填几把柴烧烧炕而已。但是我们的启蒙老师,这个同村的长辈,却为我们这一群小孩,自己动手砌了个炉子。然后他又跟村里申请,买了点煤块。于是整个冬天,教室里都暖意融融。

我们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将手贴到那炉子的外壁上,用泥抹成的炉壁,暖得非常妥帖。它好像会呼吸似的,一丝丝渗透到我们的肌肤里。

不记得那炉子生了多久,也不记得是不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拆掉了。但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炉火。后来的初中和高中,再没有任何取暖的经历。

生命中的第二炉火,是毕业以后。

21岁,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小镇。学校办公室有十几间。每到冬天,寒意渐深时,学校就开始发放炉具,准备生火取暖。

那些年年都要取出来的炉具啊,真是有着足够顽强的生命力。炉子早就生了锈,烟囱就更不用说,有些还破了窟窿。但是,照样拿出来用。老师们一队队地走进学校的仓库,把那些炉子、烟囱、钩子、铲子领出来,然后便沉浸在即将生火的忙碌和兴奋里。

年长的老师负责技术指导,年轻的则踩着高凳安装。还有的老师打水和泥“膛炉子”。所谓“膛”,就是在炉子的内壁上抹一层泥,“膛”过的炉子会更旺。

一切就绪。办公室的前辈说:“中午我们祭炉子!”一个“祭”字,有着很强的仪式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不惮于那些繁文缛节。即便是个小小的火炉,也必得庄重对待。

祭炉比生炉还要让同事们兴奋。大家买菜的买菜,割肉的割肉。也不是什么精菜细菜,不过就是萝卜白菜、粉皮豆腐,就那么热气腾腾地炖上一锅。有老师在烟囱上放了几只咸鱼,那鱼让火一烤,真是满室飘香。

大白菜出锅。白嫩嫩的豆腐“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老师们用餐杯盛了,用办公桌当饭桌,办公室充满了温馨。自此,整个冬天,办公室里都会炉火熊熊。

老师们很自觉,每天谁先到谁就生炉子。晚起的老师可以在上面煮一碗方便面,以作早餐。中午不回家的老师也会用铝锅热一热从家里捎来的干粮。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们便围着火炉,谈天说地。

炉子烧了整个冬天。从大雪刚至,烧到春暖花开。然后,它被收拾起来放进库房。待到来年冬天,雪花一飘,又被重新取出。无论怎样的生锈破旧,等那炉子、烟囱、钩子、铲子叮叮当当地安装起来,照样会炉火熊熊,一季暖冬。

生命中的第三炉火,是我结婚以后。

婚期定在冬天。爱人买了新的炉具,安在小小的新房里。仍旧是铁皮炉,炉盖一圈儿一圈儿。烟囱锃亮,一截伸出屋外。爱人劈了木头,买了齐整的煤块。然后揉一团报纸,用火柴点了,扔进炉膛里去。紧接着再放几块砍好的粗细适中的木头,便听得炉膛里“轰轰”作响,有火苗从炉口窜出来。但是不急,先盖上炉盖,再添几块木头,让那火势够大。然后,才将不大不小均匀的煤块填进炉膛里去。

很快,煤块便引燃了。它的火势并不张扬,也没有声息。但是散发的,却是恒久的温度。

爱人生炉子很有一套。他只用很少的木头,便可以将炉子点燃。我搬一个马扎,坐在炉子旁。然后捧一本书,围炉夜读。

如今的冬天,生活条件已改善,或者空调,或者地暖。笨重的炉子,已经退居二线。可我却总是想起从前的那一炉火。想起那炉火烧透了炉盖,红通通一片的情形。

猜你喜欢
炉具炉膛炉火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野营篇
梦中的父亲
属于冬日的褐
火随锅走的智能燃气灶
炉火
十二月十九夜
午后
炉窑冷却专利技术综述
包二电炉膛结焦分析及处理
天然气富氧燃烧炉的烟气余热回收和再循环调温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