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填隙碎石的施工技术

2021-12-12 19:22吴松林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技术应用公路工程

吴松林

摘 要: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路面基层属于主要基础结构,路面基层施工质量高低关乎着路面工程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填隙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施工常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对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组,总结归纳科学的施工方法即管理要点是提升路面基层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以来的工程实际,对填隙碎石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6.0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环节,填隙碎石主要指的是在孔隙填充时使用单一尺寸的粗粒石作为主要的骨料进行施工,石料之间形成嵌挤性的效果,满足结构的密实度、稳定性要求,完全达到工程要求。

1 填隙碎石技术要求

填隙碎石结构形式强度性能较高,其主要是通过粗粒石之间所形成的嵌锁结构。粗碎石的内部孔隙之间需要使用石屑或者天然砂砾进行填充,形成整体的密实性结构,可以保证基层性能符合要求。填隙碎石基层结构质量影响主要是碎石填隙密实度,应该从上到下保证空隙全部都填满。要想消除影响因素,应用表面可以看清的粗粒石材料,棱角外露的尺寸大约是3~5 mm。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应该保证填隙碎石表面的粗糙度满足要求,确保薄沥青面层与基层结构有效的粘接,连接性能合格,不会发生推移或者损坏的问题,路面基层完全满足交通运行要求,不会影响交通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

2 填隙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标准

2.1 施工准备

2.1.1 材料组成

道路基层结构在施工中,如果选择使用填隙碎石作为施工方式,其粒径需要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53 mm;如果作为底基层结构的施工材料,最大粒径则不能超过63 mm,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石灰岩、漂石等作为粗碎石的施工材料,按照技术标准的要求制作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两种材料形成稳定的结构,同时还要加强杂质的控制,确保不会超过15%。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填隙碎石、粗粒石的粒径控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2.1.2 作业条件

下承层结构在施工时,保证表面达到平整度、坚实度的要求最为关键,各个结构质量验收达标。碎石拌和、摊铺等设备功能正常,可以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保证现场的摊铺、运输、碾压等各个环节按照要求运行,人员准备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运行标准。

2.1.3 技术准备

填隙碎石质量检查合格,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根据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严格落实到工程实践中。

在正式施工前,选择合适长度的路段进行试验,该路段的作用就是确定施工材料配合比、压实机械、工艺等,确保各项参数都能够具备可行性,所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整体施工流程达到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要求。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长度为100~200 m的路段进行试验。

2.2 操作方法

(1)根据每个路段内的基层或者底基层结构的宽度、厚度以及松铺系数方面的要求,详细计算确定各个结构的粗碎石施工用量,并且确定运输车辆的运量和数量,保证材料供应符合要求。(2)粗碎石材料的运输与摊铺相互配合进行,达到运输量的要求。做好卸料距离的控制,在相同路段、相同料场供应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从远到近逐步进行卸料,防止在施工中存在堆料不均匀的情况,否则将会给工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初平:先进行推土机对于表面材料进行摊铺处理。

精平:在作业宽度范围内,选择应用平地机或者其他机具进行施工,通过人工初平处理工作后,再进行精平处理,表面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制作出规定的路拱结构。检测松铺厚度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必要,可以在现场进行减料或者补料,以满足运行的要求。

2.3 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在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施工环节中,对于材料的铺设以及碾压来说,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分别为干法、湿法。不同的施工方式应用的材料、设备均存在差异性。为了满足路面基层填隙碎石质量要求,如下对这两者施工方式进行分析。

2.3.1 干法施工

(1)初压:初压环节应用6~8 t的压路机碾压施工,以3~4遍为合格标准,保证粗碎石结构稳定性合格。直线与平曲线不超标的情况下,应该从路肩开始碾压施工,逐步向道路中心位置进行;在检测施工路段如果存在超高的平曲线情况,要从内侧路肩开始进行,采取错轮方式从外侧进行,保证轮迹重叠1/3的轮宽。经过第一遍的碾压施工后,进行现场找平处理。初压工作结束后,表面基本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路拱与纵坡符合设计要求。(2)撒铺填隙料:应用撒布机进行石屑的撒布施工,保证填料可以均匀铺洒到表面,松铺厚度尺寸达到25~30 mm的要求。如有必要,可以采取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均匀铺设。(3)碾压:该环节应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速度严格控制,在2.0 km/h以内,将所有填料都要振动处理,保证其进入到孔隙结构内。碾压方式与上述相同,一般为2~3遍。(4)再次撒布填隙料:在现场应用功能性合格的撒布机进行材料的铺洒施工,松铺厚度应该达到20~25 mm,并且使用人工方式打扫均勻,满足现场路面性能要求。(5)复压:振动压路机按照上述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碾压施工效果。如果施工时,发现局部填隙料无法达到性能要求,采取人工填补方式处理,并且清理掉多余的材料。(6)在复压工序完毕以后,要全面做好表面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未填满的区域,若存在空旷区则继续向其填筑材料,而后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填隙材料要做好划分,使其均匀摊铺在结构层中,保证压实强度达到工况需求。(7)采取分层铺筑方式作业时,还要安排施工人员对厚度、摊铺范围进行确定。并且在所有填隙碎石表面孔隙都全部填筑完毕后,则选择12~15 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1~2遍);碾压阶段要采取少量的水分在结构面上撒布,而后缓慢的压实作业。

2.3.2 湿法施工

在湿法施工时,其施工步骤与干法施工方式也存在相同的地方,如下对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1)湿法施工与上述(1)到(6)的各个步骤是相同的,按照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粗碎石层结构表面全部填充材料之后,需要及时应用洒水车进行表面洒水处理,达到饱和度的要求,且不会有多余水分存在,否则将会进入到下承层造成结构浸泡,影响结构性能。(2)用12~15 t压路机在洒水之后进行碾压施工。在碾压作业环节,把湿填隙料通过人工方式扫入到孔隙内,达到填充密实度的效果。如果无法达到填充效果,则需要加入新的填料。洒水与碾压施工直到最終填隙料与水能够形成粉砂浆的材料,将材料都填入到孔隙内,且在压路机的轮前存在有轻微波纹。干燥也是重要环节,让水分蒸发出去,达到规定含水量的要求。结构层达到干燥度的标准后,表面多余水清理干净,不会影响结构性能。(3)如果采取分层铺筑施工,在结构层干燥度合格之后,填隙碎石进行必要的清理处理,保证表面外露有5~10 mm,就可以进行第二层的摊铺施工,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

2.4 季节性施工

(1)雨季施工需要随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并且现场配置有合理的排水基础设施,避免雨水进入到路面基层内,避免影响结构强度。(2)雨季施工要采取摊铺的同时进行碾压施工,形成整体结构形式。(3)冬期不能采取湿法施工方式。施工环节,还要加强保温,防止出现冻害发生。

3 填隙碎石施工质量标准

(1)粗粒料选择使用坚硬、杂质含量合格的石料,也可以使用稳定性好的矿渣材料,填料粒径不足9.5 mm的情况下,进行余料与粗砂的干燥处理。(2)振动压路机的碾压施工,保证全部填充到孔隙内。(3)检测平整度、弯沉值、厚度、宽度等参数,符合技术标准要求。(4)表面达到平整度的要求,没有发生松散、离析等问题。

4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满足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环节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工艺规范的要求,对施工过程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1)在碾压施工中,禁止存在调头或者急刹车的情况。没有在表面喷洒封层沥青时,禁止任何车辆或者设备进入到施工现场。(2)不能在填隙料覆盖粗集料形成结构层,要做好填隙料铺洒量的控制,如果局部位置材料较多,需要及时清理。(3)填隙料或粗碎石选择使用颗粒均匀的材料,如果表面没有铺洒封层沥青,则不能开放交通,防止结构出现松散或者推移的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填隙碎石基层是极为重要的路面基层结构形式,在现场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合格,满足工程标准。在本文研究中,对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技术的使用要求以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施工方式,即:干法与湿法,分析可知这两种方法存在异同点。故而在后续工程项目开展时,需要按照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作业方式,以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改伟,张艺冠.浅谈公路工程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技术要点[J].卷宗,2018(11):194.

[2]胡慧玲.浅析公路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施工技术[J].卷宗,2017(26):178.

[3]邓泓涓.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5(45):261-262.

[4]任保岗.公路工程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6(6):42-43.

[5]朱孝仙.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6(3):64-65.

猜你喜欢
技术应用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论做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探讨公路工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