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燕麦品种生长性能研究

2021-12-14 08:19王有侠旦久罗布何世丞陈金林马登科张海鹏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鲜草贝勒原种

王有侠,旦久罗布,严 俊,何世丞,陈金林,马登科,张海鹏

(那曲市草原站,西藏 那曲 852000)

0 引言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昼夜温差极大,日积温达不到牧草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天然草地饲草生长周期比较短,鲜草产量低,牲畜啃食、踩踏严重影响草原生态的自我修复。牲畜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幼畜成活率、越冬率较低。燕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有较高的饲喂价值。燕麦喜爱高海拔、抗寒冷、干燥的生长环境,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何实际准确地掌握适合藏北高原大面积种植生长耐寒、耐旱、优质、高产、抗倒伏的牧草,改善藏北高原传统畜牧业靠天养畜的养殖方式,增加本地域饲草年产量、降低牲畜越冬死亡率、改变牲畜饲喂供不应求的现状、降低在饲草调运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节约成本、发展畜牧业,改善当地生态气候环境,达到草畜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试验点自然概况

试验种植点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迎宾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E:92°01'13.01″,N:31°26'28.57″,海拔4 453 m。该试验点位于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羌塘高原的东端,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西高东低,是西藏7个地市当中自然条件最恶劣、气候变化最频繁的地方,属于典型的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多大风天气。每年5—9月份,气温回升,降雨量充沛,适合牧草生长,是草原草本植被生长的黄金季节。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本次引进的7种燕麦(青海444、裸燕麦、原种17、甜燕麦、白燕7号、贝勒、牧王),样方框21个100 cm×100 cm、剪子若干、观测记录本、记号笔、台称、卷尺、样品袋若干。

2.2 试验方法

试验种植点位于那曲市迎宾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帐篷会议室左侧试验田,设置试验种植小区7组(10×10)m2,每个品种3组重复,共21个小区;每小区中央布置1个100 cm×100 cm的金属样方框固定不动,定期观测栽培试验区内各品种的生长情况;10月4日收割时,齐地面剪去该样方框内的所有植株,不留茬。

2.3 试验内容

定期观测试验区内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时间节点、测量小区内植株高度、刈割期鲜草产量以及各部位的相应含量。

3 结果分析

3.1 几种燕麦各生育期统计

5月23日,7种燕麦播种,经过100多天的自然生长期后,10月4日全部刈割。由表1得知除牧王品种生长停留于抽穗期外,其余6种都能正常开花,青海444开花最早,比其他6种燕麦提前20 d左右,原种17、白燕7号开花最迟;7个品种中进入乳熟期的分别为青海444、裸燕麦、贝勒、甜燕麦,原种17、白燕7号生长停留在开花期。

由表1试验区内各燕麦生育期观测记录可知,本次引进所有燕麦品种在自然生长后都没有成熟,青海444和甜燕麦生长期最长117 d;原种17、贝勒、牧王3种燕麦生育期较短,牧王生育期只有111 d。

表1 试验区内各燕麦生育期田间记录

3.2 不同品种植株高度

从图1可知,在相同灌溉、底肥、播种量、温度处理的条件下,7种燕麦收割测得平均植株高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裸燕麦>青海444>原种17>甜燕麦>牧王>白燕7号>贝勒;青海444、裸燕麦、原种17植、甜燕麦4种植株平均高度均高于100 cm,裸燕麦平均植株高度最高为135.5 cm;白燕7号、贝勒、牧王3种燕麦平均植株高度在100 cm以下,贝勒平均植株高度最低仅为91.6 cm。

图1 植株平均高度

3.3 鲜草产量

从图2可知,7种燕麦鲜草亩产均突破3 000 kg,其中青海444、裸燕麦、原种17 3种燕麦亩产鲜草突破4 000 kg,最高为4 766.91 kg/亩,贝勒亩产鲜草最低仅为3 333.50 kg/亩;本次引进7种燕麦亩产鲜草产量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原种17>青海444>裸燕麦>牧王>白燕7号>甜燕麦>贝勒。

图2 亩产鲜草

本次引进的7种燕麦,在收割前期不留茬剪取样方内15株进行分部位测量鲜重后,测得以下数据。

叶片鲜重由高到低依次为:牧王>原种17>贝勒>白燕7号>甜燕麦>裸燕麦>青海444,牧王叶片鲜重最高为122.4 g。

茎鲜重由高到低依次为:牧王>原种17>青海444>裸燕麦>贝勒>白燕7号>甜燕麦,牧王最高为206.1 g,甜燕麦最低仅为94.4 g。

穗鲜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海444>白燕7号>贝勒>原种17>裸燕麦>甜燕麦>牧王,青海444最高为43.9 g,牧王最低为25.9 g。

三者总体鲜重由高到低排序为:牧王>原种17>青海444>贝勒>白燕7号>裸燕麦>甜燕麦。综合来看,牧王品种茎叶穗总体鲜重最高。

4 结论

1)在生育时期为117 d相同的条件下:青海444植株平均高度>甜燕麦平均高度,平均值高出31.63 cm,鲜草亩产青海444>甜燕麦,平均亩产高出1 140.06 kg/亩;在生育期相差1 d的情况下,裸燕麦植株平均高度>白燕7号平均高度,平均值高出37.1 cm,鲜草亩产裸燕麦>白燕7号,平均亩产高出920.05 kg/亩。相比之下青海444和裸燕麦更适合那曲高海拔干燥的生长环境。

2)在生育期均为112 d的原种17、贝勒2个品种中,原种17植株平均高度>贝勒植株平均高度,平均高度最大差值为36.57 cm;在亩产鲜草产量方面:原种17>贝勒,鲜草达到4 766.91 kg/亩,是引进7种燕麦亩产鲜草产量最高的一种。在较短的生育期内,饲草产量达到最高、秸秆粗壮,燕麦整体生长性状较优,在饲草种植基地建议可选择原种17作为燕麦高品质青贮饲草料或优质青干草。

猜你喜欢
鲜草贝勒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青贮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多重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神眼
神眼
一只羊的结局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
《“十二五”时期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