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域文化为导向的主题性公园规划设计
——以韵园茶文化公园为例

2021-12-14 09:03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主题公园茶文化景观

苏 醒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作为人类活动和自然起源的烙印,景观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人类环境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发生着改变。景观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不仅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更是以地域文化的解读者、传承者和发展者的角色代入,这是探索如何实现地域文化与景观融合的重要方向。本文论述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指出了景观规划在地域文化参与下的规划特点。

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本土行为因素的综合,是本土环境及人在当地长期生活作用中形成的精神、社会和物质的总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艺术。地域文化是社会人居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人文文化和景观文化。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将保护和更新城市历史及人文文化的关注点落脚在自然和人文要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和动植物生态等。人文因素包括历史、文化、建筑、宗教和民俗传统等。不同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但其也有共同的特点。换言之,该区域的空间尺度和景观内容受到当地人丰富文化传统的影响,为设计主题性公园丰富的景观文化和景观内涵提供了地域性景观材料和景观设计构成因素。

2 以地域文化为导向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地域文化有其独特性,文化内涵、精神信仰、民俗风貌等均可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与不同的设计语言和景观形象建立景观联系,并实现地域文化和主题公园之间的景观契合。

2.1 遵从地域环境,整合文化资源

地域环境是由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环境特征和文化资源需求所决定的。因此,主题公园的设计应基于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地域环境特征和其属性决定,将地域文化和场地更深地融入其共同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发掘地域文化,整合不同的文化内涵并把握其特征,强调地域文化多样性,能有效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2.2 构思融合方式,赋予场地特质

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文化与场地相结合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根据居民的情感和需求,从使用功能、形象属性和风格来确定场地性质的总体定位,符合地域文化的形象和风格特征。根据场所环境、地域文化以及相关艺术理念,组织和整合地域文化,提炼代表性文化元素,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设计立意相结合。

2.3 构建文化空间,拓宽景观维度

空间结构是总体结构和局部空间结构的总和。公园的空间结构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文化元素与空间结构的结合构成了景观与文化空间的互动。整个空间结构必须满足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与地域文化相协调,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保证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地域文化要素描述“情景合一”的空间设计,可用材料、色彩等要素形象表达,用符号、隐喻、解构等手法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文化区域和地域的文化空间,利用游览线路有效地增加景观维度。

2.4 运用人景交互,实现全面渗透

景观空间提供的文化活动可提升人景交互感受和体验,实现多重艺术功能。实施人景交互的意义在于使这些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融合文化元素和互动体验是实现人景交互较好的方式,如有文化传说、风土气息、民俗活动等。加强文化活动、景观空间、人与地域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的充分参与。

3 茶主题性公园的景观设计构思

观察、分析、总结和提炼后形成宏观精炼的处理,反映了目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便是主题,而不仅仅是理解和评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景观结构的组成部分[3]。茶主题公园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是茶主题公园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公园吸引游客参与的文化向导,更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和本质。茶文化景观设计的形式取决于茶文化的内容,结合地域、民俗、宗教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营造浓厚的主题和景观氛围。由于景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景观的尺度和要素都强调茶主题公园空间的主题性。如,韩国的“保诚乐茶文化公园”创造了该地区的地域传统茶文化符号,并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的文化代表。

3.1 茶主题公园设计构思的设计原则

主题公园的规划体现了景观设计的3大原则。

3.1.1 主题性原则

茶主题公园可依据地形、水文等现场要素,结合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地域茶叶的类型,考虑功能区规划与设计的结合。茶树的分布主要考虑景观环境与景观结构的协调。茶树木及其余植被类型的选择必须符合公园的主题,并强调茶文化;有必要确保景观的连续性和生态性并把茶景观意境的营造作为景观打造的重点。

3.1.2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在群落层面上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地性,确保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场地类型及茶植物,形成种植面积稳定且生态稳定的园林景观。

3.1.3 审美性原则

目前,对公园审美性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景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林冠线的设计使得公园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划分更加自然协调。如重点节点区域的规划更加统一,空间设计的节奏和韵律更加协调。文化体验区的内容则阐释了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总体原则。

3.2 茶主题公园景观行为设计

茶文化与生活的结合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哲学高度。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文化积淀中,茶道礼仪的习惯行为模式是普遍存在的行为表达内容。

3.2.1 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主题公园的茶文化特征应更贴合该地域传统文化的表现性质,如建筑、雕塑和绘画等,并与主题公园建立文化联系。如,岭南茶主题公园的自然环境通常以多种方式设计成类似茶山的样式。更把传统民居样式“锅耳屋”应用到各种娱乐和休闲设施的设计当中。“锅耳屋”带有的双层陶瓷石可用于防盗和隔热。利用传统的郭耳壁造型塑造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在山墙、山峦和窗框等位置上阐释茶文化的历史。此外,建筑及景观中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都通过不同的色彩、雕塑等技艺进行精致而层次分明的展示,符合岭南传统建筑的历史特点,充满了欢乐、新鲜与活力。

3.2.2 茶主题景观设施构建形式

景观风格构建的茶馆、文化表演馆、艺术大厅、主题广场等主题空间体现其文化参与性。游客还可以参与茶文化体验,如品茶、茶道表演、茶文化汇演等活动。景观设施的统一性体现在建筑小品和多源植物的统一上。主题建筑设计是空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材质选择、色彩搭配和造型风格上。视觉表达要求从元素、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应用协调统一,使多个景观设计能够产生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

3.2.3 茶景观的艺术化氛围塑造

通过当地茶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加之人们为茶文化收集奇闻轶事,将传统活动与茶道精神相结合,升华茶道元素为文化精神的象征。从传统民间故事中取材,以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融入不同设计区域以呈现其典型的传统形象,打造地域特色茶主题公园。在茶主题公园中,大面积景观营造的表现区域为茶田,错落有致的茶田景观与茶园的变换造型相结合,改变了茶园的形状,增加了茶园的细节,增添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茶景观小品将植物的选择、茶品形态的变化和规划区的形态结合起来,使茶植被的原始形象可以应用于公园小品设计中。

3.2.4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茶与国人在5000多年光阴里交汇碰撞形成了丰富茶文化历史积淀[4]。纵观历史千年,中国56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饮食文化方面均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功夫茶、江西线茶、云南三都茶、浙江龙井茶、陕西唐宫茶等。因此,在茶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中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不仅是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必然要求,还可以避免破坏茶主题公园在其它领域的雷同或者泯灭。如,江西的茶园公园设计历史悠久,人们喜欢采用“采茶”这个系列主题,或者也可以使用中国古典儒家思想的主题。云南茶主题公园可以将“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或“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民族与茶的联系注入公园的主题内容中。

4 郑州韵园茶文化公园地域文化的构建与表达

4.1 项目概况

郑州作为国家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依托完善的平原自然条件、区位交通优势、文化影响优势具有较强的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潜力。河南省作为平原和山地共有省份及饮茶文化大省,茶叶一直是河南省重要基础经济作物之一。但纵观省会郑州市,没有茶文化主题公园,这将是郑州乃至河南在茶文化的发展和城市文明推进方面,存在着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规划场地总面积3.156hm2,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鑫苑路与政七街交叉口,距离金水区政府2.5km,周边商业发达,高校林立,交通便捷,具有较强的地理突出优势。场地现场除了南面为东风渠滨河公园外,其余均为居住用地和教育用地,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效果图

4.2 文化资源整合

郑州历史悠久,“商城文化”为郑州乃至中原地区最早期的文化脉络。“商城遗址”位于郑州老城区的中心,为商王朝最大的都城,也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之城”,奠定了早期商文明“黄河岸边璀璨明珠”的特殊地位。

郑州商城中心是宫城,外侧依次为内城和外城,超过10km2。城市功能区分布广泛,规划有严格的寺庙建筑、普通民居及净水设施等城市功能,手工业和铸造坊都在城外。城市内外的文化多样性使得各行各业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几千年来郑州的城市功能区划有长时段的延续,也有不同阶段的变迁,一直在新的空间、自然与人文互动过程中生存和发展。郑州不是商城的古老延续之城,而是长期的生产及历史选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妙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郑州商城拥有3500多年的历史文脉,往后的商城历史和文化需要更多的珍视和保护[5]。

成本信息数据库是将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沉淀。该数据库平台主要用于成本核对,为投资、拿地决策提供信息,为供应商选择,甚至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和认质认价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建立成本信息平台,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成本工程师的个人经验,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4.3 设计构思

4.3.1 文化层面

茶文化和地域文化是主要文化线。“茶品展馆”、“茶品广场”、“茶品雕塑”和古今中外以茶文化为主题而作的古诗词等,都为茶主题公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传统底蕴。在公园中游玩,了解河南地区茶文化,这不仅仅是河南的文化推广,还让游客在文化了解中可以更加有效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4.3.2 景观层面

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从古代时期便已融书画和书法等传统艺术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韵园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探索河南地区茶文化的属性和形象,支撑文化产业与茶的深度融合。

4.3.3 场地定位构思

韵园茶文化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茶主题公园,具有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突出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和周边游客的休闲需求。

4.3.4 场地主题构思

以“中原”、“武魂”及“天地”作为“中原文化”的符号缩写,只有讲好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郑州“商朝文化和茶文化”的文化精神。通过对郑州和河南文化的梳理和总结,赋予场地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4.4 文化主题空间构建

整个场地被划分为主入口区、茶魂广场区、品茶史话区、诗乡歌海区、奇茗传说区、岩骨花香区、田连阡陌区7个分区,如图2所示。游客进入公园中心由2条景观游览路线分至主要景观节点区域,在空间上有组织且有效地提升文化空间体验感,如图3所示。

图2 总平面图

图3 景观系统分析图

4.4.1 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以主题绿境引景,两旁放置石木牌,入口内的雕塑上刻着刘鸿儒的《重游龙泉寺》。南入口放置牌坊,入口内的雕塑上题刻白居易的《琴茶》。

4.4.2 茶魂广场区

以茶文化神话故事中的形象进行雕塑设计并把叶子形广场设置为主要的节点区域。此节点内分别选取陆羽、李纪然、娇兰的经典诗句作为设计主题,用景观形式加以展现,再现当年景点的场景。把游人带入如诗如画的诗歌世界里,理解诗歌背后的韵味和含义。

4.4.3 品茶史话区

从“三皇五帝”到“河图洛书”都在诉说着中原文化古老的历史。唐代侧重于“赣侯末”和“河面茶”的茶文化。至元明时期融合了毛尖茶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一条品茶之路。史话展区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全面发展,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历史中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4.4.4 诗乡歌海区

以“诗”为设计元素,传承中原茶文化。桉树林和茅草屋是借鉴陆羽故居的历史设计,桉树森林有石头和休闲墙,游客可在这品评诗歌,并了解中原地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茶品及相关的历史人物。以“海”为设计元素,用以展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和中原腹地“人文荟萃”。通过钓鱼台、人工湖、生态水生植物和其它周边节点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歌海”世界,如图4所示。

4.4.5 奇茗传说区

中原大地孕育灿烂文化,中原民间地区一直流传着颇多跟茶叶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具有较高的民间艺术和历史价值。如,毛尖传说和碧螺春茶传说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历史和人类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听到关于茶的神话故事,以新的、有趣的方式了解茶文化。

4.4.6 岩骨花香区

毛尖茶口感细腻、柔顺、色泽鲜绿,在国内外广受欢迎。毛尖茶有信阳毛尖、沩山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白马毛尖、官庄毛尖、合萝毛尖等7大类,品种多达上百余种,正所谓是琳琅满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茶叶及茶文化消费逐步成为艺术化行为和生活化行为。品茶讲究味蕾、茶具、水质、冲泡和品鉴艺术。品茶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是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道”。其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人际交往方式之一。

4.4.7 田连阡陌区

主要以儿童科学普及、亲子花园、运动林地、少年茶田等为主,设置孩子喜欢的游玩设施和根据孩子们喜好进行的喷绘设计区,打造一个充满童趣朝气的儿童游乐区。此外,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人及孩子进行制茶工艺的展示和参与,并帮助大家了解中原茶文化,如图5所示。

图4 诗乡歌海区效果图

图5 田连阡陌区效果图

5 结语

地域文化作为是当地传统民俗、历史风俗、图腾色彩、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集合,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精神支柱[6]。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发展手段,景观设计在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公园景观设计,要从文化要素提取、设计方向把控、文化主题梳理等,把文化和地域的概念契合起来。此外,从地域文化与场所环境强调文化空间的总体和局部统一,通过人、空间与文化的协调,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主题公园茶文化景观
景观别墅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主题公园欢乐多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