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淮海陇海地区园林植物应用
——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为例

2021-12-14 08:51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淮海乔木灌木

余 瑛

(徐州市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市南部,具有60多年的建校史,占地面积53.3hm2。校园总体古朴典雅、钟灵俊秀,植物品种多样,景观丰富,对于研究淮海陇海地区附属绿地园林植物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性。

1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校园植物分析

1.1 环境气候特征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219~233d,年降水量507.7~719.8mm,多集中于夏季。多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高温为45.2℃,极端最低温为-20.6℃。

1.2 园林植物种类

校园按功能分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以及公共休闲区。各功能区植物配置各异,并通过不同植物进行有效衔接。据统计,校园绿化植物有39科64属79种。其中,乔木39种,占49.4%;灌木20种,占25.3%;草本植物13种,占16.5%;藤本2种,占2.5%;禾本植物5种,占6.3%[1]。乔木主要有雪松、华山松、白皮松、银杏、柿树、女贞、玉兰等,灌木以桂花、紫薇、木槿、金钟、棕榈、迎春、连翘以及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为主,构成了校园植物多样性的主体架构,并且以地带性植物占大多数,其植物的多样性与地域的气候、降水等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相一致性。

1.3 主要配置模式

校园内绿地植物并不是单一分布,大多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配置模式,营造复合型、多类型的景观特色。主要有“乔木加灌木加草本”、“乔木加草本”、“灌木加草本”3种模式[2]。此外,运动场等区域为达到功能性要求而少量采取“乔木加灌木”或其它更为单一的配置模式,见表1。

“乔木加灌木加草本”模式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可以增大单位面积的植物覆盖率,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同时使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更佳,更好地体现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1.4 植物景观主要特点

1.4.1 突出季相变化

突出了季相变化,营造春花秋实夏绿冬雪的景观特色[1],栽植樱花、碧桃以及白玉兰等春季观花乔灌木,在绿荫路等道路配置银杏等色叶树种,在图书馆周围栽植成片雪松、华山松等常绿针叶树种,营造冬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境。

1.4.2 注重植物的文化性

如,学苑北路以柿子树作为行道树,在秋季营造出一种硕果累累的景象,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大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同时,通过小品点缀、假山设置、文化墙布置等方式营建校友纪念林、畅志园、玉桂苑等重要节点,提升景观效果,增加文化韵味。

1.4.3 营建立体绿化

通过立体绿化的营建,在提升绿视率的同时,增加了园林绿化的品味和厚度。教学楼的爬墙虎,使夏季的窗外绿荫如织,蝉声不绝,十分惬意。学苑路木香、七里香以及凌霄营造的绿色通道,在体现园林彩色化、香化方面很具典型。

2 淮海陇海地区园林植物应用简析

淮海地区和陇海地区大多作为2个区域,以往的研究中多独立出现,少见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研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笔者认为,将这2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研究,对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具有时代意义。

表1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2.1 区域概况

陇海之陇指甘肃,海指海州(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经济区位于陇海线的东部地区,由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的20个城市组成,其中徐州市、商丘市、济宁市、连云港、枣庄市、宿迁市、淮北市、宿州市等8个地级城市及其35个县(市)组成核心区。大致位于N33°16′~35°57′,E107°24′~119°48′,属暖温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区内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西南部是以秦岭及其余脉为主的山地。这一区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丰厚。

2.2 典型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情况

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目标更明确,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性,本文将研究范围重点放在纬度近似的陇海铁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在其东、中、西部各选一个城市,即徐州市、郑州市、西安市进行分析和研究。

2.2.1 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比较

徐州市据2012年调查,园林应用植物有104科264属342种。其中,乔木96种,占所有园林植物种类的28%;灌木藤本122种,占所有园林植物种类的32.7%;宿根花卉及水生植物、草坪等124种[3]。

郑州市据2005年调查,园林植物约184科900多属1900多种。市辖5区范围内有139科564属1416种,城市绿化常用植物800余种,其中乡土树种188种[4]。

西安市常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有440种,分属116科,231属。其中,乔木183种,灌木157种,草本植物93种,藤本植物10种。其中,乡土植物79种,分属32科,59属[5]。

以上调查表明,3个城市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差异较大,经对比分析,其主要因素是由于经度的差异形成降水量不同;西安、郑州地区受垂直地带性影响,加之靠近作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秦岭及其余脉的因素,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城市规模以及区域的不同,造成在植物统计范围方面有些许差异,因而在植物物种数量上有差异。

2.2.2 主要绿地类型植物分析

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来看,3市纬度、气候等特征较为相近;从植物分布的广域性来看,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通过查阅资料,将3个城市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中应用量大、频度高、重要值高的乔木、灌木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3个城市园林绿化基调树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乔木主要有香樟、雪松、女贞、广玉兰、白皮松等常绿乔木和银杏、国槐、榉树、栾树、乌桕、垂柳、黄连木、枫杨等落叶乔木。灌木主要有紫薇、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火棘、龟甲冬青、小叶黄杨、山茶花、木槿、黄杨、海桐等。园林植物大多是南暖温带地带性树种,以及近年来引进、驯化的树种,加之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的配置模式,城市园林景观基本达到三季常绿,四季有景的景观格局。

表2 徐州、郑州、西安3市主要绿地类型乔灌木应用[4-7]

3 植物应用的建议

冯学民等研究表明,我国大陆海拔1000m以下50cm深处土壤温度(Y)与纬度(X1)和海拔(X2)存在着Y=40.9951-0.7411X1-0.0007X2的极显著相关关系[3]。淮海陇海地区均属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各个城市的纬度差异大致在3°以内(大多处于N33°~36°),海拔差异大致在400m以内,气候条件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典型城市的分析表明,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环境条件和基调园林植物应用的趋同性,为深化区域内园林技术的合作共享提供了条件。

3.1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淮海陇海带区域城市园林行业的交流、协作。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学术研究与技术攻关,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依托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加大园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丰富区域物种多样性,提升景观效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2 加强引种驯化,丰富物种资源

深化城市植物物种资源调查,加强地带性野生植物园林应用的研究,同时要科学地引进域外特色物种,以构建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通过植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植资源的收集和贮存。加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

3.3 严格有害生物管控,保护生态系统安全

外来物种丰富了城市植物多样性,但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很容易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入侵物种不仅会造成本地生物物种数量的急剧下降,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多样性丧失,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人体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于城市的外来物种必须采取规划措施,以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园林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如一年蓬、空心莲子草、反枝苋、土荆芥、一枝黄花、大花金鸡菊、波斯菊等。

4 结语

淮海陇海地区各市在长期的园林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批较为成熟的园林植物应用成果,近似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各个城市直接共享这些成果提供了可能。如,徐州市园林植物配置上结合场地的自然风貌特征,以及因地制宜的微地形设计,突出对比与协调的统一,意与形的统一,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花草、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的搭配,构建科学合理的复层结构,营造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富变化、主题突出的植物景观的方法,即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

猜你喜欢
淮海乔木灌木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园林苗木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与世隔绝的人世
杜鹃等 5 种灌木对PM 2.5 的净化作用初探
沈阳市政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浅谈园林乔木的移植
兔兔主编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