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发农业文化 发展地域生态文化
——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

2021-12-14 02:25刘文成
山西农经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公主岭市玉米生态

□刘文成

(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长春 136114)

农村文化,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人的家园,是村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心理特征、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模式、精神信仰等。其表现形式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和行动准则。农村文化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村民,反映了村民的处事准则、人生目标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思维等。其是村民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信仰[1]。

农业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内容可分为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3 个阶段。如何更加有力的将自然的、生态的、有生命的农业文化融入到“农业+生态+民俗”这种模式当中,是推动农村振兴发展的关键。

相对于城市的浮躁、复杂和变幻,乡村有着更多诗意和温暖,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农村村落大量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显得不可替代,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是乡愁的一段记忆,是孩提时纯真情感,是承载乡音、乡貌的民俗乡情[2]。

1 公主岭市农业地域文化自然状况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3]。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处于东经124°02′~125°18′,北纬43°11′~44°9′。与同一纬度的美国玉米黄金带、乌克兰玉米黄金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公主岭玉米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也由此了解公主岭玉米文化。农村文化、农业文化、农民文化的发展,加快了公主岭玉米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速度。2020 年8 月21 日,公主岭市在公主岭市文体中心承办了第七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暨首届鲜食玉米节。在本届会展4 d 期间,公主岭市政府举办了文艺晚会和玉米项目的主体摄影、书画展览,力在展示岭域风采,弘扬玉米文化,唱响玉米品牌。

2 公主岭市农业文化逐步形成品牌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是一种产业模式和产业文化,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环环紧扣的链条。

1997 年,公主岭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授予“田径之乡”的荣誉称号。2011 年4 月25 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将“中国玉米之乡”这一殊荣授予了公主岭市。

公主岭是农业大市,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玉米。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 亿kg,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粮食调出大市。2012 年又被授予“中国油豆角之乡”;2013 年,中国非金属矿业协会膨润土专业委员会授予公主岭市为“中国天然钠基天然之乡”;2018 年吉林省文化厅授予公主岭市为“农民画之乡”。2011—2021 年,公主岭市已经连续举办7 届玉米产业博览会,凭借博览会搭建的平台,不断做强做大玉米产业,让玉米品牌名扬全国[4]。

在品牌化的道路上,公主岭市已有一些企业和玉米加工业,企业55%产品出口到国外。东北农嫂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鲜食玉米品牌,已发展到年加工鲜食玉米1 亿穗的规模,企业50%以上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5]。公主岭市已有8 家大型鲜食玉米企业,每年有超过两亿多穗优质鲜食玉米走向世界,产值超过10 亿元。

在玉米深加工领域,中粮黄龙是一家龙头企业,年加工玉米量超过150 万t,占全市玉米产量50%以上,创造产值约200 亿元,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九正生物医药科技,主营产品有玉米须茶、龙须茶、保健、采购产品。

3 将农业文化单项发展转向乡村地域生态文化复合型方向发展

运筹和构建先进农业产业模式本身是一种文化建设发挥能动作用的典型范例,从组织方式到运行机制,农业产业模式是经济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每一个环节,都闪烁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文化结晶[6]。新农村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以县、乡、村三级网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的需求为依据,逐步形成村镇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县、乡、村以及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网络体系,以此推动乡村文化向地域生态文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是有科技含量的词。发展农业产业,离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农业产业化将无从谈起。“致富”必然要先“治愚”,“治愚”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精心搭建人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7]。公主岭市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就要做好公主岭玉米之乡文化这篇文章,开发地域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将玉米之乡文化做大做强。在玉米深加工方面研究探索出新的生产模式,发展玉米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真正让公主岭市玉米特色产品、高端产品、文化产品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4 公主岭市建设乡村地域生态文化的建议

公主岭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乡土民风淳朴、地域文化广阔。农村文化、农业文化、农民文化,地域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潜力非常大,要用农业大文化这个杠杆启动、支持、挖掘、开发多元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乡村振兴需要人去创新发展、去吐故纳新,需要人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用先进的科技设备耕耘现代化农业,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发展的目标,乡村文化要适应形势,用乡村文化体系来支撑乡村产业发展[8]。乡村文化产业,是挖掘乡土农耕、地域特色、民间民俗文化,并以此作为特色乡村产业打造运作,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深度结合。目前乡村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有集团式开发、招商式开发、个体式开发、共同联合开发,政府可以在相关的政策上调适操作。

一是推动参与体验型的农业生态文化。吉林省农科院坐落于公主岭市铁北科贸大街,是公主岭市玉米之乡的一道亮丽风景。1913 年建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农事试验场,1959 年正式设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历9 次历史沿革,现已有百年历史。体验型“农业+乡村”旅游的重要特征是让游客在节令时在线参与乡村农耕生活,通过观看、模拟、操作等活动使游客获得参与感、认同感、满足感。参加乡村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可以采取让游客亲自从事各种农事活动、到农村村民体验家庭节令生活文化、亲自参与玉米藤条等乡村手工艺制作、参与乡村萨满祭祀等民俗民情文化活动等形式[9]。

二是推动渔业生态文化。公主岭市双青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依托双青山水库,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开发休闲垂钓、旅游度假、农业采摘、冰雪体验等多种文旅项目。

三是推动民俗原生态文化。位于龙山满族乡大龙山文化园和位于二十家子满族镇的南山满族文化园,挖掘民族乡镇的萨满文化、历史古迹、神话传说,打造观光度假、民俗体验、冰雪避暑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项目。

公主岭市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重点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中国玉米之乡、全国中小城市改革试点和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走出乡村文化生存困境的主要途径是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积极开发农业文化,提升农民文化自主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发展中彰显乡村文化自由个性[10]。推动乡村地域生态文化建设、健全乡村文化保障体系,是带动乡村文化法制化、制度化发展,使乡村文化长远发展和推动经济建设的关键[11-12]。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促使公主岭市的农业文化进一步开发,为地域生态文化的发展做好引领护航的作用[13]。

猜你喜欢
公主岭市玉米生态
收玉米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的玉米送给你
公主岭市集中培训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试点校
公主岭市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生态
公主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公主岭市农发行情系“三农” 认真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