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种养循环 推动“粪污”变“粪肥”

2021-12-14 03:41
中国农资 2021年25期
关键词:粪肥沼渣沼液

为做好2021 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粪污”变“粪肥”,促进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2021 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给出了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

基本原则

生产与生态兼顾。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善施肥结构,促进高产稳产。考虑环境承载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实现循环利用,减轻面源污染。

减量与增效协同。用有机养分替代部分化学养分,减少化肥用量。强化有机无机结合,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和耕地地力水平。

安全与有效并重。满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确保发酵腐熟,保证安全施用。强化粪肥施用指导,合理确定用量,优化施肥方式,提高应用效果。

技术指标

堆肥质量指标。堆肥中期高温维持50℃-60℃,条垛式不少于15 天,槽式 不 少 于7 天。腐熟后堆体呈黑褐色,一般呈弱碱性,不再产生臭味,不吸引蚊蝇。

安全监测指标。堆肥过程中应进行不少于1 次抽检,检查堆肥腐熟度;施用前应参照相关肥料抽查技术规程进行1 次抽检,检测堆肥是否腐熟完全,相关有毒有害限量指标是否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

施用技术指标。结合本地实际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关试验成果,科学确定不同作物有机肥使用量、时间和方法。一般堆肥亩施用量1000-2000 公斤、沼渣2000-3000 公斤、商品有机肥300-800 公斤。

关键技术

堆肥还田。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根据堆肥场地条件、生产规模需求等采用条垛、槽式等方式堆肥。控制含水量45%-65%、碳氮 比20:1-40:1、pH 为5.5-9.0,按堆肥物料质量的0.1%-0.2%接种有机物料腐熟剂。按照《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442-2019)要求,堆肥中期高温并持续,温度较低区域适当延长维持时间,实现充分腐熟。堆肥施用量一般1000-2000 公斤/亩,采用撒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方式。宜在秋季或播种(移栽)前作基肥施用,避开雨季,施入后24 小时内翻耕入土。

沼渣还田。根据沼气发酵技术要求,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经干湿分离,将沼渣用于农田。腐熟的沼渣一般作基肥,用量2000-3000公斤/亩,采用撒施、条施、穴施等方式,及时翻耕覆土。水田均匀撒施后翻耕入土10 厘米左右,旱地采用穴施、沟施,然后覆土。不宜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施。

沼液还田。分离沼渣后的沼液一般作追肥,采用条施、穴施、环状施肥和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方式,及时覆土。沼液施用应根据养分含量和作物特点适当稀释,微灌施用时注意过滤,避免堵塞管道和滴头。沼液可浸种,使用前稀释,浸泡后的种子沥干后用清水洗净。

商品有机肥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商品有机肥,质量应符合《有机肥料》(NY/T525-2021)要求。可作基肥,采用穴施、沟施、环状施肥等方式集中施用,用量一般300-800 公斤/亩,注意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时与植株根系保持一定距离,在两行作物中间沟施或株间穴施。作种肥时采用条施、点施和穴施等方式,可与化肥混合,随机械播种施入土壤,避免与碱性肥料或杀菌剂同时施用。

注意事项

把好堆肥质量关。规范养殖环节,严格饲料添加剂标准,降低重金属、氮、抗生素等投入,让畜禽吃的安全,从源头控制粪肥利用风险。要规范处理环节,加强堆肥积造过程质量控制,注意清除塑料、玻璃、金属、石块等杂物,定期监测堆肥、沼液发酵程度。施用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安全。

强化合理施用。以《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1868-2021)为指引,科学合理确定粪肥施用的数量、时间和方法,避免过量和过于集中施用。在施用腐熟度较低的粪肥时,避开作物根系,配合施用化肥和石灰,避免烧苗烧根、病虫草害等现象。

猜你喜欢
粪肥沼渣沼液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畜禽粪肥在草地上的应用
蛋肉鸡养殖粪肥利用以及土地承载能力测算应用研究
试论粪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
沼渣沼液穴贮在樱桃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同比例沼渣作为覆土材料栽培双孢菇试验
沼渣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及谷子生长的影响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沼渣的利用及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