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资”监管 严防基层“微腐败”

2021-12-14 09:04奚广松
农村财务会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村务产权交易三资

□ 王 琳 奚广松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积极探索破解“三资”监管难题,推动构建以“三资”监管平台为载体、财务预算管理为基础、资金管理为核心、村务卡使用为抓手、阳光村务为保障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体系。2019年,全区共查处“三资”监管领域违纪违规案件12件,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三资”监管领域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一、建立“三资”网络监管平台

创新“三资”监管,转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一是平台信息共享。2017年,全区统一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各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经济合同、财务核算等数据资料全部录入系统,所有原始凭证拍照上传,实行区、镇、村三级门户联网,及时上传更新网站信息2.25万条,阳光村务手机APP注册18.88万户。二是及时处置预警。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运用,区、镇两级明确监管人员45名,实时监控,对平台预警系统出现的预警信息,及时查明原因,逐一处置,累计处置各类预警信息2.9万条。三是开展在线审计。每年随机抽取30个村开展在线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一是建设平台。推进区、镇两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行为。2018年,区级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农村集体“三资”管控中心,负责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和集体“三资”的日常管控工作。15个镇(区、街道)全部建有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二是阳光操作。规范业务流程,杜绝场外交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实行镇村两级进场交易全覆盖。自市场建立以来,区、镇两级累计成交标段数1023个,成交总金额9.22亿元,溢价1117.8万元。三是实行问责。对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暗箱操作、场外交易、应进未进或提供虚假资料、隐瞒事实真相等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创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年初,各村(居)根据上年度财务收支实际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并将预算方案上报备案。预算执行中,坚持“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每年节省开支约1000万元。二是推行村会计委派异村任职。2019年全区村会计委派异村任职218人,调换会计岗位75人,所有村会计由镇(区、街道)统一选派、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对委派会计岗前培训。实行委派会计异村任职后,其报酬、管理、考核与受派村脱钩,增强了村会计管好村级财务的责任感。三是实行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规范村级资金管理,创新村级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实行非现金结算,用制度来管人、管权、管事,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防范村级资金“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等现象。2017年,全面推行村级资金管理非现金结算,按照“对象、项目、金额”全覆盖的要求,全区村村开通村务卡,非现金结算率达100%。

四、推行村务管理阳光操作

推行村务公开、透明和民主管理,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全区村村建有标准的公开栏。一是内容全面。主要包括党务、财务、事务等方面,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推进村务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二是程序规范。公开前审核、公开期间及时告知、公开后及时答疑。三是时间及时。公开形式多样,时间上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让群众明白、促干部清白。2020年1—7月,全区收到群众反映农村“三资”监管领域信访举报5件,同比下降37.5%。

猜你喜欢
村务产权交易三资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浅析产权交易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