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21-12-14 15:46胡玉萍
贵州农机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艺山区

胡玉萍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遵义 563100)

0 引言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人们常说:“八山一水一分田”,农用土地地块小,坡坎高,石头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机下地难,转移时间长,作业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我省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山区农机化有了较快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微耕机等大量投入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80%以上。水稻、玉米、油菜进入联合收获机时代,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35%左右,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直播也正在逐步推广,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脱贫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山区发展机械化,仍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难题,可谓挑战严峻。贵州省农机化率为39%,全国平均农机化率为65%,与全国相比,差距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山区地形条件差,农机下地难,耕作制度复杂,同区域种植品种较多,传统的套种方式多,农机农艺脱节,农民素质不高,收入低、购买新型农机具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农机投资效益低,投资回报慢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械难以通行及作业

我省农村山区的耕地地块小,山高坡陡,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大中型农业机械难以通行及作业,“进地难、作业难”,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大“瓶颈”[1]。

2.2 主打机械偏小型,动力小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我省山区农业的主打机械仍是小型机械,动力小,一般在10马力以下,操作强度高、作业效率低,可靠性差,安全隐患大,小型农机具已趋于饱和,小规模难见效。例如:现在农村普遍使用的是9马力微耕机,该机技术含量低,简单粗糙,操作比较吃力,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故障率高,耕作深度较浅,作业效率低,每天只能耕作3-4亩地;而一些小型收割机动力小,技术含量不高,每天只能收割4-5亩地,而且损失率大。不仅现有的农业机械落后,大多数农业机械存放于露天,风吹日晒,出现老化、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1]。

2.3 农机农艺融合差

传统上都是农机应适合农艺,但由于农艺技术日新月异,而农机技术成熟期较长,导致农机永远滞后,特别是在栽插、播种环节,由于农机农艺不匹配,成为整个生产环节关键的技术瓶颈。例如机械化插秧,则需要在专用秧盘上育苗,移栽时对秧苗的出叶数及盘根情况有严格的要求,一句话,苗要一致,盘根要紧。如大葱移栽,需要专用的盘和播种设备,对秧盘的穴数(每盘220穴)每穴3粒种子的播种量都要固定。对于土地耕作,由于农机具可调度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垄宽、垄高都有严格的要求。

2.4 缺乏先进、适用的新机型

由于农机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严重脱节,研发投入少,导致先进的、适用的新机型严重缺乏。一方面农机科研机构有大量的专利没有投入生产应用,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忙于仿造,闭门造车,不愿意投资自主研发,即使投资自主研发也无从下手,因为缺少人才和技术。最终导致先进适用的新机型缺乏,使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益不好。例如:大葱种植最关键最费时的移栽,人工移栽每亩需要15个人工左右,如果引进大葱移栽设备,做适当的改进,每天机器每天可移栽6-8亩,效益可提高400多倍。

3 建议

3.1 加快开展宜机化改造

下一步应以宜机化改造为着力点,改善山区机械化立地条件。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2],将山区“巴掌田、鸡窝地”逐步形成水平条块化田(土)。以解决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立地条件的“最后一米”问题。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2]。

3.2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作业对农艺技术有其特定要求,换句话说,在采用农机作业条件下,农艺技术应随之发生变化,如机械化栽插,就需要按相适应的秧盘育苗,使苗的粗细、长、短、盘根等达到标准时才能实现机械化的移栽。因此,需要通过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培养更多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农机农艺实现有效的融合,农业现代化才能成为现实。

3.3 加强产学研合作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山区农业机械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公认的难题,欧美发达国家因自然资源较好,一般不把山区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资源,没有推进这类区域农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成熟的技术装备路线可供借鉴。只有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研发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结合农业经营组织的实践经验,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破解“无机可用”,突破关键的技术瓶颈,才能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应采取农民所接受的推广方式进行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的信心,并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技术的认可[3]。

4 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作业环境是关键,必须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步伐。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并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环保、经久耐用的轻便型农业机械,才能更好地减轻劳动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艺山区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