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松石壶》中的那一份感悟

2021-12-14 02:4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样貌紫砂壶紫砂

范 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从明朝开始经历了六百多年的薪火相传和不同演绎,已经由普通的生活器具转变为了具有完整艺术体系的新兴茶具艺术。现在的紫砂市场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茶具种类繁多,款式不一,可以供人泡茶使用,可以供人欣赏把玩,也可以收藏鉴赏。总之,它形美、艺优、韵浓,可以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性。当然这种趣味性不仅是紫砂壶的泥料先天所赋予的,也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人为所添加的。紫砂艺人运用传统的工艺和制壶技术,将传统文化和个人文化素养都融合进壶艺中,使得作品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气质和内涵,并传递给每一个爱壶、赏壶之人。于是紫砂壶随着有意识的创作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它可以和诗书画结合展现出浓郁的书画韵味,也可以和自然结合呈现出浓烈的趣味性。但归根结底,它都是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视觉体验,来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

任何艺术,都有各自的流派。当今的“文人风格”实际上就是“文人派”风格,是一种紫砂文化现象,在当代以一代壶艺宗师顾景舟为代表。而作品《松石壶》则属于典型的象形风格,在当代以花器大师蒋蓉为代表,主要以提取大自然中具有观赏价值和精神象征的动植物形象,来美化和装饰壶体,并通过这种仿生设计凸出自然元素中蕴藏的文化价值。不过,无论是文人风格还是象形风格,对艺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位紫砂艺人在继承和发扬紫砂传统工艺时,都需要不断探索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之路,并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松石壶》的作者在光器的基础上进行仿生的演绎,圆器为紫砂壶的基本形制,在此基础上,艺人添加了不同的自然元素,并通过塑、贴、堆等技法在壶身上进行艺术创作。其实这一过程在外人看来无比枯燥,但对于壶来说是一次造型上的修葺,对于人来说是文化素养上的一次完善。紫砂艺人通过年复一年的坚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于是艺人在练就了扎实而全面的制壶技艺的同时,开始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所以作品往往带着浓厚的个人特色。以《松石壶》为例,这把紫砂壶采用最纯正的泥料——原矿段泥,运用最传统的手法,旨在体现紫砂最原生态的本质,整体造型端庄典雅、古朴大方,流线流畅,文化内涵丰富。

整器就像是致敬大自然的一首诗,素朴无瑕。石头为最常见之物。在艺人的手中却成了工艺品,壶钮采用石头纹装饰,细致的泥塑形成细腻的纹样,呈现出石头最朴实的样子。壶把和流都采用松枝的样貌,且与壶身对接处粗中有细,壶肩自然内凹,形成优美的弧线,嵌以大圆盖。壶身以一段简洁的松枝装饰,细纹的处理充满韵律感。全器以段泥塑之,呈黄色调,颗粒遍布全身,砂意明显,老味十足。且作品与其说是花器或者仿生器,其实更偏向于素器,作者以松和石塑壶,但其实松和石都是围绕如何装饰壶身展开,并不喧宾夺主,仅仅是进行局部的仿生设计,从而使得作品更加简约淡雅,观赏性也更强。

都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者的心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创作者心中作品的趣味性要大于其他表现形式,那么“趣味”就是作品的最大主题。在紫砂《松石壶》上,无论是其“趣”还是“韵”都体现在了松和石两种自然事物之上。千百年来松柏精神一直活在人们心中,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松始终抱着特殊的情感,这何尝不是对松柏植物品质的肯定。不过作者在茶壶上展现松的形象,更多的是为了它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松树苍劲高大,我们在国内景区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同样的,石头在景观构建中也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石头了,它们象征着主人的思想、文化修养以及为人处世之道。例如“飞来石”、“望夫石”、“母子石”等耳熟能详的石头,凭借着背后美丽凄迷的传奇故事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作者奇思妙想,将松和石都融进了紫砂壶器表上,也将它们的趣味融进了紫砂壶的内涵之中。在《松石壶》上,松树和石头的含义都是深刻的,有着让人们浮想联翩的神奇魔力,是可以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品。

在国人的美学意识中,松不仅是松,石也不是简单的石,自然紫砂壶也不是普通的器皿,它是艺术的象征。如此再欣赏紫砂作品《松石壶》,它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通过欣赏壶钮那嶙峋的山石形状,壶嘴、壶把那苍劲的松枝样貌,我们享受到了视觉上的一次绝无仅有的体验,精神上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洗涤与净化。《松石壶》引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思考,从而在脑海中爆发了一次短暂而美妙的思考与感悟。

紫砂壶作为一把壶,随着发展已经逐渐脱离茶具的样貌,回归艺术的本质了。这是紫砂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所夹裹的文化意识所要求的。我们在欣赏紫砂壶的过程中发掘文化的真谛,了解事物的本质,从来带来更多的理性思考。事物在思考中发展,人在思考中进步,这大概是除了视觉体验和味蕾享受外,紫砂壶文化带来的最大好处。

大自然中蕴藏着或深或浅的水,或起或伏的风,或轻或重的山,《松石壶》中藏着嶙峋、苍劲的松,怪异、多姿的石,也藏着在思考、感悟的你我。于是在袅袅的茶烟中,在手掌心那一捧温暖中,我们被暖暖的茶融化。人与壶、与自然变成了一对知己,没有声音,才是对话。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蓦然回首,它在岁月中守候。

猜你喜欢
样貌紫砂壶紫砂
40岁后的样貌靠自己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学天鹅的鸭
时髦美术馆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